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CD14+成熟单核细胞TLR2、TLR4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入选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46名,应用流式细胞仪全血双色免疫荧光直标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以细胞的TLR相对平均荧光强度(rmfi)和TLR相对阳性细胞百分率(rpcp)表示.结果 哮喘组患者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的rmfi(1.48±0.19)和rpcp(M=1.34%,Q1 - Q3为0.65%~2.91%)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99±0.53和14.13%(Q1 - Q3为2.61%~27.51%),P值均<0.001];TLR4表达的rmfi(1.77±0.21)明显低于对照组(1.95±0.26),(P<0.01),rpcp(8.16±5.03)%与对照组(9.58±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CD14+单核细胞中TLR2 rpcp(90.92±8.42)%和TLR4 rpcp(11.92±10.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8.52±18.79)%和(5.78±3.98)%,P值均<0.01];TLR2 rmfi( 9.91±2.14)及TLR4 rmfi(2.60±0.74)与对照组[分别为(9.73±2.71)和(2.77±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较健康人群明显下调,CD14+单核细胞TLR2及TLR4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TLRs表达的变化在哮喘病程中可能发挥不同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2.
7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训练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及症状评分的变化。方法选择34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包括呼吸训练、上肢肌力训练及全身有氧耐力训练,康复治疗前和6个月后分别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0)、最大通气量(MV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及6MWT运动距离;并进行症状评价。结果(1)运动训练后,6MWT运动距离[(357.5±16.6)m]较运动训练前[(326.2±19.3)m]提高,其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2)与运动训练前相比, FVc、FEV1.0、MVV等指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训练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对70岁以上老年COPD患者进行低强度、简单的运动训练,可提高运动耐力,减轻症状,但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3.
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运动时通气功能的状况 ,及其与静息肺功能的相关性 ,为临床上COPD患者运动肺功能评价和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13例正常对照和 14例轻度稳定期COPD患者 ,分别行静息肺功能测定和症状自限最大运动负荷递增试验 ,记录用力肺活量 (FVC)、第 1秒用力肺活量 (FEV1.0 )、无氧阈 (AT)、最大运动负荷 (Wmax)、最大耗氧量 (VO2 max)、分钟通气量 (VEmax)、通气储备 (BR)等各项参数。结果  (1)最大运动负荷时 ,COPD患者Wmax、VO2 、VE、AT及BR等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VD/VT 却有所增加(P <0 .0 5 )。 (2 )对照组与COPD组运动后FEV1.0 均有所增加 ,但两组增加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3)COPD患者FVC、FEV1.0 、FEV1.0 占预计值 %、最大通气量 (MVV)与最大运动时WR、VO2 、VE 等指标均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通气功能减退 ,并与静息肺功能 ,尤其是FEV1.0 和MVV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低浓度造影剂膀胱造影对诊断膀胱小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低浓度造影剂膀胱造影对诊断膀胱小肿瘤的价值。方法  1992~ 2 0 0 1年对 187例膀胱疾病患者 ,在电视的监视下经导管向膀胱内注入 6%~ 8%泛影葡胺约 10 0~ 12 0ml,摄取膀胱前后位及双斜位片 ,必要时摄头低足高位片。结果  187例中 ,检出膀胱肿瘤 10 6例 ,其中瘤体≤ 1.0cm者 8例 ,漏诊 3例 ,检出率为 73 .0 % ,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8例中 ,1例为腺癌 ,5例为移行上皮癌 ,2例为乳头状瘤。X线表现为乳头状或菜花样充盈缺损。乳头状瘤及移行上皮癌病灶可有窄基底的蒂 ,当病人变化其体位时 ,肿瘤可有一定的动度。结论 低浓度造影剂膀胱造影是一种经济实用、无创伤的诊断膀胱小肿瘤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孟鲁司特钠治疗运动诱发性支气管收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并发运动诱发支气管收缩(EIB)或运动性哮喘(EIA)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选择轻、中度哮喘并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患者30例,给予孟鲁司特钠每晚10mg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1d、治疗后3d及4周进行运动激发试验。主要观察运动后的前60min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自基线下降的百分比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60min),运动后FEV1最大下降程度(FEV1最低值)及自最低FEV1恢复至运动前基值5%以内所需的时间(FEV1最低值恢复时间)。结果 孟鲁司特钠治疗前1d、治疗后3d和治疗后4周,运动激发试验后AUC0~60min分别为(39±21)、(13±14)、(12±14)%·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V1最低值分别为(18±06)、(21±06)、(23±08)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V1最低值恢复时间分别为(51±36)、(26±28)、(25±33)min,治疗前、后比较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1),并持续1个月。EIB/EIA患者孟鲁司特钠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峰流速(PEFR)]均可维持接近正常且无明显变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不能预防EIB/EIA。结论 孟鲁司特钠对轻度哮喘患者并发EIB/EIA疗效和预防作用显著,而且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在执行医嘱时,经常会遇到注射药物的用药剂量特殊,加药时需特别计算的问题,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也影响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肺弥散功能指标DLco,Kco在肺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关因素对肺散功能DLco及Kco测定的影响以及二者测定在航天医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一口法对120例健康人和76例肺疾病患者进行了肺弥散功能和常规肺功能测定,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人DLco,Kco均值随年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8.
1996年 2月至 1999年 4月 ,我们应用动静脉联合化疗加口服小剂量 VP- 16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3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3例 ,女 13例 ;年龄 34~ 72岁。病灶位于右侧 2 0例 ,左侧 16例 ;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 ,其中鳞癌 12例 ,腺癌 2 1例 ,大细胞癌3例。按 1989年国际抗癌联盟的临床分期 , 期 2 4例 , 期 12例 ,就诊前未行抗癌治疗。方法 :应用 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穿刺插入 6 FCobra或猎人头导管 ,在 X线电视监视下选择支气管动脉 ,经 DSA证实为靶血管后 ,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的顺铂 80 mg、5- FU750~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特征.结果 (1)CVST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只有少数病例可见典型的"条索状"直接征象(3.57%);最常见的间接征象为非典型性的脑出血(50.00%)及脑梗死(CT:32.14%,MRI:39.29%),发病部位以双侧性较多(75.00%).(2)大部分CVST患者的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或CT静脉血管成像(CTV)出现静脉窦连续性中断,充盈缺损区,完全性或虫蚀状改变等直接征象(CTV:100%,MRV:83.33%),还可出现远端静脉窦增粗及引流静脉扩张等间接征象.结论 CVST的CT及MRI常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而CTV和MRV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若怀疑CVST应尽早行MRV或CTV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格林—巴利综合症(Guillain—Barre)全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进展迅速,而大多可恢复的运动性神经病,其肺部的影像学表现对于本病的诊治和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结合近年来收治的4例病人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