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畸胎瘤是一种真性肿瘤,由2~3个胚层的不同组织所组成,含有患瘤部位(或器官)原有组织所没有的多种组织成份。患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好发部位为身体中线和其两旁。包括:卵巢,睾丸,纵膈章,腹膜后等,罕见部位包括颅底,口底,眼部,颈部,肾等处,畸胎瘤可分为囊性与实性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为女性,大部分有哺乳史,以乳腺肿块就诊,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与乳腺癌难以鉴别,均行组织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行手术治疗、激素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癌在临床特征及影像学上有相似之处,粗针穿刺组织学病理检查是有效的确诊方法,手术及激素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例1患儿男,9岁,因“鼻衄伴面色苍白10天”为主诉于1995年6月6日住院。10天前无诱因鼻衄2次伴面色苍白,结膜黄染,3天以后排酱油色尿,恶心呕吐腹痛明显。病来食欲差,乏力,大便正常。否认服用特殊药物和食物。查体:体温37.6℃,脉搏104次/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管内乳头状瘤术式改进,改变乳管内乳头状瘤单纯乳房切除术式。方法:术前乳管逆行造影.术中逆行乳头插管定位,切除病变乳管。结果:108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人切除病变乳管,保留了乳房完整,消除病人对乳房单纯切除的恐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结论:术式简单.治疗彻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神经源性膀胱伴远端肾小管酸中毒1例锦州市中心医院儿科(121001)陈贵山,徐锦萍,李雅勋患儿女,14岁。因烦躁不安,间断性神志恍惚2天,于1995年5月27日入院。生后4个月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0岁经手术矫正。婴儿期在当地医院诊为佝偻病并按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长期骨髓细胞培养 (LTHMC)基质细胞免疫表型。方法 取 3例儿童、3例成人骨髓液制成骨髓单核细胞悬液 (BMMNCs)接种于RPMI16 40培养基传代培养 ,每周半量换液 ;8周龄LTHMC基质细胞 ,加入CD34 、CD33 、CD38、CDw90 抗体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 (WI - 38)作同等条件下对照观察培养。结果  8周龄LTHMC6 1.5 %的细胞处于G0 /G1期 ,细胞表型为CD34 、CD38 、CDw90 ;儿童以CDw90 为主 ,成人以CDw38 为主。结论 LTHMC基质细胞具有部分造血干 /祖细胞抗原 ,儿童的基质细胞更趋于幼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长期骨髓细胞培养(LTHMC)基质细胞免疫表型。方法取3例儿童、3例成人骨髓液制成骨髓单核细胞悬液(BMMNCs)接种于RPMI1640培养基传代培养,每周半量换液;8周龄LTHMC基质细胞,加入CD34、CD33、CD38、CDw90抗体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WI-38)作同等条件下对照观察培养。结果8周龄LTHMC61.5%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表型为CD34+、CD38+、CDw90+;儿童以CDw90+为主,成人以CDw38+为主。结论LTHMC基质细胞具有部分造血干/祖细胞抗原,儿童的基质细胞更趋于幼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肠内营养(TEN)和肠外营养(TPN)治疗肠外痿患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应用TEN和TPN等综合疗法治疗29例肠外痿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29例肠外痿患者,治愈24例,治愈率86.2%,死亡3例,死亡率10.3%,2例放弃治疗。结论:TEN和TPN可提高肠外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延长骨的不同X线形态及其在延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推断出延长骨的骨痂类型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40例均为1990-2001年间在我院行Ilizarov技术肢体延长术患儿的X线片,根据骨痂的横径和低密度区或带的出现分类。结果:在延长结束期截骨部位影响骨痂的横径,在治疗结束前发现全部X线片均表现为不良骨痂形态的都是有干部位截骨,在术后5周和延长结束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成角畸形,在治疗末期骨痂的横径和低密度带的出现与并发症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在外固定解除前延长骨痂带有不完全的骨小梁结构和低密度区发生骨折的危险很高。骨痂带有轴向偏移、低密度区、不充分的横径在延长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延长骨良好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月至1990年12月我们应用自制烧伤涂膜剂治疗Ⅱ度烧伤500例,方法简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0例病人中,男性295例,女性205例;年龄8个月至90岁;烧伤面积最大60%、最小3%。其中3%~20(3例,21%~305例,31%~60R例。烧伤原因:火焰烧伤152例,热水烫伤3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