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50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细胞凋亡与冠心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凋亡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细胞自我解体的过程,心肌细胞凋亡常见于冠心病,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有两种途径:死亡受体和线粒体扩大。凋亡由促凋亡和抗凋亡刺激因素、细胞内凋亡信号激活剂和抑制剂所调节。心肌细胞凋亡的治疗靶标为抑制促凋亡因素、破坏凋亡途径、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心肌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和瓦解凋亡信号。  相似文献   
2.
环核苷酸对心肌细胞bFGF与TGFβ2基因表达的调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 (HSV)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1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 4 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及 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 (NC)的HSV - 1特异性抗体 (HSV - 1IgG、HSV - 1IgM)浓度 ,并同步观察纤维蛋白原 (Fg)、血液流变特性指标变化及其与HSV - 1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HSV - 1IgG阳性率及平均浓度明显高于NC组 (P <0 0 5 ) ,HSV - 1DNA检测结果与之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HSV - 1IgG阳性与AMI均有相关关系 (OR4 2 6 6 ,P =0 0 19;OR 3 82 1,P =0 0 32 )。AMI组IgG、Fg、血浆黏度、低 /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NC组及OMI组 (P均 <0 0 5 )。AMI组中HSV - 1( )组上述指标 (除HCT外 )的改变与同组中HSV - 1( - )组及与NC、OMI组中HSV - 1(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AMI组中HSV - 1( )组IgG与Fg、血浆黏度、低 /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 ,而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 ,调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前后IgG与Fg均呈正相关。结论 HSV - 1感染与CHD(AM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与Fg、血液流变特性指标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Holter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期或无症状缺血性ST段发作时心肌缺血参数。提出△QTr和△HR系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的新参数,该参数与△ST和△QTc具有相同的含义和价值。 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 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均具备下述两项条件:(1)按Frank等等对心绞痛评分标准总分为10分以上者;(2)心电图具有缺血型ST段偏移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脂、Na+-K+-ATPase及全血粘弹性参数(弹性模量及动粘度)在兔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预示作用。方法:健康家兔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G)60只及对照组(CG)20只,各组又分为4个亚组,即AG1~AG4和CG1~CG4,AG给予胆固醇粉1gd-1只-1,在喂养的第2、4、8和12周分别观察AG1~CG1、AG2~CG2、AG3~CG3、AG4~CG4主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和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兔AS阶段性进程中,血脂(Tch、TG)在AS早期明显增高,其后有所降低;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自AS早期起进行性降低,且在AS早、晚期与Tch有密切负相关关系(r=-0.67、-0.51,P<0.01、0.05);全血粘弹性参数中,在早期仅当角频率(ω)为0.190Hz时弹性模量呈单一性升高,而中、晚期弹性模量及动粘度普遍升高,二者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51~0.85,P<0.05~0.001)。结论:上述指标在AS进程中有一定的阶段性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一氧化碳合成酶—1在体内分布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合成酶即血红素氧化酶-1在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血管中的分布状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在上述脏器不同部位有内源性一氧化碳合成酶(血龚素氧化酶-1)的分布。结论:血红素氧化酶-1主要分布于各脏器与血液相邻的内皮细胞中及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心肌细胞,肺泡壁上皮及肾盂间质。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VSM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岛素作用后VSMC肌动蛋白(α-SM actin),RT-PCR 检测胰岛素作用后VSMC中bFGF、TGF-β、PDGF、matrix Gla和OPN各目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胰岛素组VSMC的3H-TdR掺入值比对照组升高47%(P<0.01), VSMC α- SM actin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的α-SM actin比胰岛素组染色深.而matrix Gla和OPN在培养的VSMC中mRNA的表达量,胰岛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bFGF、TGF-β、PDGF的表达胰岛素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可明显见到细胞骨架F-actin、G-actin重新分布.结论:在合成表型的matrix Gla和OPN表达量明显高于收缩表型,而合成表型的α- SM actin表达量明显低于收缩表型.提示胰岛素对VSMC的表型转化起了一定作用.胰岛素在促进了VSMC增殖的同时,伴有V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及细胞骨架F-actin、G-actin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8.
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附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科1999年9月-2002年8月行心脏介入诊疗后并发的6例右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假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即刻治疗成功,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30d无复,结论:假腔内注射血酶是一种安全,简便,快速,耐受性佳,经济和有效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红葡萄酒的最有效成分之一白藜三醇拮抗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核因子活性和蛋白激酶Cα表达的影响,以培养幼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和/或白藜三醇,采用噻唑蓝法、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核因子的活性和蛋白激酶Cα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不同浓度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的系统所产生的氧自由基可明显增加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核因子的活性和蛋白激酶蛋白Cα及其mRNA的袁达水平,白藜三醇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氧自由基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和核因子的活性,并下调蛋白激酶Cα的表达水平;其中以终浓度100μmol/L的白藜三醇对氧自由基介导的核因子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终浓度200μmol/L的白藜三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及蛋白激酶Cα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实验结果提示,红葡萄酒的有效成分白藜三醇可能是通过抑制核因子的诱导合成而阻断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所产生氧自由基的促蛋白激酶Cα的表达效应,进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与线粒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72年Kerr,Wyllie及Gum等就提出了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但在其后的几年里,这一重要的细胞死亡类型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仅从形态学、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初步确定了这种细胞主动死亡类型的存在.对细胞凋亡这一生物学现象的重视不过是近五六年的事情.细胞凋亡是细胞自主的程序化死亡过程(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它对于维持多细胞机体的完整性和自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