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的贮藏保管与中药的质量、临床疗效、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密切相关.因此,中药的贮存与粮食的贮存一样重要.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凡药贮藏,宜常提防,阴干,曝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朽烂不免为殃,……见雨久者火频烘,遇晴明向日旋曝.粗糙旋架上,细腻贮坛中."  相似文献   
2.
殷召玲  房增龙  王晓梅  陶薇 《齐鲁药事》2011,30(8):453-454,457
目的建立阿奇霉素颗粒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浆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6.0)为溶出介质,溶剂量500 mL,转速为100 r.min-1,溶出时间为30 min,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本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9.9%,RSD=0.5%(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为阿奇霉素颗粒剂溶出度的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EliSA kit for serum anti-hepatitis E virus IgG detection using recombinant antigen expressed in E. Coli. Methods Utilizing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ORF23 of REV expressed in E. Coli as a coating antigen, the ELISA kit for detecting serum anti-HEV IgG was established. The serum samples from 100 HEV patients and 150 negative serum samples were measured, and the detecting results w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two HEV kits(the kits from Genelabs company and Wantai Corporation). The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kit were evaluated. The serum samples from another 500 clinical hepatitis patients were detect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is kit. Results Both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kit were 100% and the consistency rates to other kits were more than 95%. The kit showed a good stability and could be stable for at least 6 months under 4 ℃. 500 samples were 145 positive in 150 hepatitis E patients, the consistency rates were 96.67% . Conclusions The ELBA kit prepared with HEV recombinant antigen has good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for detecting anti-HEV IgG in serum, and may have potential evaluat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r hepatitis E.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壳聚糖季铵盐体外基因转染活性,寻求一种新的非病毒基因载体递送系统。方法凝胶阻滞实验分析壳聚糖季铵盐包裹质粒的能力,DNase I的保护实验分析载基因纳米粒的抵抗核酸酶降解的能力,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评价纳米粒的体外转染活性,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结果。通过考察转染液中有无牛血清和递送不同剂量的基因对转染效率的影响,寻求本递送系统较好的转染条件。另外,用MTT法测定壳聚糖季铵盐的细胞毒性。观察壳聚糖季铵盐和pcDNA 3.1-EGFP以何种比例结合形成的纳米粒、转染液中有无牛血清,质粒的量为多少时对人胚肾T细胞的转染效率是最高的;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季铵盐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壳聚糖季铵盐纳米粒能转入人胚肾T细胞,虽然转染效率略逊于聚乙烯亚胺,但是细胞毒性明显小于聚乙烯亚胺。壳聚糖季铵盐纳米粒转染细胞72h后效率较高,经综合分析,当pcDNA质量为2μG,壳聚糖季铵盐和peDNA以质量比为5结合形成的纳米粒,在无血清条件下对人胚肾T细胞进行转染,转染效率是最高的。结论壳聚糖季铵盐纳米粒能将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且报告基因能在细胞内表达。因此,壳聚糖季铵盐用做基因递送的载体系统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该疾病主要经肠道传播,广泛流行于亚、非及美洲一些国家,发病例呈全球性分布,是发展中国家较常见的传染病,我国为高发区,人群感染率达17.2%,且呈上升趋势。近年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6.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学者们尝试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以获取其致病因子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lrus,HEV),进而深入研究HEY的生物学特性、HEY的检测和疫苗的筛选。本文就从目前HEV细胞培养和动物感染的进展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王娟  陶薇 《现代护理》1996,2(1):30-3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继发于休克、创伤、大手术后、严重感染的治疗过程及输血、输液过量.肾功衰竭患者极易引起高血容量而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我院从1983~1995年收治急性肾功衰竭72例,其中有3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愈2例,死亡1例.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男,41岁,于1994年10月12日入院,精神不佳、面色苍白、颜面水肿、大汗、恶心、呕吐、咳嗽、咯泡沫样痰,血压26.66/16kPa,主觉胸闷、气促,频率达每分钟30次以上.X线胸片出现浸润扩展,融合呈大片实变.尿素氮28mg/dl,肌酐870mEq/L.2 护理措施2.1 准确细致地观察病情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在各种疾病过程中,尿量突然减少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的一个信号.因此,要密切观察尿量变化,及时寻找尿量减少的原  相似文献   
8.
目前抗病毒治疗主要靶向产毒阶段的病毒蛋白酶系统,而对于具有潜伏感染特征的病毒无效,因此能够靶向病毒基因组的抗病毒药物将是未来对抗病毒潜伏感染的研究策略.CRISPR/Cas9作为一种近年快速发展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对抗病毒潜伏感染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如HIV、人致病疱疹病毒、HBV等.此文对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逃逸突变体的产生、脱靶效应、载体安全性等问题,以期为研制有效的抗潜伏感染病毒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建国初期,河北省疟疾年发病率在19.88/10万~74.51/10万之间,60年代和70年代曾有两次疟疾暴发,发病率分别高达368.38/10万和493.3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河北南部的部分地区。经过三十多年有组织大规模的抗疟行动,疟疾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1987年后,全省疟疾病例报告数基本在几例至几十例之间。自2010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完成各项工作指标,达到消除疟疾目标要求。按照行动计划分类要求,当时全省172个县(市、区)全部为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报告全省疟疾病例273例,经证实全部为境外输入疟疾病例,未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于2014年各设区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局)组织完成对所辖县(市、区)消除疟疾县级考核,2015年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完成对所辖设区市的消除疟疾市级评估。在《行动计划》实施中,河北省成安县和任县消除疟疾国家试点县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消除疟疾工作意义重大,引领全省消除疟疾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于2015年11月,通过国家卫计委和质检总局联合开展的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河北省消除疟疾工作完成情况,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今后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方法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辽宁省城市和农村地区35~44岁和65~74岁年龄段的1 584人的缺牙和义齿修复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 584个受检者中,牙列缺损887人( 56.00%),牙列缺失104人( 6.57%),牙列完整593人( 37.44%);失牙6 776颗,失牙均数为4.28颗,上下颌缺牙数分别为3 550颗和3 226颗;义齿修复率为52.77%。结论应重视中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加大力度作好龋病和牙周病的防治工作,以促进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