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2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确诊为ICM心力衰竭患者44例,按 有无行介入冠脉再通治疗(PTCA)分为内科药物治疗组(简称常规组)和PTCA、支架治疗组(简称介入组)。常规组20例 行内科综合治疗,介入组 24例均行 PTCA,必要时放置支架。结果经 28.l±20.9(1~102)月随访,两组病人症状均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左室、左房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介入组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 0.05),常规组则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常规组再住院次数明显高于介入组,分别为4.8±l.2次和2.l±0.8次,且常规组总 住院费用高于介入治疗组,并有6例死亡(33.3%),死因多为顽固性心力衰竭;而介入组仅有2例死亡(14.3%),且均非 心力衰竭所致。结论ICM心力衰竭为一进展性疾病,预后差,常规治疗效果一般,病死率较高;PTCA、支架置入术是治 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对于EP<40%的患者成功率较高,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有左房附壁血栓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用药物消融血栓后行球囊扩张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例预备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以华法令2.5 mg/d治疗3周至1年后复查TEE,其中9例施行了PBMV。结果 最后1次TEE检查时6例附壁血栓完全消失,左心房各壁及左心耳内壁表面光滑;1例尚残留小钙化血栓在左心耳底部;1例左心房周边仍存在纤维化的附壁血栓;1例左心耳外侧壁小机化血栓存在。行PBMV术中1例发生脑栓塞现象,8例无任何动脉栓塞症。结论 口服华法令可消除部分病人的左心房附壁血栓并成功施行PBMV。  相似文献   
3.
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治疗,经即刻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4例冠状动脉再通。9例(64.3%)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14例中7例(50.0%)为室性RA,3例(21.4%)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后者为提示再灌注的特异性较高的指标。一过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5例(35.8%)均发生在下壁及(或)后壁梗死。RA的发生与再灌注前心肌缺血时间和缺血性心律失常存在与否无关,心肌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更易发生RA。本文并就如何预防和治疗RA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1993年10月至1995年12月36例急性心肌梗塞(AMl)患者行PTCA治疗的经验.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40~74(平均62.4±8.3)岁.(1)直接PTCA14例.(2)补救性PTCA5例.(3)半择期PTCA17例.结果:36例,成功34例(94. 4%).失败2例.1例失败并于术后第3日死于脑卒中;另一例术中见有局部夹层形成而结束手术.后行择期PTCA成功.认为AMI患者行PTCA是降低AMl病死率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冠心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占成人心血管病死亡原因的首位。据推算,中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万,2017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为753142例,较2016年增长13%[1]。自1977年实施全球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裸金属支架(bare-mental stent,BMS)的出现降低了PTCA后血管弹性回缩和急性闭塞的发生率[2]。随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出现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但仍存在支架内血栓形成和较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3]。这些问题促进了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的研究进展,并使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DCB主要应用于ISR的优化治疗,而其在许多常见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本文将回顾DCB的理念和研究历程、作用原理、主要适应证及现有的临床证据,概述DCB应用于原发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川芎嗪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引起的右心结构重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三年住院治疗的PPH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川芎嗪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川芎嗪与西地那非联合治疗。治疗12 w后进行心肺功能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并检测血清内皮素(E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比较,川芎嗪组和联合组患者的SPAP水平较传统治疗组患者明显下降,CI和6-MWD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患者,且联合组患者CI和6-MWD明显高于川芎嗪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FEV1、FEV1/FVC、PaO2、RVD、TRVmax、RVEF、血清ET和CRP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但其他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且三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西地那非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右心室结构重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ADAMTS-7在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20例(病例组),肺动脉压力正常患者肺组织20例(对照组)。两组肺组织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中的ADAMTS-7的表达情况,肺组织提取RNA行RT-PCR对ADAMTS-7表达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病例组肺组织中的ADAMTS-7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中ADAMTS-7表达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高密度脂蛋白(OxH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对人单核细胞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清中离心提取高密度脂蛋白,经氧化后,分别用Dil荧光标记。将人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加入包含rhGM-CSF(20ng/mL)和rhIL-4(20ng/mL)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分化为DCs。以PBS作阴性对照,分别与50μg/mL的标记好的OxHDL和HDL混合培养48h后,动态观察DCs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DCs成熟表型(CD1#、CD80、CD86、HLA-DR)。结果使用Dil标记的方法良好地显示了DCs摄取OxHDL的形态学变化,OxHDL可促进DCs成熟表型HLA-DR、CD1$的表达(P<0.05),而HDL无此作用。结论Dil是适合DCs形态学研究的良好的荧光标记物,OxHDL可促进DCs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借助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对27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和3个月后外周血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以及CD28-抑制性T细胞的变化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并用ELISA法检测血浆CD40L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服用6个月后,外周血采集物中CD4 和CD8 细胞亚组以及CD28 和CD28-亚组细胞相对数无显著变化,血浆CD40L水平与服药前比较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虽不能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组构成发生变化,但能降低血小板源性的T淋巴细胞激活物sCD40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8例60岁以上临床糖尿病可疑合并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并与同年龄组的非糖尿病患者50例对照。结果98例冠状动脉造影,有病理改变者58例,阳性率59.18%。共累积病变血管168支,其中男性79例,冠造阳性者51例(64.56%),女性19例,冠造阳性者7例(36.84%),差异显著(P<0.01)。糖尿病合并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48例(A组)与同年龄组的非糖尿病患者对照(B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分别为70.83%及48.00%,差异显著(P<0.05)。其中A组单支血管病变10例(29.41%),多支血管病变24例(70.59%)。B组单支血管病变11例(45.83%),多支血管病变13例(54.17%),A组多支血管病变数明显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临床可疑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的可疑冠心病组,且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