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5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昨天(10月9日),我收到了世界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于1992年10月2日写给我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涉及到“21世纪的中国城市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谈到钱老对城市面貌、规划及建设方式等问题的看法,并提出“山水城市”的设想,极为重要,又与本文研究的主题关系十分密切,特全文录引供大家研究和思考。由于刚刚收到钱老的信,还未来得及消化、思考,以下文字在此前已形成,难免有误。  相似文献   
2.
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建筑设计人师戴念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1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戴念慈于1920年4月生于江苏无锡,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几十年来兢兢业业从事于建筑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主要设计作品有北京饭店西楼、中国美术馆、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曲阜阙里宾舍、苏州吴作人艺苑等,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等刊物上发表了各种论著50多篇,1990年获建设部颁发的中国勘察设计大师荣誉称号。为纪念戴念慈先生,本刊特发表此文与读者共勉。  相似文献   
3.
纪念性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外纪念性建筑实例,从建筑哲学的角度论述了纪念性建筑的历史沿革、类型及特征等,指出了我国纪念性建筑设计上的主要问题;把握纪念性建筑环境的直觉、经验、先验及移情,是创作纪念性建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吴宇江先生的书评内容丰富、很有见地。如本书开头的几篇建筑书评,包括现代主义建筑旗手勒·柯布西耶、现代西方建筑、建筑与城市艺术哲学、交叉学科——生态建筑学、地下建筑学等,他认为这类书确实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因此,尽管书写这类书评,作者需要花大功夫,需要啃透这些大部头专著才能原汁原味地介绍给读者,他还是乐此不疲地去完成。  相似文献   
5.
正乡愁是一个说不尽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为乡愁困扰。台湾文学大家余光中先生有一首抒写《乡愁》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引起海峡两岸多少炎黄子孙的共鸣。我也有乡愁:经常回忆被老北京称作"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城门是我的乡愁;经常回忆老北京胡同四合院里的核桃树、夹竹桃、金鱼缸……是我的乡愁;经常回忆老北京城墙上的酸  相似文献   
6.
<正>《陋室铭》是我国唐代大诗人刘禹锡(772-842)的一篇千古名作。《陋室铭》全文仅81个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我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相似文献   
7.
顾孟潮 《建筑》2014,(17):74-76
<正>叶廷芳先生是建筑界的老朋友,他的文章常常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业界普遍认为他有艺术个性。平日,他不趋炎附势,做事不失原则和公平,他的这种做人原则得到朋友们的欣赏和赞叹。他与贝多芬的心是相通的作为一个同样受到过命运袭击的人,贝多芬英雄主义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他。每次去德国,他总要设法去一趟波恩—去看贝多芬的故居。他说:"贝多芬是这个城市的伟大儿子,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园林述要》是一部可以传世之作,堪称《园冶》“现代版续编”。它传承、发扬和发展了以《园冶》和计成、李渔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学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岭南庭园》展示和剖析了作为私家园林范例的岭南庭园设计手法上的固有特征,有着长久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风格问题是重要的建筑理论问题,对城市和建筑的规划设计的影响十分深远。是哲学观念引导设计思路,哲学观念及建筑理论的创新属于源头的创新,科学的哲学观念的生命地久天长——这大概是钱学森先生视"建筑哲学为建筑科学的最高台阶"的原因吧。为了引起同行朋友和有关方面的重视,这里翻捡出一篇旧作,作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顾孟潮 《建筑》2014,(6):73-74
唐玉恩女士是蜚声中外的建筑大师。她和她的团队完成的众多建筑作品,多次荣获大奖,而且这些作品往往像上海图书馆一样,成为当地颇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