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铁炉坪银铅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昊  路坦  李健  张莹  张文博  涂恩照 《矿产勘查》2013,4(2):137-145
铁炉坪银铅矿床位于河南省洛宁县下峪乡,矿区内发现6条蚀变破碎带,共圈出24个银矿体和7个铅矿体.矿体赋存于太古宇太华群石板沟组地层中,严格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形态以脉状、透镜状为主.通过对铁炉坪银铅矿床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研究,认为矿体受花岗绿岩带及构造断裂带的联合控制,并受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属海底火山喷发—变质热液改造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归纳总结其找矿标志,对熊耳山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我国电力结构负荷的重大改变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用电两的电能质量问题越发凸现。我国已经先后颁布实施了6项电能质量标准,电力系统也逐步建立起了省、地区、县三级电能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来加强电能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对电能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国家和电力系统很重视,但电能质量问题的直接制造者用电企业却没有把电能质量监测、治理工作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基于zigbee的煤矿安全监测及人员定位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煤矿复杂的工作环境及安全生产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与光纤通信网相结合的煤矿安全监测及人员定位系统。系统实现了井上人员实时监测井下区域的瓦斯浓度,并实时跟踪定位井下人员,方便工作人员有效地管理矿井的安全工作。文章介绍了zigbee技术的特点,提出了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分层运作的机制,分析了井下人员定位功能的实现方法、环境参数采集及传输的过程,并对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5.
垃圾分类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以Arduino和Raspberry Pi为控制板结合Inception V3垃圾图像识别算法,针对厨余、可回收、其他、有害四类垃圾设计出垃圾识别准确率可达97%的分类垃圾桶。为验证该分类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垃圾分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编写的分类程序满足设计要求,系统可稳定运行,垃圾识别精准度高。  相似文献   
6.
7.
2005年2月14日,农历已酉年正月初六,“第五届中国电器文化节”在柳市如期开幕。在蒙蒙细雨中,江南小镇柳市第五次敞开胸怀,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  相似文献   
8.
针对动车轮踏面线轮廓度误差检测,研究使用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平面线轮廓度误差的方法.以踏面轮廓CAD图形节点数据描述理论轮廓,以实际踏面轮廓探测点数据描述被测轮廓,应用最小二乘法和条件约束优化方法计算和评定线轮廓度误差.该方法的优点是分离和消除被测轮廓与理论轮廓间的位置误差对轮廓度误差评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冲  吕晶薇  郭瑞辰  路坦 《机械强度》2020,42(1):228-233
考虑材料性能和载荷的分散性,运用分布式协同响应面法对涡轮冷却叶片低周疲劳可靠性进行协同分析。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涡轮冷却叶片进行流-热-固耦合分析;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其平均应力和总应变幅的响应面模型;结合GH4133镍基高温合金的疲劳试验数据,运用线性异方差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材料寿命响应面模型;以叶片的平均应力和总应变幅作为输入变量,代入到材料寿命响应面模型中得到叶片低周疲劳寿命分布式协同响应面模型;将获得分布式协同响应面模型代替有限元分析模型和材料疲劳试验进行Monte Carlo可靠性分析,得到了不同可靠度下的叶片低周疲劳寿命。与传统响应面方法相比,分布式协同响应面法降低了响应面的非线性程度,提高了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引信装定器测试的可视性、便捷性、准确性的需要,设计了一种用于引信装定器测试的监测控制系统。以STM32为主控芯片,利用电源模块、电压电流监测保护模块、通信模块等模块,实现对引信装定器电源适配性、引信装定性能以及装定器工作性能的监测控制;其中并设计了一款上位机软件针对引信装定器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性能测试。通过试验测试对比引信装定器测试数据结果,结果表明:验证了所设计的系统用于引信装定器测试的有效性,并且满足了引信装定器测试的可视性、便捷性、准确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