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用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LD-ATRA)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4例,取得2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的疗效。认为该法有用量小、见效快、副作用轻、无产生高白细胞综合征之虑。LDATRA治疗PRCA的机理可能是在促使停滞在原始阶段的红系祖细胞向成熟阶段分化上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2.
奥美拉唑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7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安慰剂,1次/d;实验组36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1次/d。两组均在给药前1d、服药后2周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以花生四烯酸(ACA)和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以ACA为诱导剂,实验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43.7±3.9)%较对照组的(40.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ADP为诱导剂,实验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76.8±6.7)%较对照组的(72.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血脂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56例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半量治疗4周后能耐受者增加至目标剂量,随访8周。分别于研究开始、治疗12周时测定血压和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三酰甘油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安慰剂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的血压和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在有效降低胆固醇的同时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将12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口服,疗程2周。用药前、用药后1、2周进行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六分钟步行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周后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为芪参益气滴丸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5.
安炎霞  张文宗 《山东医药》2008,48(28):30-31
选择冠脉造影正常者46例(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A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4例(B组),检测三组血清HO-1、SR-BI活性;B、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1个月后再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HO-1活性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86、0.845、0.540,P均<0.05),并且对照组>A组>B组(P<0.01);SR-BI表达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照组>A组>B组(r分别为0.873、0.801、0.520,P均<0.01).阿托伐他汀可上调HO-1的活性及SR-BI的表达,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A组相比P<0.01.认为冠心病患者HO-1、SR-BI表达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冠心病诊断治疗的检测指标;阿托伐他汀可上调冠心病患者HO-1、SR-BI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安炎霞  闫苹屏 《临床荟萃》2010,25(7):570-571,575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中隐蔽性高血压(MH)的患病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120例(HUA组)及血尿酸正常男性132例(非HUA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次日晨起后采空腹肘静脉血行血生化指标检查.分析HUA组和非MH组的MH患病率、MH相关因素.结果 HUA组120例中有71例MH患者,患病率为59.2%,非HUA组132例中有29例MH患者,患病率为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UA组中MH和非MH组比较,年龄较轻,体质量指数较高,吸烟和饮酒者较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A、体质量指数、吸烟和饮酒是MH的危险因素,其中HUA与MH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HUA是MH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体质量指数、吸烟和饮酒之外.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终末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社会人群老龄化和各类疾病患者存活时间延长,心力衰竭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住院、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显示,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有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过度的激活虽能对低下的心室功能起代偿作用,但同时也加重了对心肌的损害,加剧了心衰的恶化。多年的临床试验证明β受体阻滞剂能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旨在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缬沙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贝那普利联合用药与大剂量单药(缬沙坦或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此研究为随机双盲实验。将119名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10mg/d,n=42)、缬沙坦组(160mg/d,n=37)和联合用药组(贝那普利5mg/d+缬沙坦80mg/d,n=40)。半量治疗4周后能耐受者增加至目标剂量,随访4周。分别于研究开始、治疗4周、8周时测定MAU和血压。结果治疗8周后降压幅度为:贝那普利组〔n=35,(15.8±3.4)/(10.0±1.8)mmHg〕,缬沙坦〔n=35,(14.7±3.7)/(9.8±1.6)mmHg〕,联合用药组〔n=38,(15.3±3.6)/(10.2±1.4)mmHg〕,3组比较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U降低幅度为:贝那普利组〔(65.4±9.5)mg/24h〕,缬沙坦〔(67.8±11.5)mg/24h〕,联合用药组〔(95.8±12.2)mg/24h〕,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效果显著,P均〈0.01。结论缬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用药较加大剂量单药治疗的血压控制无差异,但对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异位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住院患者140例,其中冠心病86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风心病14例、高血压心脏病2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尿、扩血管治疗,心功能Ⅳ级时加用洋地黄类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剂量从2.5 mg/d开始,渐增到10 mg/d,递增周期为1~2周。随访观察1~6个月。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1个月、6个月,二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排血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那普利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