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6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裂解C5馏分资源经选择性加氢、醚化,合成了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为满足醚化催化剂的要求,进行了蒸汽裂解C5双烯烃选择性加氢工艺研究,对裂解C5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反应压力、空速、反应温度、氢烯摩尔比对双烯烃选择性加氢的影响,得出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压力0.5~1.5 MPa,温度45~80℃,空速10~2.0 h-1 ,氢烯摩尔比大于1.1。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大倾角煤层开采特点的分析,认为在工作面长度一定的条件下,煤层倾角、顶板岩层强度、开采高度是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断裂带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单因素极差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断裂带高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岩层倾角>顶板岩层强度>采煤高度,得出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断裂带高度的回归公式。最后用回归公式与相似模拟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表明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山子煤矿1121工作面倾角大、煤层松软、煤层沿倾向起伏大、综放开采的条件,采用现场观测结合理论分析,从液压支架的受力状态与围岩的关系,对1121工作面在初采中发生支架倾倒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倾向中上部顶煤破碎在支架上方冒漏形成空顶,导致"R-S-F"系统中的元素"R"缺失、未及时安装支架防倒滑装置为支架倾倒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1121综放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尤其在初采初放期间,多次在工作面上隅角发生CO超限。为探索CO超限属采空区煤炭自燃还是爆破炮烟等其它原因造成的,对上隅角CO超限区域气体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采样化验、加强了监测,并采取多项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降低采空区漏风风量的措施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煤炭氧化作用,但效果不明显,鉴于CO可能来自采空区煤炭的缓慢自燃氧化和掘进炮烟的现状,决定采用加大上隅角风量有效控制了上隅角CO持续超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掺炼加氢的方式使C5馏分烯烃质量分数小于2%用于做乙烯裂解原料,考察了裂解C6~C8馏分中不同C5馏分掺炼比对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LY-9702/LY-9802的影响.结果表明,C6~C8馏分中C5馏分适宜的掺炼比为5%~8%,加氢后的C5馏分做裂解原料双烯收率高,经济价值可观.  相似文献   
6.
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催化剂Ni-1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镍系催化剂Ni-1在500 mL绝热床试验装置上进行了裂解汽油一段加氢脱双烯烃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入口起始温度50℃,操作压力2.5~3.0 MPa,新鲜油空速1.5~2.5 h~(-1),氢与新鲜油体积比150~250,原料油稀释比2:1~4:1。催化剂在该操作条件下工业运转了一个周期,产品双烯值均达到不大于2.0 g/(100 g)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混捏法对载体进行碱性助剂改性,浸渍法制备出Pd/Al2O3-TiO2催化剂;采用BET、XRD、Py-IR、NH3-TPD等方法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含炔碳四馏分为原料,考察碱性助剂改性对Pd/Al2O3-TiO2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方法对载体的晶相结构没有影响,载体的XRD谱图均存在明显的锐钛矿和氧化铝特征峰;两种改性方法相比,混捏法改性载体的孔容、平均孔径和最可几孔径较大,总酸量、中强酸量和强酸量较低,有助于提高加氢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用混捏法改性载体制备催化剂的炔烃转化率为73%,丁二烯选择性为85%,丁二烯损失为2.5%,选择性高于未改性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三软煤层大倾角综放面倒架原因分析及扶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山子煤矿1121综放面支架倒架、咬架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工作面地质条件、支架受力情况及设备情况的分析,建立工作面支架工作的力学模型,分析得到导致支架倒架的主要原因为顶底板松软、采高超高、支架上方空顶、支架防倒防滑装置不完备、个别支架侧护板故障和管理方面的因素,研究了解决三软大倾角工作面倒架问题较为有效的动态扶架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动压损毁回采巷道修复与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陕西彬长集团公司大佛寺煤矿大跨度动压损毁回采巷道支护难题,从工程地质条件、动压影响方面分析复杂围岩环境下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得出局部构造应力、底板遇水强度劣化、动压以及爆炸冲击的综合作用是回采巷道出现大跨度、底臌、顶板下沉以及最终导致支护失效的主要原因。以40106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实例,基于一体化控制思路,确定锚网索、强力单体点柱、角锚杆综合互补控制的修复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现场观测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巷道跨度、增强顶板、两帮支护强度可以有效控制大跨度动压软底回采巷道顶板下沉和底臌。  相似文献   
10.
 以含K2O的Al2O3-TiO2复合物为催化剂载体,考察了浸渍液pH值、浸渍液浓度、浸渍时间和焙烧温度对Pd/Al2O3-TiO2催化剂颗粒的蛋壳厚度、Pd粒子粒径等的影响。采用BET、TEM等方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选择较佳制备条件的Pd/Al2O3-TiO2催化剂进行了C4馏分选择加氢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浸渍液pH值的减小,催化剂颗粒的蛋壳厚度增加;浸渍溶液的浓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金属在催化剂内层的分布;浸渍液的pH值并不会影响Pd/Al2O3-TiO2催化剂Pd粒子最终的大小。催化剂焙烧温度越高,Pd粒子的平均直径越大,Pd的分散度越小。在反应温度40℃、压力1.5 MPa、体积空速8.0 h-1、氢/炔摩尔比2.5的条件下,较佳制备条件的Pd/Al2O3-TiO2催化剂催化C4馏分加氢的炔烃转化率73%、丁二烯选择性85%、丁二烯损失率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