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对成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DPSCs,分别以不同浓度MTA浸提液作用于hDPSCs。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ethyl thiazoly tetrazolium,MTT)法测定MTA对hDPSCs增殖的影响;Von Kossa染色法检测hDPSCs钙化结节的形成;通过酶标仪法检测hDPS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活性;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基因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 mg/mL MTA能促进hDPSCs增殖,其ALP活性也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并可见Von Kossa染色呈阳性,有钙化结节形成,且能明显促进牙髓干细胞表达DSPP;而20 mg/mL MTA则抑制hDPSCs的增殖,ALP活性明显低于其他各组,Von Kossa染色阴性;而0.2 mg/mL MTA组及氢氧化钙组未能表现出明显的增殖分化活性。结论:2 mg/mL MTA能促进hDPSCs的增殖,并能诱导hDPSCs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20 mg/mL MTA抑制hDPSCs的增殖,并且抑制hDPSCs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
钙粘附素是一种细胞间粘附分子,它与连环素结合形成复合体介导同种细胞间粘附反应。本文对钙粘附素和连环素的生物学特性、在牙胚发育和口腔病损中的表达和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病例导入式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BL)在口腔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9~11月进行口腔病理学习的本科生8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病例导入式P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2组的平均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和自身能力的正性评价。结果试验组平均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和自身能力的正性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病例导入式PBL教学法在口腔病理教学中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脱敏酸蚀模式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及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完整的前磨牙45颗。其中40颗前磨牙平行于牙体长轴去除近中邻面釉质,制备平滑的牙本质面,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A组(全酸蚀)、B组(全酸蚀+Gluma脱敏剂)、C组(全酸蚀+Gluma脱敏剂+二次酸蚀)、D组(自酸蚀)。最终完成粘接及光固化树脂的堆塑,用万能实验机进行剪切强度测试。对另外5颗前磨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方法下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结果 4组粘接强度大小为D组>B组>A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Gluma脱敏剂能使酸蚀后的牙本质小管部分封闭,而随后的二次酸蚀使部分封闭的牙本质小管重新敞开;自酸蚀处理后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最为完全。结论在酸蚀后进行Gluma脱敏处理不会影响粘接强度;Gluma脱敏处理后二次酸蚀并不能增强牙本质粘接强度,自酸蚀粘接剂具有粘接和封闭牙本质小管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目前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尝试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方法 选取五年制本科口腔专业学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传统授课基础上结合PBL教学法进行口腔黏膜病学的教学,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 课后针对结合PBL模式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40人(100%)认为能够接受此种教学方式,35人(87.5%)认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效果更好.结论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结合,突出口腔黏膜病学教学自身特色,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5%EDTA+1%次氯酸钠溶液对牙髓组织的溶解性能。方法选取临床上拔除的活髓牙共60颗,劈冠取出完整牙髓,将牙髓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电子天平称质量后,将4组牙髓同时分别放入15%EDTA(A组)、1%次氯酸钠(B组)、15%EDTA+1%次氯酸钠(C组)和蒸馏水(D组)中,记录4组牙髓组织完全溶解的时间,用溶解速度(质量/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A组、B组、C组牙髓均溶解,其中C组牙髓溶解速度明显大于A组和B组(P均<0.05),D组牙髓无溶解。结论 15%EDTA联合1%次氯酸钠对牙髓溶解性能明显高于单独应用17%EDTA和1%次氯酸钠溶液,临床上可考虑将其应用于根管冲洗及残髓处理。  相似文献   
7.
人成釉细胞瘤中pRb和E2F-1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 pRb、E2F 1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E)在人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AB)中的表达及其与端粒酶 (hTERT)的关系 ,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了AB中 pRb、E2F 1、cyclinE及hTERTmRNA的表达。结果 pRb在AB细胞核中阳性率为2 0 4 % ( 11/ 5 4 )。E2F 1mRNA阳性率为 92 6 % ( 5 0 / 5 4 )。cyclinEmRNA阳性率为 6 6 7% ( 36 / 5 4 )。hTERTmRNA阳性率为 94 4 % ( 5 1/ 5 4 )。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 ,hTERT、E2F 1、cyclinE的表达逐渐增高 ,pRb表达丢失。hTERT与E2F 1、cyclinEmRNA之间经Spearman相关分析 ,rs 均为 1 0 0 0 ,P =0 0 0 0 1,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pRb/E2F 1与AB细胞的增殖、去分化相关 ,端粒酶活性的释放激活与pRb的低表达及E2F 1的高表达可能相关 ,并在G1晚期受cyclinE调节有较高表达  相似文献   
8.
钙粘附素是一种细胞间粘附分子,它与连环素结合形成复合体介导同种细胞间粘附反应。本文对钙粘附素和连环素的生物学特性、在牙胚发育和口腔病损中的表达和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成釉细胞瘤中细胞周期素B1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 ,AB)中G2 /M期周期素B1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对 73例AB(原发组 3 2例、复发组 3 3例、恶变组 8例 )进行了同期素B1检测 ,同时选取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keratocyst ,OKC) 19例 ,正常口腔黏膜 7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B1)在正常口腔黏膜 2例中核阳性 ,7例OKC中的棘层细胞核为阳性。 46例AB核为阳性。三者相比P <0 .0 0 1。在AB中伴随复发与恶变核阳性表达增加 ,其中原发AB 13例 ,复发AB 2 5例 ,恶变AB 8例核为阳性 ,三者相比P <0 .0 5。结论 :cyclinB1与AB的发生复发及恶变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 ,在G2 /M调控点上可能存在异常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10.
氟化氨银局部应用防龋抑制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氟化氨银局部应用对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抑制效果,为开展儿童口腔保健、预防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将40名高龋儿童随机分成氟化氨银干预组、窝沟封闭组、联合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取其基线和干预后1周、4周、8周的唾液样本,稀释后接种于培养变形链球菌的轻唾-杆菌肽琼脂(mitis salivarius bacitricin agar,MSBA)选择培养基,观察变形链球菌检出情况并记录每毫升菌落数.结果 氟化氨银组与窝沟封闭组和对照组、联合干预组与窝沟封闭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窝沟封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化氨银组与联合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化氨银有在短期内抑制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