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2年我在《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一文中提出.规划师的主要工作,应当是"使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在我看来,规划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经济战国'中的纵横家——通过游说,将其专业知识'推销'给愿意采纳它的城市".为了表示绝不妥协的态度我进一步宣称,规划师"不是城市间利益的协调者和仲裁者,他的目的就是要帮助'雇佣'他的城市击败对手". 我清楚地知道,这些观点犹如学科坐标原点的平移,一旦发表就等于为自己树立了永久的敌人.规划界的传统道德绝不会宽恕我的这些文字.果如所料,文章甫一刊出,立刻激起轩然大波,甚至最亲近的一些师友,也不谅解我的观点.但我寸步不让,在随后发表的文章里,表明了绝不接受救赎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逝去的师友     
随着岁月流逝,一个无可回避的人生体验,就是身边一些熟悉的,似乎永远不会离开的人,在某一天突然逝去。在那一刻,你的心会被锥一下。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恢复常态,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在你的余生里,你会不时回到往事中,而且年岁越大,这样的时候就会越多。人并不害怕死亡。死亡不过是人生经历的最后一个事件。人所害怕的是默默无闻地消失。所以,每当有朋友逝去,我就许愿,以后闲下来,要把他们的事情记下来,让后人知道。但"闲暇"总会被这样那样的借口填满,这些"许愿"很快就  相似文献   
3.
正一不久前,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批评"红点奖"的视频风靡网络。大意是"红点奖在德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到中国正是冉冉上升",不仅市场趋之若鹜,政府对获奖者还给予巨额奖励。按照柳的说法"红点奖、IF奖纯粹是商业机构来骗中国人钱"。说起来这个奖进入中国,我还是当事人。当年在厦门规划局工作时,曾参与到德国红点总部将"红点奖"引入厦门的工作。我不想对网络上关于"红点奖"的批评发表意见,而是想问另一  相似文献   
4.
在选择海沧投资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行了产业的空间布局,提出了产业的空间展开次序和近期建设策略和重点。本研究思路可供其它开发区产业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军: 影响一个城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空间结构的调整有这么重要吗? 赵燕菁:不仅仅是重要,而且非常紧迫,因为机遇稍纵即逝.一直以来,规划界并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行政中心迁移问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很长时间都被作为一个局部问题来对待,其实它只是冰山一角,它与城市的交通、环境、地价、宏观经济调控等露出水面的城市问题,在底层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底层就是城市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假设——城市化过程中的市场窒息与资源短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赵燕菁 《城市规划》1999,23(12):13-16
以往的城市发展理论大都将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的演进看作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几乎所有的理论都假定给定的研究区域是一个“孤立岛”。移民、战争、贸易这些外部因素对一个文明的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没有一个理论能够给这些因素对城市的影响以令人信服的描述。我们缺少有效的思维工具将城市化与国际竞争之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使我们能够预期国际地缘政治的演变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我们的城市政策因而也不能对国家的外交、贸易和产业方向的选择作出必要的反应。这种弱智的思维,必然导致政策上的无效和行动上的低能。我…  相似文献   
7.
在大师级学者中,我和王瑞珠先生在工作上最为接近,但在学术上却最为陌生。外国建筑史即使在建筑学行业内,都是非常专业的领域,我这个连名城保护都是半路出家的外行,自然很难评价王先生的学术成就。而真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先生的治学态度和为人品质。  相似文献   
8.
“保障房”与”商品房”的比例.乃是决定住宅政策取向的重大战略问题。然而迄今为止.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认真的讨论。按照”十二五“3600万套保障房计划.目标覆盖率是20%。这也意味着.其余80%的城市住房需求大部分要靠市场解决。这一比例的确定.谈不上有什么科学的依据.而是基于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政府只应负责收入最低阶层的住房,而把尽可能多的需求交给市场解决。但恰是这一比例.可能埋下分配不公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规划理论认为,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结构的演变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换句话说,城市的空间结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函数.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证明,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更多地依赖于城市规模的成长速度,而不仅是经济发达的程度.当城市发展速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合理的发展模式"会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10.
专业分工与城市化: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燕菁 《城市规划》2000,(6):17-20,28
试图通过对城市化本质的重新思考 ,在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框架 ,并在这个框架里将城市化质量定义为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在这个研究框架内 ,文章还探讨了能够同时反映城市化质量和数量信息的新的城市化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