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3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超过75岁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of renal diseases,ESRD)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1]。血液透析是老年ESRD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2]。2000年至今,美国75岁以上的透析患者增加了12.2%,这是所有ESRD患者中增加最快的一部分[1]。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其他国家。加拿大75岁以上ESRD患者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男性,48岁,住院号81223。因头昏、乏力6个月,恶心、呕吐1个月,于1982年8月12日入院。检查:血压21.3/12.0kPa,面色苍白,胸骨左缘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肝脾未及。Hb42.0g/L,BUN39.6mmol/L,Scr 1521.6μmol/L,Ca~(2+)3.36mmol/L,P~(3-)3.42m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2ml/min,尿量200ml。双肾B超检查:左80×40mm,右68×40mm,未见囊性病变。双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是透析患者维持生命的有效治疗手段,水处理系统是血液透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透析治疗需要大量的水,患者每周三次常规透析接触水约300 ~400L.如果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数应< 200 CFU/ml;内毒素水平<2 EU/ml),透析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不但影响透析液电解质浓度,对透析设备造成损害,更严重的是有害物质通过透析膜弥散直接进入患者体内,即使是较低浓度的有害元素,长期蓄积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患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及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充分与否的评估徐斌,季大玺目前的肾脏替代疗法——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都没能接近正常人体肾脏的每周清除率;但是,许多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依赖透析而生存,甚至有些患者存活已超过了20年。然而,多数肾脏病学家预言ES-RD患者不应该死于尿毒...  相似文献   
5.
近20余年来血液透析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透析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较普通人群高10~20倍,尤其是高龄、男性和糖尿病患者,其中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比较两种静脉用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全国十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共210例MHD患者入组,随机分成蔗糖铁组(n=105)和右旋糖酐铁组(n=105)。两组均静脉滴注铁剂100mg/次,每周两次,总量1000mg。观察期共8周,治疗期间每隔两周取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构成、体重、透析龄、治疗前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无明显差异;(2)治疗第四周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及TSAT均明显升高,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3)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蔗糖铁与右旋糖酐铁静脉使用纠正肾性贫血的疗效相同,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目的研究枸橼酸置换液用于解决高危出血倾向急性肾衰患者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抗凝问题. 方法选择高危出血倾向急性肾衰患者10例,行CVVH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置换液输入速度2 000 ml/h,血流量200 ml/m in;B组患者置换液输入速度4 000 ml/h,血流量250 ml/min.两组患者所用枸橼酸置换液不含钙及镁离子,枸橼酸根浓度分别为13.3 mmol/L和 7 mmol/L,同时通过外周静脉补充钙(A组4 mmol/h,B组5.5 mmo l/h)及镁离子(A组1.3 mmol/h,B组2.4 mmol/h).监测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中全血活化凝血时间(WBACT)、血清总钙、离子钙水平及酸碱变化,滤器使用时间,治疗中不良反应. 结果10例患者共行CVVH治疗 37次,总治疗时间334.3 h.治疗前后及治疗中血清总钙、离子钙没有大幅度变化 ,置换液输入前WBACT无明显变化,置换液输入后WBACT明显延长,A组比B组更明显(P =0.01).治疗后患者碱剩余(BE)及pH无大幅度上升,无碱中毒出现.平均滤器使用时间达[42.99±9.12(30.5~67.6)] h.无出血并发症,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枸橼酸置换液在CVVH治疗过程中可取得良好局部抗凝效果,对患者全身凝血状态无明显影响,不加重全身出血倾向,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8例常规透析患者进行了无醋酸盐透析(AFHD)治疗研究,并以同期18例醋酸盐透析(AH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AFHD对中小分子物质以及β_2-m的清除与AHD比较无差异(P>0.05).应用KT/V,PCR,TACurca评价透析效果,证明透析充分.AHD后TNF及IL-6基因表达显著高于AFHD,TGF-β组间无差异,AHD后CD_4升高,而AFHD后CD_(?)降低。两组患者透析后SOD均降低。AFHD对磷的清除、无低氧血症,以及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均优于AHD,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生存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89-01-01至2007-08-01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共83例,回顾性统计分析以下参数:(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肾脏病病程;(2)HD治疗之前存在的慢性并发症,计算伴随疾病指数;(3)开始HD治疗时的病情:包括治疗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尿量、尿蛋白定量、体重指数以及急性并发症等;(4)HD充分性及血管通路等;(5)预后和转归:计算长期生存率,分析近期和远期死亡的原因及其影响其长期生存的因素等。结果:(1)83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1.60±11.58)岁(中位数62岁),60岁以上者占57.83%。糖尿病病程为(13.46±8.33)年(1~39,中位时间12年),肾脏病病程仅为(3.27±3.25)年(0.1~17,中位时间2.5年)。(2)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24.10%),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2.89%)和心律失常(6.02%);主要脑血管并发症为脑梗塞(14.46%),脑出血(1.20%)和老年痴呆(1.20%)。Charlson并发症指数为(4.86±0.98)分。(3)急性并发症:开始透析治疗之前,51.81%合并急性左心衰/肺水肿,26.51%合并肺部感染,9.64%合并心包积液。治疗前平均血清肌酐(701.0±230.7)μmol/L,血清白蛋白(34.51±6.06)g/L,血红蛋白(7.56±1.64)g/L。(4)透析充分性:34例透析时间为12h/wk,49例为13.5h/wk,Kt/V分别为1.44±0.37和1.53±0.35,单次透析磷下降率分别为(52.45±12.41)%和(58.37±11.82)%(P<0.05)。(5)血管通路:23例患者(27.71%)多次行血管通路手术,13例患者(15例次)置入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6)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估计平均存活时间为(80.32±11.59)月(95%可信区间为57.59~103.1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5)%和(68±7)%,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6±9)%和(33±10)%。短期存活组(≤3年)在开始HD治疗前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比例较高,死于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也较高,而长期存活组(>3年)治疗前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比例较低,但死于感染/脓毒症和恶性肿瘤的患者比例较高。Cox模型分析发现,开始透析时≤50岁、BMI22.1~26.0、透析时间13.5h/wk和并发症较少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更高。结论:本组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高,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68%、46%和33%。导致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感染/脓毒症。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年龄、慢性并发症、体重指数及透析时间等因素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_2S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给予C57BL/6J小鼠STZ(50 mg/kg×4 d)腹腔注射和高脂饮食制备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分两组:STZ+GYY 4137组(H_2S组)给予20 mg/kg GYY 4137腹腔注射,STZ+生理盐水组(DKD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另外取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注射12周后,观察各组小鼠24 h尿白蛋白情况、肾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给予小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高糖(25 mmol/L)刺激并H_2S预孵,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KD组小鼠24 h尿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增加,H_2S治疗后小鼠尿白蛋白减少;DKD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增殖,H_2S治疗后小鼠肾小球系膜增殖改善;DKD组小鼠肾组织凋亡增加,H_2S治疗后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减少;H_2S产生酶胱硫醚β合成酶、胱硫醚β裂解酶、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在肾脏表达,其中糖尿病小鼠仅胱硫醚β合成酶减少,胱硫醚β裂解酶、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无改变。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在高糖刺激下cleaved-caspase-3增加,H_2S预孵降低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改善细胞凋亡。结论 H_2S治疗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尿白蛋白,减轻肾小球系膜增殖,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aspase-3活性从而减轻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