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探讨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兰迪)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动态血压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5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心绞痛患者,给予10 mg口服,晨服1次,用药4周。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平均心率,心肌缺血总时间,ST段最大下移数值,记录24 h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用药后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心肌缺血发作频率,缺血总时间以及最大ST段下移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口服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具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宏兵  徐国军 《河北医学》2000,6(12):1118-1119
动态心电图(DCG)不仅可监测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的变化,亦可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ST段的变化.临床上,SMI为冠心病(CHD)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本文对59例CHD患者进行DCG监测,以进一步认识SMI的发作规律.  相似文献   

3.
病例选择:58例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绞痛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命名的诊断标准。经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7天,仍有心绞痛症状发作,发作时常规心电图有缺亦性ST段或(和)T波改变,或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存在心肌缺血(J点后0.08秒,ST段呈水平或下垂压低≥1.0mv),持续时间≥1.0分钟,2次发作间隔≥1.0分钟,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和缺血性ST段压低对心绞痛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QT离散度 (QTd)在诊断心绞痛中的价值 ,并与缺血性 ST段压低作对比。方法 :记录 77例冠心病、10 1例临床诊断心绞痛、4 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住院当日、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 30 min内的 12导联常规心电图 ,分析其 QTd及缺血性 ST段压低程度。结果 :冠心病和心绞痛组胸痛发作时 QTd和 ST段压低明显增大和加重 ,胸痛缓解后缩小和减轻至接近发作前水平 ,正常对照组改变不明显。胸痛发作时 QTd增大至≥ 80 ms及 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 V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心绞痛组患者胸痛发作时 QTd增大及 ST段压低的发生率与冠心病组相似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性胸痛发作时 QTd明显增大 ,显著高于 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 V发生率 ,动态观察阵发性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 QTd变化是较 ST段压低更为敏感的诊断心绞痛的客观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5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ST段变化情况。结果:记录到缺血性ST段改变265阵,其中无症状者236阵(89.06%);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缺血时心率两者的均值在有症状和无症状者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植物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探讨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兰迪)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动态血压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5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心绞痛患者,给予10 mg口服,晨服1次,用药4周。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平均心率,心肌缺血总时间,ST段最大下移数值,记录24 h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用药后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心肌缺血发作频率,缺血总时间以及最大ST段下移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口服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具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AECG)是监测心绞痛、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检出人在24h各种状态下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现将我院一组心绞痛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到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监测分析的意义。方法:对288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监测结果中选出记录到心肌缺血的153例,共1599阵次ST段压低进行了分组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无痛性心肌缺血(SMI)130例(65%),伴典型心绞痛者仅17例(11%),心肌缺血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99例(64%),昼夜发作规律为0:00-9:00发生率最高,缺血后O-TC无明显差异。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蓝闯  彭乃宝 《右江医学》2001,29(3):187-18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及其特点。方法 :对 5 6例患者采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观察ST段变化情况。结果 :共记录到缺血性ST段改变 2 79次 ,其中无症状者 2 5 8次 ( 92 .47% ) ;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缺血时心率两者的均值在有症状和无症状者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ST段下移过程的心率变化、ST段下降情况、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入组患者中观察组平均心率(75.18±12.14)次/min、ST段下移心率(75.68±12.3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心率(82.38±13.21)次/min、ST段下移心率(83.06±11.84)次/min,观察组ST段下降情况(2.03±0.31)mm较对照组(1.81±0.43)mm下降明显,观察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78.67%)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心肌缺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脏机能的不断退化,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好,且该诊断方案安全性高相对无创、快速、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谢萍  关浩增 《医学文选》2000,19(1):23-24
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中发现 ,除伴有心绞痛或相关症状的心肌缺血外 ,还有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存在。 SMI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猝死存在着因果关系 [1 ] 。本文从 16 5例冠心病患者 DCG监测中选出有心肌缺血 76例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冠心病 SMI的 DCG及其发生规律和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从 16 5例临床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 (WHO标准 )的 DCG监测结果中选出记录到心肌缺血的 76例 ,每例经 2 4h DCG监测均有 1阵次以上的一过性 ST段压低。其中男性 72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0~ 94(平均 6 9.2岁 )。1.2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 70例冠心病患者用动态心电图进行 2 4h监测。 62例 ( 88 6% )有心肌缺血发作 ,总计发作 2 0 2阵次 ,其中 150阵次 ( 74 3% )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 ,陈旧性心梗组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比较。结果 两组发生率无显著性 (P值 >0 5) ,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值 >0 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昼夜规律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陈旧性心梗组比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明显增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2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12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检出率、检出部位及对心肌缺血检出率,分析两种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监测价值。结果12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12导联心电图对下壁、侧壁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且12导联心电图对ST段抬高、ST段压低的检出率也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12导联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两者诊断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心电图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可较好检出心肌缺血及缺血部位,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现,除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外,还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存在。SMI患者比有症状者预后更差,猝死发生率更高。因此,SMI的临床意义更大。现将我院一组冠心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到心肌缺血的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从99例临床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WHO标准)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中选出记录到心肌缺血表现的68例进行分析,每例病人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均有1次以上一过性ST段压低。68例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供血的影响.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后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观察临床疗效、静息心电图ST段变化和24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明显改善静息心电图ST段变化和TIB,且治疗组临床疗效和TIB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6.
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44例冠心病(心绞痛39例,心律失常5例)及病毒性心肌炎10例。利用心电图或(?)态记录监护进行用药前后监测并自身对照,表明该药有明显的改善心肌缺血疗效,其临床症状总改善率97.4%;缺血型ST段心电图总改善率83.84%,其中15.3%完全恢复正常;9例动态心电图24h监测自身对照表明发作性缺血型ST段的改善率高达80%,未见不良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智  陈树根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37-138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心电检查结果,并探讨心电图在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80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记录,观察其缺血性ST段发作的阵次,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的降低程度、持续的时间等,并选择同期住院的200例有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病人的心电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的特征。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发作时ST段的降低幅度分别为(0.18±0.05)m V、(0.19±0.04)m 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20.43±8.11)min、(10.12±5.16)min,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中,心肌缺血发作前后的ST段降低幅度、心率等指标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发作情况提供有效的依据,是理想的无创检查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数十年来各种心脏检测方法证实心电图ST段变化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时较可靠的诊断依据之一。近年,24小时心电监测(Holter)发现不少仅有ST段变化的无痛型冠心病者,更使临床医师重视。为取得理想准确的效果、监测ST段变化的技术要求如下: (1)监护仪需有辨别正常心律、期外收缩及传导障碍等心律失常的功能。因为ST段必定在正常心动周期时测量。实际上,按目前仪  相似文献   

19.
多年以来,心电图运动试验一直是临床诊断和评价冠心病的方法之一.运动中心电图ST段压低发生率较高,ST段抬高发生率较低.在非心肌梗死病人运动中出现ST段抬高常提示严重心肌缺血,且心肌缺血比ST段压低所提示的缺血程度更为严重[1].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7912例平板运动试验患者中,5例患者无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史,运动中出现ST段抬高及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病变.现对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吕建峰  桑小银 《吉林医学》2012,33(2):253-254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12导动态心电监测并记录结果。患者同时记录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对比分析缺血型ST段改变阵次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结果:有ST段改变116例(93.5%),其中有症状者19例(16.4%),无症状者97例(83.6%)。ST段压低共556阵次,有症状152阵(27.3%),无症状404阵(72.7%)。结论:24 h12导动态心电图能明确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演变规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