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树脂粘结式Nance弓替代带环焊接式Nance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上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双尖牙需要使用Nance弓加强支抗的病例30例,分别制作戴入树脂粘结式Nance弓和带环焊接式Nance弓,观察6个月内的松脱情况,分析造成脱落的原因。结果:树脂粘结式Nance弓双侧松脱1例,单侧松脱3例,带环焊接式Nance弓单侧松脱3例,两种Nance弓脱落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树脂粘结式Nance弓制作粘固过程简捷,脱落率与带环焊接式Nance弓无明显差异,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联合衬垫超声扫描技术,应用低频M-型超声,对骨性III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组(A组)、治疗后组(B组)吞咽功能进行测量,参数包括吞咽时间(duration),吞咽平均速度(Vm),吞咽范围(range),并与正常人(C组)作对照。结果 吞咽总时间A组为(1.535±0.247)s,B组为(2.301±0.496)s,C组为(2.029±0.31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平均速度A组(3.17±0.959)cm/s,B组(2.00±0.819)cm/s,C组(2.12±0.50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范围A组(4.82±1.407)cm,B组(4.34±1.114)cm,C组(4.22±0.87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01。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后组的舌吞咽总时间较治疗前组延长,并接近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吞咽平均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减慢,接近正常组水平。M-型超声能够较准确地评估舌吞咽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正畸患者中埋伏牙病例的患病情况.方法: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06年7月3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就诊的1 785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埋伏牙的患病率、性别、年龄、埋伏牙位、埋伏牙数量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经确诊共132例埋伏牙患者(埋伏牙167颗),埋伏牙的患病率为7.39%,以上颌好发,上颌尖牙患病率最高(3.31%),其次为上颌中切牙(2.51%);以单发为主,占埋伏牙病例数76.52%.结论:埋伏牙在正畸门诊患者中患病率较高,上颌尖牙和上颌中切牙是好发牙位,提示正畸医生重视埋伏牙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正常人舌体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旨在探讨规范化探查舌动脉血流参数方法和建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42例正常人进行舌深动脉血流参数进行测量,同一受试者采取坐位,仰卧位,并分别在吞咽前后测量。检测参数包括血管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结果仰卧位RI:0.79±0.06,坐位RI:0.83±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仰卧位吞咽前RI:0.79±0.06,吞咽后RI:0.59±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仰卧位吞咽前PSV:(30±5)cm/s,吞咽后PSV:(42±6)cm/s,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仰卧位吞咽后舌动脉RI值明显减低,PSV明显升高,表明吞咽后舌肌完全放松,而后RI值又逐渐升高,PSV逐渐减低,约3~4s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结论建议舌动脉的血流参数的测量应选择于仰卧位,吞咽后(3.56±0.37)s。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上颌全牙列(牙合)垫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11例.患者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磨牙近中咬合,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采取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上颌全牙列(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非扩弓前方牵引治疗可以刺激上颌生长,限制下颌的过度生长,通过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改善颜面美观,纠正前牙反(牙合),矫治后SNA、ANB增大,A点前移,SN-MP增加.同时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非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器是治疗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在埋伏牙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成像技术在埋伏牙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2例(29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1mm,利用三维骨重建技术,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处理,对埋伏牙完成准确定位。结果:通过螺旋CT横断面扫描与MPR、SSD及MIP等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清晰的观测到29颗埋伏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扭转和长轴倾斜甚至水平阻生。结论:螺旋CT扫描与MPR、SSD及MIP等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能直观、立体、全面地明确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对于复杂埋伏牙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最终制定其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庞煊奈  康娜 《重庆医学》2013,(35):4341-4342
牙齿因为骨、牙或纤维组织的阻挡而不能萌出到正常位置称为阻生牙。轻微阻生时牙齿可能萌出迟缓或错位萌出,严重时牙齿可能埋伏于黏膜或骨内称为埋伏牙[1]。埋伏阻生牙是口腔正畸科常见的错畸形,病因复杂,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本文就埋伏阻生牙的发病率、检查诊断方法、外科手术术式及正畸牵引治疗作一综述。1埋伏阻生牙的发病率由于人种、地区和调查对象不同,埋伏阻生牙患病情况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骀吞咽时舌的运动,探讨超声在研究吞咽运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例成年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男9例,女11例,平均20.5岁)作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组;11名正常(牙合)成人(男3名,女8名,平均23.5岁)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M型超声图分析受试者吞咽过程中舌的运动范围、运动时间和运动速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组吞咽时舌的总运动时间[(1.98 4-0.24)s]大于健康对照组[(1.71±0.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第2期和第3期舌的运动时间[分别为(0.24±0.07)8和(1.17±0.21)s]大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16±0.07)s和(0.89±0.29)s],吞咽第1期舌的运动速度[(3.20±1.30)mm/s]小于健康对照组[(5.08±1.99)m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第5期舌的运动范围[(0.38±0.28)mm]小于健康对照组[(0.77±0.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型超声是研究吞咽运动的一种较准确、简便的方法.成年骨件Ⅲ类错(牙合)患者吞咽时的舌运动有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吞咽舌运动与其颅面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通过头影测量和牙(牙合)模型测量获取患者的30项颅面形态指数,通过M型超声联合衬垫扫描技术获得患者吞咽时舌运动参数(运动时间,运动幅度,运动速度),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吞咽的主要功能阶段一第2期、第3期、第4期的舌运动参数与颅面形态指数有相关性的较多;上、下颌骨、颅底、牙弓形态、上、下中切牙形态等与吞咽舌运动均有相关性。吞咽末期的舌运动参数与颅面形态指数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颅面形态与其吞咽舌运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带塑料基托和无基托的上颌快速扩大器(RME)扩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上使用上颌快速扩大器进行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上颌牙弓扩大效果进行分析。28例均为混合牙列期或恒牙列早期上颌牙弓狭窄或后牙反的患者,其中14例使用带塑料基托的上颌快速扩大器进行扩弓,另外14例则使用无塑料基托的上颌快速扩大器。扩弓前及拆除扩弓装置时分别取石膏模型并拍摄上颌前部咬合片,测量相关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牙弓扩大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基托式组腭中缝扩开的效果更明显,两组间扩大腭中缝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塑料基托的上颌快速扩大器和无基托的上颌快速扩大器均能有效地扩大牙弓,但前者对腭中缝的扩开效果好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