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miR-155及miR-29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募集82名HIV-1感染者和30名HIV-1阴性体检健康者(对照组),HIV-1感染者中37人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治疗组),45人未接受HAART治疗(未治疗组)。检测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miR-155及miR-29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未治疗组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224±107 vs 360±118和826±135)(t=6.825、12.317,P0.01)。未治疗组PBMC中miR-155及miR-2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4.28±1.36 vs 1.15±0.43和0.86±0.14以及2.37±0.81 vs 0.61±0.12和0.42±0.05)(t=8.916、10.752、7.824、8.235,P0.01)。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HIV-1感染者PBMC中miR-155及miR-2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未治疗HIV-1感染者PBMC中miR-155、miR-29与病毒载量均呈正相关(r=0.693、0.627,P0.01),miR-155、miR-29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r=-0.805、-0.748,P0.01),miR-155与miR-29呈正相关(r=0.706,P0.01)。结论 HIV-1感染者PBMC中miR-155及miR-29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有望作为HIV-1感染病程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3种人血清白蛋白降解多肽片段(PF1-123、PF124-298、PF299-585)的血液相容性.方法 分别考察3种多肽片段对新鲜人血的溶血率、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全血凝固时间以及血浆复钙时间,测试其血液相容性.结果 PF1-123、PF124-298和PF299-585对新鲜人血的溶血率分别为0.52%±0.47%、0.39%±0.33%、0.32%±0.23%,对血细胞形态均无不良影响,说明3种多肽片段均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率要求;3种多肽片段的全血凝固时间曲线以及血浆复钙时间曲线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似,说明其与血液接触后不会激活相关因子而促成凝血.结论 PF1-123、PF124-298和PF299-585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76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血β-HCG情况和包块的直径,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血β-HCG情况和包块直径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结论:异位妊娠治疗过程中,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脉血流及并发症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关于STEMI患者急诊行PCI并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对照研究(RCT),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4月30日。试验组为PCI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为PCI术中或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RCT,共计2 2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组较术中或术后用药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3级(RR=1.10,95%CI=1.06~1.15,P<0.01)和(RR=1.10,95%CI=1.03~1.17,P<0.01)、ST段下落幅度(SMD=0.44,95%CI=0.17~0.70,P=0.001)和(SMD=1.85,95%CI=1.53~2.17,P<0.01)、ST段回落率(RR=1.51,95%CI=1.20~1.89,P<0.01)和(RR=1.20,95%CI=1.05~1.39,P=0.01)均显著优于术中或术后用药;术前应用组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MD=0.46,95%CI=0.13~0.79,P=0.007)和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RR=0.53,95%CI=0.39~0.73,P<0.01)均优于术中用药组。术前应用组与术后应用组的LVEF%和MACE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应用组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术中及术后应用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PCI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相比,术前应用更能显著改善STEMI患者微循环障碍、增加心肌组织有效的再灌注、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儿童手足口病(HFMD)不同病情阶段视频脑电图(VEEG)的特征。方法:对48例重症HFMD患儿的VEEG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展期,48例患儿VEEG均有异常,异常度与脑炎改变基本符合,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一般以背景慢波及额颞区的放电为主要特征,重度VEEG异常者变化各异;好转期大多数患儿背景逐渐恢复,浅睡期额颞区出现散在的尖(棘),尖慢(棘慢)波;康复期重度VEEG异常恢复慢,残留局灶或多灶性放电及背景慢波。结论:掌握HFMD不同病情阶段的VEEG特征,对病情的治疗、康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南山茶子拮抗孕激素作用。方法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将南山茶子醇提物分成极性不同的组分,利用重组人孕激素受体基因酵母生物检测法筛选南山茶子拮抗孕激素活性部位。结果5个组分都表现出拮抗孕激素的效应,活性强弱依次为醋酸乙酯层〉正丁醇层〉石油醚层〉水层〉醇提物。结论醋酸乙酯部位可能为南山茶子拮抗孕激素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7.
山茶种子抗骨质疏松有效部位群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山茶种子抗骨质疏松有效部位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茶种子醇提物中总皂苷、多酚和鞣质以及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山茶醇提物中总皂苷含量12.2%、总酚含量为4.30%(其中鞣质占1.87%);总黄酮含量为4.0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呼吸道标本培养中流感嗜血杆菌(HIN)的培养分离检出情况,同时结合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耐药情况。方法使用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万古琼脂培养基结合革兰染色图片分离疑似流感嗜血杆菌,挑选可疑菌落进行卫星试验和Ⅴ、Ⅹ、Ⅴ+Ⅹ因子需求试验进行鉴定分离。用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其β-内酰胺酶,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依照CLSI2012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146株流感嗜血杆菌培养阳性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均为合格标本,β-内酰胺酶阳性的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32.6%(48/146)。146株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4.4%、44.5%、17.1%、9.0%、0.0%、5.5%、2.7%、4.1%。β-内酰胺酶阳性的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β-内酰胺酶阴性株。结论实验室人员应重视提高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率。β-内酰胺酶是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其耐药问题不容忽视,应定期统计其药物敏感试验数据,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ISO 1999:2013(E)规定的预测方法和模型,评价某汽车制造厂冲压车间20~30岁男性冲压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研究对象在接触噪声声级96.1 dB(A)水平下暴露10、20、30、40年时,(1)年龄和噪声引起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分别为0~5%、9.7%、20.1%、33.9%,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风险分别为12.8%、30.1%、49.1%、61.6%。(2)噪声引起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分别为0~5%、4.7%~9.7%、15.1%~20.1%、23.8%,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风险分别为7.8%~12.8%、25.1%~30.1%、43.4%、35.8%;(3)随着暴露时间增长,H′50以及N50在相同频率上均呈升高趋势,不同频率的听力损失均在4000 Hz处出现最大值,听力图均为"V"字形。提示汽车制造企业冲压作业工人发生职业性噪声聋和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风险较高,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阈位移,可降低职业性噪声危害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输入性疟疾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是疟原虫经按蚊传播的传染病 ,恶性疟疾以热带地区为最多和最严重。目前 ,恶性疟疾在本地少见 ,1998~ 2 0 0 0年我院收治 15例援外人员输入性恶性疟疾 ,临床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14例 ,女 1例 ,年龄 2 6~ 2 9岁 ;平均 37.5岁 ,均为急性起病 ,病程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