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效应低下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 ,应用阿托品后的效应及相应急救方案 ,总结分析抢救 12 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应用阿托品效应低下的影响因素及转归。结果 未达到阿托品化的 3 2例均死亡 ,死亡率 10 0 % ;达到阿托品化的 68例患者中 ,死亡率 41.1% ;出现阿托品中毒者 2 0例 ,死亡率 60 % ;总死亡率 60 % (72 /12 0 )。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阿托品效应低下者预后极差 ,除受毒物品种、中毒程度、就诊时间影响外 ,还受残毒继续吸收 ,严重并发症 ,阿托品与复能剂使用不当 ,混合性中毒等综合因素影响。须及时有效的采取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华法林用于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效果.方法:将心房颤动患者248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128例和阿司匹林组120例,比较2组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91%低于阿司匹林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安全可靠,注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检测,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可有效避免血栓栓塞发生、防止出血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92年至1999年共误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28例,为了总结经验、吸收教训,现回顾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依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 ,诊断多无困难。但不典型的心肌梗死 ,临床上并不少见 ,易导致误诊 ,影响治疗 ,现将临床常见的分述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 :例 1,男 ,2 1岁 ,运货途中突然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 ,急来我院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赵某,女,67岁,因胸前区压榨样疼痛9小时就诊。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交界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门诊以冠心病,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待除外前壁心肌梗塞收入院。查体:T36.5℃,p120次/分,BP16.0/9.3kPa,神清语明,大汗淋漓,双肺满布干鸣音,双肺底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界不大,心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3~5次/分,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误诊的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12例CVA患者采用支气管舒张实验,辅助X线和心电图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果X线胸片检查正常9例,双肺纹理增粗2例,右下肺纹理增粗1例;心电图检查正常7例,ST-T段改变2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窦性心律不整2例;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7例。12例均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咳嗽,无喘息症状,且未闻及哮鸣音。结论CVA患者只要有反复发作阵发性咳嗽,胸片正常者,并支气管扩张实验阳性者应考虑本病并做相应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周利英 《现代保健》2013,(2):138-139
目的:分析中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本科42例中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结果:本研究42例中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经抗癫痫对症治疗,癫痫完全控制者39例,癫痫发作者3例,复发率7.14%。结论:临床医生在对症治疗中风的同时,应重视对中风后继发性癫痫的认识,科学采取预防措施和抗癫痫治疗,能够改善预后,促进中风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及对策。方法:分析心源性脑栓塞的转归及影响致残因素。结果:临床治愈33.3%,好转40%,总有效率73.3%,死亡率zo%。讨论;房颤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促发原因、临床特点,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分析总结26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脑血管意外、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合并AMI的临床资料。结果 进食不足、脱水治疗、心力衰竭、感染、缺氧、应急反应等多是并发AMI的主要原因,确诊时间多在入院后3~10d,病程中症状不典型,早期易漏诊,死亡率高。结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并发AMI预后差,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1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复方丹参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灯盏花素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均连续治疗14d后比较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为80.43%,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组的60.00%,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灯盏花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3/46),与复方丹参组的11.11%(5/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95,〉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通过改善脑血循环障碍和抢救缺血半暗带等机制,促进脑组织受损神经修复,阻滞脑梗死进行性加重,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