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本文从急性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液置换、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等方法来综述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第5届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交流会,于1989年9月3日至8日在日本东京都召开。大会共交流学术论文1200余篇。反映了四年来世界各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的成果及进展。本刊结合各期重点,将有关资料以摘要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供参考。本期刊登有关感染性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文摘17篇,统一由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崔乃杰主任医师审校。  相似文献   
3.
人工鼻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自1987年1月至1988年7月15例合并急肾衰的感染性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辅助应用 CAVHD 治疗的经验。15例患者受累器官均>3个。结果表明 CAVHD 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①可维持出入量平衡,治疗及防止高血容量血症;②可以比较满意地清除新陈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③可清除部分毒性介质和作用物,有助于中止本病的病生理过程。本组15例中,显效(存活)8例(53.3%),有效3例(20%),失败4例(26.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栓调节蛋白(TM)及内皮蛋白C受体(EPC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两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术后2、8、24、48和72h亚组,每组8只。留取肝、肺组织,分别检查各组动物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有一定表达。CLP后2h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8~48h肝、肺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P均〈0.01),至伤后72h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治疗组CLP后8h和24h组织TM和EPCR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48h和72h的基因表达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脓毒症动物组织TM及EPCR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蛋白C(P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两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术后2、8、24、48和72h亚组,每组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取腹主动脉血进行血小板计数,并留取肝、肺组织分别检测各组动物组织PC和TNF—α的mRNA表达。结果CLP后8~72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C mRNA表达显著下调(P均〈0.01),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提高脓毒症大鼠PC mRNA表达水平(P均〈0.01)。CLP后2h模型组动物肝、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均迅速升高并持续至伤后24h(P〈0.05或P〈0.01);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肝、肺组织TNF—α mRNA水平(P〈0.05或P〈0.01),术后24h均恢复至伤前正常范围。模型组动物CLP后8~72h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减少,血必净治疗组较模型组能明显提高血小板计数(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脓毒症动物组织PC和TNF—α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7.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是目前临床危重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既往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早期致炎细胞因子在引起机体失控性炎症反应与组织损害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表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新的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内毒素的致病过程和脓毒症的致死效应,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据报道,HMGB1与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术后并发MODS患者的血浆HMGB1水平显著升高;严重创伤患者伤后HMGB1水平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ANCA 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类以小血管壁炎症或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基础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肾脏累及率高达80%,是AAV 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且多进展迅速。因此,本文报告一例ANCA 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联合激素治疗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于2006年10月11—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0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代表以及众多国内从事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作报告。开幕式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新生教授作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对我国整个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学科的发展和学会今后的工作做了指导性发言。海口市卫生局吕传柱局长致辞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张敏州教授代表广东省5个学会对此次会议召开致贺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王今达教授、王宝恩教授做了重要讲话,王今达教授在讲话中对学会以往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认可,同时指出:今后学会的工作应该在继续坚持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领域外,同时还要在相关常见病、多发病领域开展工作,更广泛为患者服务。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李春胜教授亲临大会,对本次会议召开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0.
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浆中抑制凝血的关键物质,约占血浆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70%,它可直接抑制凝血酶,也可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TAT),抑制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1].动物实验显示,在内毒素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鼠动物模型中,DIC早期血清AT-Ⅲ水平下降较其它DIC指标出现早,而且在DIC发病后1小时内注射AT-Ⅲ,结果证实有预防或延缓DIC的治疗作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