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多见于儿童。早在公元150年GALEN和LEONARDO就认识到VUR。目前,本病治疗方法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尽管有些外科手术在某些病例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保守治疗仍是VUR治疗首选的情况。然而,VUR选择保守还是手术治疗存在争议。我们认为大多数VUR患者仍应首选保守治疗,选择方法及理由如下。1观察疗法可为VUR消退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影像尿动力学评估小儿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返流(VUR)与膀胱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7例VUR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经影像尿动力学、尿常规、排泄性尿路造影等检查,记录患儿尿路感染、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及VUR程度等情况,根据尿动力学表现的不同分为正常组、单纯逼尿肌过度活动组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组(伴或不伴逼尿肌过度活动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另外按照返流级别将患儿分为低级别返流(Ⅰ~Ⅱ度)和高级别返流(Ⅲ~Ⅴ度),分析膀胱功能与VUR侧别、返流程度以及尿路感染的关系.结果 VUR患儿合并膀胱功能异常占73.1%(49/67例),其中膀胱过度活动症占49.3%(33/49例),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23.8%(16/49例).单纯膀胱过度活动患儿多为单侧,Ⅰ~Ⅱ度返流,且较少合并尿路感染.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患儿多为双侧,Ⅲ~Ⅳ度返流,且较多见尿路感染.结论 影像尿动力学可以准确诊断VUR,同时对患儿膀胱功能的评估,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腔腹腔镜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至2011年,经腹腔腹腔镜行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岁(34—67岁),左侧16例,右侧12例。观察术后临床恢复及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其中1例术中损伤肾实质,出血约100ml,缝合后血压平稳,无并发症发生;另1例将稍扩大的肾盂误认为囊肿,切开后一直有液体流出,遂留置DJ管。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ml,未见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病理均为肾囊肿。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视野清晰,损伤小,效果确切,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尿道狭窄是下尿路梗阻较为常见的原因,其多由于炎症、外伤或尿道畸形手术史等所致。如果尿流梗阻长期不能解除,会引起患者“神经性膀胱样改变”,最终可致逼尿肌严重损害,出现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文献报道,避免上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是及时发现和解除尿道梗阻。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尿道手术造成狭窄甚至憩室的患者进行正规尿道扩张等治疗大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SBO)对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门诊PNE患儿163例,年龄(9.2±2.1)岁,男98例,女65例,这些患儿每周至少出现1次夜间遗尿,均有觉醒困难,无其他泌尿系疾病或脊柱裂引起的临床症状.记录患儿有无SBO体征(背部多毛、色素沉着、潜毛窦等).常规拍摄腰骶椎X线正位片、尿常规.治疗前均记录排尿日记,治疗开始后每月记录1次排尿日记,统计功能性膀胱容量(functional bladder capacity,FBC).根据有无SBO分为非SBO组和SBO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每周记录遗尿次数,每月随访一次,至少随访半年.通过比较非SBO组和SBO组遗尿次数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发现SBO 122例(占74.8%),男69例(56.6%),平均年龄(9.8±2.3)岁,伴有隐性脊柱裂阳性体征者55例(45.1%).非SBO者41例,平均年龄(9.5±2.5)岁,男24例(58.5%),女17例(41.5%).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BO组FBC为(216.5±49.6)ml,非SBO组为(217.4±47.3)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FBC增加量SBO组为(11.9±4.4)ml,非SBO组为(24.1±6.6)m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SBO组每周遗尿次数为(3.4±1.2)次,非SBO组为(3.1±1.0)次,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BO组完全有效25例(20.5%),有效25例(20.5%),部分有效34例(27.9%),无效38例(31.1%);非SBO组完全有效20例(48.8%),有效10例(24.4%),部分有效9例(22.0%),无效2例(4.8%).SBO组和非SBO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SBO组完全有效率明显高于SBO组(P<0.001).结论 SBO显著影响儿童PN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遗尿与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的关系,筛选小儿VUR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以遗尿为主诉就诊并且神经功能正常的儿童和青少年83例(男36例,女47例),年龄5~16岁,平均(9.42±3.21)岁.所有患儿进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检查以评估VUR情况,并进行尿常规、尿培养、肾脏和膀胱超声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盆地肌电图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泌尿系检查的准入标准包括泌尿系超声异常、白天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异常、尿路感染或者同胞兄妹中有VUR病史等.结果 48例(57.8%)出现单症状性夜遗尿(MNE),35例(42.2%)非单症状性夜遗尿(NMNE).13例(15.7%)出现VUR.t检验结果显示,白天尿失禁患儿、女性患儿和当前伴有尿路感染的患儿VUR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性别、白天尿失禁和当前尿尿路感染的回归系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VUR与患儿年龄、遗尿类型(原发性、继发性)、遗尿频率、有无遗尿家族史、尿路感染病史、有无排便异常和除白天尿失禁外的白天尿路症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UR明显常见于白天尿失禁的遗尿患儿,建议存在白天尿失禁的遗尿患儿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当前尿路感染是遗尿患儿发生VUR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在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经输尿管软镜下治疗的28例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式选择、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囊肿和结石的位置及大小、术前术后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 28例患者均接受输尿管软镜下肾结石碎石取石术联合肾盂旁囊肿内切开术,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0.0~135.0 min,中位时间为88.0 min,四分位数间距为(67.5,95.0)min。术中无严重出血、损伤周围器官、术中转开放等,术后复查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均未见异常,术后复查CT均未见直径>6 mm的残石。术后住院时间4~9 d,中位住院时间5.5 d,四分位数间距为(5.0,6.0)d。术后随访3~24个月,均复查CT,24例囊肿消失,1例肾盂旁囊肿患者术中转腹腔镜下治疗,3例肾盂旁囊肿术后复查仍存在,再次行相同手术后囊肿消失。术前存在肾区酸胀感、肉眼血尿的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至随访结束,以上患者中未出现感染、形成血肿、实性变、肾积水等。结论经尿道输尿管软镜下肾结石碎石取石术联合肾盂旁囊肿内切开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结石对严格筛选的病例是一种选择,但远期疗效仍需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32(12~49)岁,左侧7例,右侧5例.血压高4例,腰腹部胀痛5例,无任何症状3例.行彩超、CT及MRI检查提示为肾上腺占位,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9例.12例均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5例. 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2例术中血压波动,矫正后恢复正常.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术中出血量60ml.术后无明显外科并发症,平均7d顺利出院.切除肿物最大约6×6.5×6.5cm,最小约2.5×2.5×2.0cm,病理诊断均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随访0.5~6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彩超和CT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其中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畸胎瘤(adrenal teratoma,AT)的临床特征及外科诊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10—2019-03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AT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13例患者中,男1例(7.7%),女12例(92.3%);中位年龄31岁。左侧8例(61.5%),右侧5例(38.5%)。3例(23.1%)因腹部不适或胀痛就诊,10例(76.9%)均为体检时发现。10例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3例行开腹肾上腺切除术,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病理示肾上腺成熟性畸胎瘤。术后均获5~81个月随访,13例均预后良好,无复发或癌变。结论AT是一种罕见的生殖细胞来源肿瘤,发病年龄跨度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完整切除肿瘤是AT治疗的关键,成熟性AT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未成熟性AT术后易复发,需辅助放、化疗,且需终身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