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了解城市公共用品集中清洗消毒企业的卫生现状,为加强行业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检查的方式,对银川市公共用品集中清洗消毒的企业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银川市公共用品集中清洗消毒企业在硬件设施、卫生管理方面均存在缺陷。共抽检公共用品2 630份,合格2 551份,合格率为97.0%。结论 该城市公共用品集中清洗消毒企业公共用品卫生质量总体较好,但卫生状况存在卫生安全隐患,需要进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新发布的《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8》显示,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第3位和第2位,在中国的发病率居于第2位,死亡率居于第5位,其中直肠癌约占70%[1-2].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加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直肠癌的有效治疗方式,其可保留原有肛门,减轻造口带来的不便,但70%~90%的患者术后可出现排便频率增加、排便紧迫感、排空障碍、气体和大便失禁等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甚至有患者经历了大便从干硬到糊状的周期性肠道症状,即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有长期纵向研究[5-6]发现近50%的患者变得"依赖厕所",在手术后7~16年仍存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严重限制了社会生活、工作和身体功能.因此,预防或减轻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防止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评估工具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肠道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症状管理平台并进行可用性评价.方法: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直肠癌患者LARS症状管理平台.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10名患者和14名医护人员对平台试用并进行访谈,结合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建议对平台进行优化,优化结束后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01名保肛术患者和113名胃肠外科医护人员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1年后发生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直肠癌保肛术1年后的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进行调查。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绘制列线图,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9例患者,其中57例(17.9%)直肠癌患者在保肛术1年以后仍存在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距肛缘的距离、预防性造口、吻合口漏、术前放疗、术后放疗是直肠癌患者保肛术1年后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849(95%CI:0.790~0.90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95%CI:0.784~0.901),均显示该模型区分度较好,Brier得分和校正曲线均显示校准度较好,H-L检验(χ2=9.313,P=0.231)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直观、简便地甄别保肛术1年后仍存在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高危患者,为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