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颌面创伤是机体创伤救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基层医院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的限制,急救时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做好基层医院颌面部创伤的处理,尽可能减少功能丧失和面容畸形,是一个尚需探索的重要课题。现将我院自1986年~1990年收治的113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男35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32.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意外跌伤、拳击、重物击伤。临床检查:主要为面部塌陷畸形,其中伴有张口受限14例,面部麻木8例,复视2例。根据Z ingg分类方法,B型骨折(四足骨折)34例,C型骨折(粉碎性骨  相似文献   
3.
4.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习惯于根据X线片诊断骨关节炎而给予对症治疗,却忽视了许多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女性常在骨关节炎的同时合并有骨质疏松,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采取鲑鱼降钙素(商品名: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常能使患者的膝关节痛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面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进行颌面骨骨折的固定与重建。结果118例患者手术均Ⅰ期愈合,术后除2例发生咬合关系不良,张口受限外,其余均获得成功。结论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面骨骨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跨裂是口腔颌面部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我院1988年~1996年共收治跨裂186例,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86例中,男134例,女52例,男女之比258:l,软跨裂39例,不完全性跨裂65例,单侧完全性胯裂64例.双侧完全性聘裂18例,跨裂伴唇裂127例,占6828%。年龄大多在8月~20岁,20岁以上3例。手术方法:单瓣法21例,两瓣法133例,四瓣法12例,对偶三角瓣法18例,H瓣加咽后壁瓣法2例。术后伤口1期愈合172例;术后穿孔14例,占753%,其中硬软跨交界处7例,硬跨前部4例,悬垂垂部2例,软聘部1例。10例作Th次手术,术后l例仍发生穿孔。术后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发病特点,探讨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意义,以降低颈椎病在青年伏案工作者中的发病率.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995例病人,对他们的病史、生活习惯进行详细的调查,完善相关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年龄在35岁以下的患者归为青年组,年龄在35岁以上的归为非青年组,并从颈椎病占就诊患者比例、不同工作年限颈椎病的发病率以及颈椎病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组中颈椎病占就诊患者比例为29%,非青年组为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人从事伏案工作时间越长,颈椎病发病率越高,发病危险因素对劲椎病发病率有明显影响.结论 青年人颈椎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伏案工作者,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减低颈椎病在青年人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药制剂艾迪对骨肉瘤化疗的增效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艾迪与依托泊苷单独及联合应用于骨肉瘤OS732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倒置相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凋亡相关蛋白Fas表达.结果 艾迪与依托泊苷对骨肉瘤细胞都有剂量依赖性杀伤作用,艾迪浓度达到25μ 1/mL时,细胞抑制率为38.47%,再增加艾迪浓度抑制率不再明显改变,但如与1μg/mL依托泊苷合用将使细胞抑制率进一步提升为51.62%(P<0.01).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及凋亡率测定也显示,艾迪与依托泊苷联用可诱导更多骨肉瘤细胞凋亡,且联用时骨肉瘤Fas表达明显提升(P<0.01).结论 艾迪与小剂量依托泊苷合用与单用依托泊苷相比可更高效杀伤骨肉瘤细胞,此作用与上调Fas表达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诊断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与信阳泰福医学检验所合作的相关医院的4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统计分析筛查及检测结果。结果 有45例新生儿听力未通过初筛,占总数的11.25%,有2例新生儿听力未通过复筛,占总数的0.50%,最后听力学诊断1例,诊断率为0.25%;400例中有24例新生儿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占总数的6.00%;其中GJB2基因235delC位点分布概率最高为2.00%,SLC26A4基因的IVS7-2A>G位点分布概率次之为1.75%;最终有1例新生儿复查为听力障碍,占总数的0.25%;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共计检出2例听力障碍。结论 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听力障碍的诊断检出率,能有效弥补单独检测的不足,从而为临床医师早期采取措施干预听力损伤患儿提供重要依据,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听力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