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采用荧光钙指示剂喹2,建立了测定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的方法,简报如下。 导入喹2的血小板悬液(QPS)的制备:将富含血小板血浆与10 μmol/L 喹2/AM混匀,置22℃水浴20 min,加入1μmol/L PGE_1,室温下430×g 离心 15 min,弃上层液。用1ml含1 μmol/L PGE_1和10μmol/L EGTA的HEPES无钙台氏缓冲液(HTB)使血小板悬浮并移至10ml体积已用HTB(含10 μmol/L EGTA)50ml平衡过的2%琼脂糖胶柱上,用相同缓冲液洗脱。过柱后将血小板悬液调至1×10~8血小板/ml和Ca~(2+)浓度至1 mmol/L,置22℃备用。对照血小板悬液(CPS)的制备:用等体积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大鼠脾内微量免疫法制备的sIL-2R多克隆抗血清以及sIL-2R单抗7G7/B6,建立了多抗-单抗夹心ELISA检测sIL-2R的方法,获得了与双单抗夹心方法同样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24)、模型组(n=24)和电针预处理组(n=24)。后两组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大鼠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造模前连续电针百会2周。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m NSS)进行评估,TTC染色观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观察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半暗区p5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mNSS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p53、Bax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5),Bax/Bcl-2比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半暗区p53蛋白表达,下调Bax/Bcl-2比值,从而减轻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EVAR)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3月35例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行EVAR术患者资料,其中9例合并单侧髂内动脉瘤,1例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14例合并单侧髂总动脉瘤(直径18 mm),11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所用腔内技术包括栓塞髂内动脉瘤后覆盖,髂内动脉瘤单纯覆盖,"喇叭口"支架,以及"三明治"技术重建一侧髂内动脉等。结果: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5±40)min,出血量(173±65)m L。术中发现内漏8例(22.9%),其中I型内漏4例(近端2例,远端2例)均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III型内漏1例,经扩张及部分加弹簧圈栓塞后内漏消失,II型内漏2例及IV型内漏1例,均未予处理。35例术后随访6~60个月,无动脉瘤破裂,2例术后6个月发现腹主动脉瘤体增大,造影确诊远端I型内漏,经弹簧圈栓塞后内漏消失,其余33例瘤体直径无增大。结论:对于合并髂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有效处理髂内动脉,然后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分为运动预处理组(n=8)、模型组(n=8)、假手术组(n=8)。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 h、24 h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运动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改善(P0.05),血清TNF-α、IL-1β及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脑缺血区皮质病理损伤减轻,间质水肿程度减轻,细胞排列较整齐,缺血区变性和坏死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运动预处理可以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年龄和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队列根据年龄段选定)研究,使用Cox相对危险回归法,并针对肺炎严重度、机械换气、性别、功能状态、居住情况和生存愿望等因素进行调整,考察年龄和30 d(短期)和1年(长期)死亡率间的相关性。研究对象包含351名重症护理病房(ICU)患者,平均61岁,60岁以下151名、60~69岁64名、70~79岁82名、大于80岁54名。其中59%为男性,16%来自疗养院。患者平均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为115(PSI/PORT评分:成人社区获得性PSI,73%的患者肺炎严重分级为4或5级),平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评分(APACHE)为17,83%的患者接受了有创机械换气治疗。结果 30 d内,351名患者中58人(17%)死亡;在1年内,351名患者中112人(32%)死亡。死亡率随增龄而增高,小于60岁患者28人(19%)死亡,60~69岁14人(22%)死亡,70~79岁39人(48%)死亡,大于80岁31人(57%)死亡。独立于肺炎严重度和其他因素,年龄(每个年龄段以10年递增)与30 d死亡率相关联(调整后危害比为1.24,95%置信区间1.03~1.49,P=0.026),并与1年死亡率相关联(调整后危害比为1.39,95%置信区间1.21~1.60,P<0.001)。结论增龄与重症肺炎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独立相关。该结果有助于医生对患者治疗做出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讨论内科胸腔镜在胸膜急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具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CT及超声确诊为胸腔积液,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胸腔穿刺检查;实验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胸膜疾病的诊断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阳性诊断率为52.5%,实验组的阳性诊断率为85.7%,两组比较(x2=10.665,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对照组有4例出现并发症,实验组共有5例出现相应并发症,实验组对结节大小、分布及粘连程度均能够明确诊断。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能够显著提高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并且没有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胸膜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智能规划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同时,智能规划问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背景.而自动规划问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规划问题的形式表示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情景演算,STRIPS,PDDL,HTN等各种规划形式表示技术,比较了各种形式表示技术的优缺点,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设计高效智能规划系统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设备系统的日益复杂化,依靠单一的推理技术的故障系统已难以满足复杂系统的诊断要求.将多种不同的推理技术结合起来的集成诊断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点,从而提高系统诊断的正确性和效率,是目前智能诊断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将研究复合系统的智能诊断问题,提出在一个复合系统的诊断过程中,运用基于规则的诊断和基于模型的诊断,两种诊断技术相结合将在诊断的不同阶段发挥出各自的作用,从而建立一个融合了RBD和MBD技术优点的、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智能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