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包括根治术及姑息手术)血清CA199和CEA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临床确诊的5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手术30 d后)及50例正常成人血清CA199与CEA含量变化。结果:5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99和CEA检测显示,术前血清CA199和CEA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血清CEA较CA199下降快,而且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A199和CEA含量较根治术30 d后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姑息性切除手术前后血清CA199和CEA含量变化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前血青CA199和CEA含量显著增高.而根治术后血清CA199和CEA均有较明显下降。因此,术后定期联合监测血清CA199和CEA有利于临床观察大肠癌患者病情变化,评价手术效果,预测首程化疗疗效,为判断预后、及早发现术后复发病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及其前期病变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微小浸润癌(MA)的超声弹性成像(UE)与中医证型特点及相关性,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方法60例乳腺癌患者,按CK5/6、P63不同表达分为A组(DCIS及MA,n=10)、B组(IDC与DCIS混合的导管癌,n=29)和C组(完全为IDC或仅有肿物周边小灶DCIS残留的IDC,n=21),所有患者术前均行UE评分及中医辩证分型。结果A组UE评分低于B、C组(LSD,P为0.019、0.008);各组间中医证型分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不同中医证型患者U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由肝郁痰凝型到冲任失调型到正虚毒炽型,UE评分呈上升趋势(rs=0.538,P=0.000)。结论乳腺癌不同病理阶段UE评分及中医证型不同,二者间存在相关性,推测与疾病的分子病理学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监测手术前后尿中NMP22、UBC、BTA、CA-199和2β-MG含量对膀胱癌患者预后判断和监测早期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膀胱癌疑似尿中NMP22、UBC、BTA的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和β2-MG 浓度.结果:膀胱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尿NMP22、UBC、BTA、CA-199与手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B2-MG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对于晚期膀胱癌,尿NMP22、UBC、CA-199与手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BTA、β2-MG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尿液中NMP22、UBC、BTA、CA-199水平可作为监测膀胱癌的标志物,用于评价手术预后和监测早期复发;而对于晚期膀胱癌,应除外BTA.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分子水平研究从正常胃黏膜上皮、中度异型增生(mGED)到胃癌演讲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筛选正常胃黏膜上皮、中度异型增生与胃癌各12例胃镜标本的差异基因表达。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t检验和SAM检验筛选差异基因34个,有24个基因在以往的研究中被证实与各类癌症相关,其中6个基因在以往的胃癌研究中被证实与之相关,有10个基因尚未涉及癌症的研究; 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外分子结构、分子运动、细胞结构形成、调节细胞活性、细胞粘附、细胞生长发展和凋亡。RT-PCR验证MMP12、CARD14和CHI3L1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基因表达谱数据一致。结论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筛选出胃癌演化形成过程中的34个显著表达异常基因。通过对这些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有望找到准确预测胃癌发生的基因、蛋白或非编码RNA,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可能找到治疗胃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erbB-2在乳腺癌及周围淋巴结中表达及其作用,以探讨其癌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乳腺癌的原发灶、癌旁组织及周围淋巴结的C-erbB-2表达情况,20例乳腺良性疾病作对照,实验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本实验乳腺癌原发灶C-erbB-2的表达率为58.33%,而良性乳腺疾病的阳性率15%,P<0.01,有显著性差别;C-erbB-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原发灶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并随着淋巴结转移数增多,其阳性率增高,且其表达率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10例淋巴结组织学检查癌转移阴性者,而C-erbB-2表达阳性,在其乳腺癌的原发灶的C-erbB-2表达阳性以+++为主.结论C-erbB-2的检测对乳腺良恶病变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临床常规检测C-erbB-2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阻断多种共刺激分子而诱导免疫耐受,以延长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体内的猪胰岛细胞的功能.方法 将猪胰岛细胞移植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雄性C57BL/6糖尿病小鼠左肾被膜下,应用CTLA-4Ig融合蛋白、抗LFA-1抗体和抗CD40L抗体阻断多种其刺激分子,观察移植效果及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 猪胰岛细胞移植后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胰岛细胞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应用CTLA-4Ig融合蛋白、抗LFA-1抗体和抗CD40L抗体可延长异种移植胰岛细胞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腔镜组),64例行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胃十二指肠瘘、肠间隙脓肿、盆腔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结果: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手术安全可靠,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相关抗原199(canceranligen199,CAJ99)和癌胚抗原(CEA)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0~3个月血清CA199和CEA值,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血清CA199和CEA在大肠癌根治术或姑息术术后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实行根治术的表达率显著下降(P〈0.05),而实行姑息术的表达率下降不明显(P〉0.05)。(2)血清CA199和CEA在大肠癌管状腺癌和黏液腺癌术后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乳突状腺癌下降不明显(P〉0.05);管状腺癌术后的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乳突状腺癌术后的表达率下降不明显(P〉0.05),黏液腺癌术后仅CEA表达率有明显下降(P〈0.05)。(3)血清CA199和CEA在A期、B期大肠癌术后的表达水平和表达率均明显下降(P〈0.05),CA199在C期、D期术后表达水平和表达率的变化不同步,而CEA的变化则趋于一致;不同Dukes分期大肠癌CA199和CEA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二者表达水平随分期进展而上升,但表达率递增并不明显(P〉0.05)。(4)大肠癌术前CA199与CEA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显著高于CA199单项(P〈0.05),与CEA单项比较,虽敏感度有所上升,但幅度不明显(P〉0.05);大肠癌术后CA199和CEA联检的敏感度与单项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99和CEA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好这些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判断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助于评估手术效果和预测首程化疗疗效,为判断预后、及早发现术后复发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9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左侧结肠癌及高位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对1990年6月以来14年期间急诊左侧结肠及直肠切除一期吻合92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一期切除吻合占同期左侧结肠癌及高位直肠癌急诊病例的82.9%(92/111),其中施行根治性切除56例,姑息性切除36例.全部病例治愈.术后并发吻合瘘1例,腹腔感染3例,切口感染9例,腹部并发症发生率14.1%(13/92).结论对左侧结肠癌及高位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应积极创造条件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并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