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煤层底板隔水岩层的结构、厚度是影响承压水上采煤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河南省局部地区缺失奥陶系,煤层开采受底板高承压寒武系石灰岩岩溶水突水威胁严重。以位于豫中矿区的马陵山煤矿为例,通过现场钻探查明了该矿煤层底板寒灰上段至少25 m厚度的含隔水层结构。以此为基础,评价了该层段的阻隔水能力,研究了基于GIS平台并利用寒灰上段的相对隔水性开展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方法。应用研究成果,解放了马陵山矿约1 340万t的煤炭资源储量,并实现了近400万t煤炭的安全采出;同时,成功完成了该矿-350 m水平上车场进入寒灰上段垂深55.5m、320 m长巷道的施工。研究表明,将寒灰上段岩溶不发育段作为隔水层考虑更符合实际,并成功指导了马陵山矿的带压开采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东部矿区煤层开采水平不断向深部拓展,底板奥灰水突水事故时有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准确预测煤层底板突水量,以新安煤矿为例,在概化该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底板奥灰水渗流运动基本微分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实现了该渗流运动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拟,结合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一个水文年的实际水位观测值对该模型的模拟水位进行验证和校核,依据该模型模拟水位值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得出底板突水危险区域的奥灰水量,即为突水量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水位最大误差小于11%,一般4%左右;应用该模型模拟水位值计算危险区域突水量为1 150 m~3/h,与1995年该区域发生的特大奥灰突水事故平均突水量1 244.3 m~3/h接近,预测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3.
纳米陶瓷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纳米陶瓷材料在信息、生物、抗菌、压电、增韧、军事、涂料工业以及汽车工业等领域的特殊应用,并对纳米陶瓷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几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有多数中文知识图谱问答(CKBQA)系统侧重于回答单个三元组查询的简单问题,而不能有效解决涉及多个实体和关系的复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标签策略进行答案搜索的CKBQA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问题处理和答案搜索2个部分。在问题处理部分,结合预训练语言模型构建新的模型框架,对问题进行实体提及识别、实体链接和关系抽取处理,通过设置3种分类标签将问题划分为简单问题、链式问题和多实体问题。在答案搜索部分,对上述3种分类问题分别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CCKS2019-CKBQA评测数据验证集上的平均F1值可达66.76%。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指出当前交通气象预报中预报公路少和细节层次低的缺陷后,以包头市为例,结合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组件,设计并实现了针对包头市范围内公路的交通气象预报制作系统.本系统能够结合包头市下各旗县的天气,快速地生成交通气象预报图和公路气象文字描述,并且生成的交通气象预报图中自动地添加了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辅助要素....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动力学相关理论,讨论了灌浆压力、渗透率、浆液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在工程实践中验证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煤层顶底板的采动裂隙是煤矿一系列灾害事故发生的根源,对其发育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对各类灾害事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借助现场超声波成像技术、室内岩石矿物成分分析以及岩石膨胀性实验等手段,分析了影响煤层顶板采动裂隙闭合的相关因素,揭示了顶板隔水层采动裂隙的闭合规律。结果表明:顶板隔水层中的蒙脱石(包括伊/蒙混层)含量越高,其膨胀程度越大;隔水层距煤层顶板的距离越大,膨胀程度亦越大;在不发生顶板结构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当隔水层的体积膨胀率大于采动裂隙的发育率,采动裂隙将实现有效闭合。最后,通过在新安煤田水体下采煤岩体渗透性评价以及神东矿区水资源保护性开采中的工程应用,对顶板采动裂隙的闭合机理进行了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底板采动破坏及导水通道的形成是底板突水发生的必要条件,也是进行矿井突水的监测预报基础。以新义矿为例,采用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高承压水上采煤底板采动破坏及突水通道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分析该过程中的底板电阻率、应力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承压水上采煤底板受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破坏严重,11011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达到25 m,大于一般经验计算值;建立的基于流–固耦合底板采动破坏数值模拟模型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底板破坏的影响因素,模拟的最大破坏深度为23.75 m,与现场监测结果接近;采动过程中的底板电阻率、应力以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较好地反映底板破坏及突水通道形成、演化以及充水的整个过程,可作为矿井突水临突监测预报的重要信息源。  相似文献   
9.
稠油乳化降黏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稠油乳化降黏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复配型、抗矿盐型、耐高/低温型、共/缩聚物型和易脱水型等典型乳化降黏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乳状液稳定性和降黏率的因素,并结合近年来研究的焦点问题,提出了乳化降黏剂目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矿井水害临突监测的有效指标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报警阈值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因素评判预警模型及多因素耦合预警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预警指标和等级,初步构建了矿井水害临突监测预警系统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