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影像学检查是否有助于判断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方法前瞻性收集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CISS分型和早期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分型。结果剔除6例资料不全的患者,剩余240例进入最终分析。早期的DWI表现在CISS各型间差异显著(χ2=160.76,P=0.000)。其中,55例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χ2=50.23,P=0.000)、21例大穿通支梗死(χ2=21.47,P=0.000)及35例前-后循环多发梗死(χ2=10.60,P=0.014)病因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27例单发的皮质-皮质下梗死主要与心源性梗死有关(χ2=19.37,P=0.000),且多为大面积脑梗死;72例小穿通支梗死(χ2=87.31,P=0.000)的病因主要是穿支动脉病变;除此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小穿通支梗死(14/72,19.44%)的病因不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DWI表现有助于CISS分型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1例典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循证治疗经过,总结评价治疗aSAH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所提出的如何预防并发症及处理破裂动脉瘤的问题,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4期)、OVID ACP Journal Club(1991~2006)、OVID MEDLINE (1966~2006)、美国国家指南交换中心(1998~2006)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6),获取并评价相关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证据及治疗指南。结果共纳入7篇系统评价、3篇RCT、1篇CCT和5篇临床指南。当前证据表明,口服尼莫地平可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相关的不良结局,而替拉扎特对分级较好的女性患者无效,其他预防措施效果尚不明确;是否应用抗纤溶剂预防再出血,各证据间存在异议;破裂动脉瘤若同时适合手术夹闭或介入治疗,选择后者临床结局更佳。参照证据和指南,并结合患者情况和意愿,我们对该例患者实施尼莫地平和抗纤溶剂治疗,并对动脉瘤行早期介入栓塞。住院期间患者未发生脑血管痉挛缺血和早期再出血,短期随访示临床转归良好,介入治疗的远期效益尚待后续随访证实。结论为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和改善预后,应基于最佳临床证据和指南对aSAH患者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3.
130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发生与脑出血部位、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脑出血量的关系。方法连续性收集2007年10月至2010年5月期间入住我科的脑出血患者,据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脑室以及出血量将患者分成不同组别,比较组间应激性溃疡发生有无差别。结果共纳入脑出血患者130例,其中应激性溃疡31例,溃疡发生率为23.8%。分析显示,各不同出血部位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血肿破入脑室与未破入脑室相比,大量脑出血与小量脑出血相比,溃疡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血肿破入脑室及大量脑出血量是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209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调查继发感染发生率,参照既往研究结果及专业知识筛选收集可能影响继发感染发生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卒中类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等。结果 209例患者继发感染45例,继发感染发生率为21.5%。不同年龄、卒中类型、GCS评分、NIHSS评分及有无糖尿病、营养不良、吞咽障碍患者继发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及有无吸烟、COPD患者继发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脑出血、GCS≤8分、NIHSS≥15分是脑卒中后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继发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主要为肺部感染。高龄、脑出血、严重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卒中患者较易发生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梗死区供血动脉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住院病例,根据其梗死部位的供血动脉对病例进行分组,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用Rankin(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以及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MRS评分和BI指数将病例分为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 共随访到102病例,分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27例,脉络膜前动脉44例,基底动脉旁中央支20例,大脑后动脉深穿支11例,共4组.各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糖尿病史或高胆固醇血症史的患者较其他患者的预后差(P<0.05).结论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与供血动脉无显著相关性.高龄、糖尿病史和高胆固醇血症史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畲族人老年期抑郁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福建省福安市穆云乡畲族聚居区638例畲族老年人作为老年期抑郁症患病率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筛查,筛查阳性者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畲族60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为7.5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P=0.01)、不同经济状态(P<0.01)及不同婚姻状况(P<0.05)的老年人之间的抑郁症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人际关系紧张的抑郁症患病率高于无相关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际关系紧张(P=0.000)、心脑血管疾病(P=0.000)、其他躯体疾病(P=0.008)、增龄(P=0.01)为畲族老年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畲族老年抑郁症患病率(7.52%)稍高于中国其他民族的平均患病率。增龄、人际关系紧张、心脑血管疾病、其他系统疾病是影响畲族老年抑郁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脑梗死患者早期癫癎发作的临床资料;对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脑电图、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早期癫癎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425例患者中,早期癫癎发作39例(9.18%);首次发作多出现于梗死发病1 d以内(46.15%);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见(43.59%)。37例患者经观察处理后癫癎发作终止或明显缓解。单因素分析显示皮质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5分、电解质紊乱显著增加早期癫癎发作风险(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梗死部位累及皮质和心源性脑栓塞为早期癫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并不罕见,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要发作类型,大多数患者经观察处理后可缓解;皮质部位梗死及心源性脑栓塞可增加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3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20例(大血管病变7例,小血管病变13例),对其进行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其效果。结果:大血管病变7例中5例治愈,小血管病变13例中12例治愈。结论: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长期误诊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反应迟钝、发热3 d入院,行颅脑MRI及腰椎穿刺脑脊液等检查多次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先后行抗病毒、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2年余,症状反复。后经血乳酸升高、乳酸运动试验阳性、肌肉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予相应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结论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对病情反复发作按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高度可疑本病,及时行血乳酸、乳酸运动试验、肌电图及肌肉活检病理检查,以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患者出院时好转或恶化/死亡为转归指标,对10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好转组与恶化/死亡组患者的意识障碍、血白细胞计数、脑肿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的意识障碍和脑脊液氯化物水平降低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即有意识障碍和脑脊液氯化物水平降低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