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用于胶州湾的海水淡化中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过超滤处理的胶州湾海水为原水,采用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在黄岛发电厂进行了为期6个多月的中试。结果表明,该反渗透膜产水稳定、耐污染性能良好,产水电导率为100~200μS/cm,pH值约为7.1,对海水中主要离子的脱除率〉99.5%,好于保证值(99.2%)。在海水温度为6—22℃的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产水电导率值平均增加2.6μS/cm,产水量平均增加0.02m^3/h。上述结果为海水淡化工程的用膜评估和设计提供了初步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渗透—纳滤耦合处理苦咸水脱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强  张乾  阮国岭  初喜章 《净水技术》2012,31(5):25-28,58
以2 000 mg/L氯化钠模拟苦咸水,采用二价无机盐作为汲取液,研究了正渗透淡化苦咸水时的水通量;通过软件计算和试验研究了不同组成汲取液的纳滤性能,并且设计了二级纳滤系统用于汲取液的回收。结果表明:相同浓度时硫酸镁汲取液正渗透水通量最低,而氯化镁汲取液水通量最高;相反在纳滤过程中,硫酸镁汲取液性能最佳,氯化镁最差;稀释硫酸钠汲取液浓度为30 g/L时,二级纳滤过程可以将汲取液浓缩至初始浓度(60 g/L),并制得浓度低于500 mg/L的产水。  相似文献   
3.
海水淡化作为胶州湾地区的淡水资源补充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集成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由于具有运行可靠、操作费用低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为此,采用国产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单元在胶州湾地区进行了集成膜法海水淡化中试。结果表明,超滤单元的产水水质基本不受进水水质的影响,其优化的运行参数是:通量为60L/(m^2·h),回收率为80%。在为期2个月的连续运行中,未对RO系统进行化学清洗,但运行仍十分稳定,其TMP保持在5.5MPa左右,校正流量稳定在11m^3/h,出水电导率为350—500μS/cm。可见,采用超滤-反渗透集成膜法海水淡化系统处理胶州湾地区的海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以经过超滤处理的胶州湾海水为原水,采用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在黄岛发电厂进行了为期6个多月的中试.结果表明,该反渗透膜产水稳定、耐污染性能良好,产水电导率为100~200μS/cm,pH值约为7.1,对海水中主要离子的脱除率>99.5%,好于保证值(99.2%).在海水温度为6~22℃的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 ℃,产水电导率值平均增加2.6 μS/cm,产水量平均增加0.02m3/h.上述结果为海水淡化工程的用膜评估和设计提供了初步的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5.
具备升压功能的差动式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量回收装置(ERD)是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针对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研制了一种具备增压功能的差动式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能量回收装置运行平稳,符合反渗透系统使用要求,有效能量回收效率达到96.3%。  相似文献   
6.
利用海岛富有的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海水淡化解决海岛淡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对国内外结合可再生能源进行海水淡化的现状及各种技术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渗透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渗透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其分离的驱动力来源于原料液和汲取液之间自然存在的渗透压差,近年来正渗透技术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关注。简述了基于此技术的正渗透水处理过程的基本原理,指出了这种新型水处理过程的关键技术——正渗透膜和汲取液,根据各自的技术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概述,并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和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两方面介绍了这两项关键技术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水通量角度对不同体系进行了简单比较,分析了各材料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它们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水处理膜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处理膜的类型膜技术被称为是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是近40年来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水处理领域是膜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节能、投资少、操作简便,处理效率高等优点。目前水处理常用的膜有以下几种类型: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纳滤(Nanofiltration,NF)、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等。徽滤膜是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利用筛网状过滤介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微孔过滤膜是均匀的多孔薄膜,厚度一般在90-150μm之间,过滤粒径在0.025-10μm之间,操作压力一般为0.01-0.1MPa。超滤膜过滤粒径介于微滤和反渗透之间,约5-10nm,在0.1-0.5MPa的静压差推动下,截留蛋白质、酶等分子量大于500的大分子及胶体,形成浓缩液,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及浓缩目的。反渗透是渗透过程的逆过程,推动力为压力差,即通过在待分离液一侧加上比渗透压高的压力,使得原液中的溶剂渗透到半透膜的另一边。反渗透的操作压一般为1-10MPa,主要取决于原水渗透压。反渗透主要应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纯水生产等,涉及市政、电力、化工、医药等行业。纳滤膜是20世纪80年代在反渗透复合膜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是超低压反渗透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分支。纳滤膜截留粒径为0.1-1nm,一价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有较高的透过率,操作压(0.5-1MPa)较小。主要用于截留多价离子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分子量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电渗析膜。与上述膜的工作原理不同,电渗析的推动力不是压力差而是电位差。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现溶液的淡化、浓缩及纯化。上述水处理膜的特性如表1所示。水处理膜的应用情况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截至2003年12月31日,国际淡化总装机容量已达到3775万m3/d,其中将近50%采用反渗透技术。在匣渗透(膜)法海水淡化方面,我国已具备自主设计和装置制造的能力,已经积累了一整套设计、生产和管理经验。先后在辽宁、天津,山东、浙江等地建起了多座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淡化后的海水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典型工程有山东长岛、浙江嵊沁和大连长海日产千吨级规镆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河北沧州化工18000m3/d反渗透苦成水淡化工程,山东荣成5000m3/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大连石油化工公司5600m3/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山东黄岛电厂3000m3/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浙江玉环电厂34560m3/d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等。反渗透、纳滤,电渗析等膜技术都可应用于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由于具有造价低、节能等特点、反渗透技术是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的主流膜技术。对于原水含盐量低于5000mg/L的场合,也可采用纳滤和电渗析技术。对于反渗透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技术,由于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超滤/微滤越来越广泛的作为其预处理技术。纯水处理。反渗透技术以及与之结合的离子交换技术已经成为纯水处理行业的主流技术。近年来,我国的水处理行业特别是纯水制备专业的工艺与设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该行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为:国家对行业水质标准的完普及提高促使相应行业对提高水质的要求增长较快,市场需求较旺;国外膜产品大量涌人中国市场,加速了国内膜技术的成熟;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企业购买力加强;市场不断扩展与生产成本下降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反渗透工艺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技术市场日渐成熟。在国内,以反渗透工艺生产纯水的最大市场属电力工业,主要用于锅炉补水,其工程的数量及规模非其他行业可比,从而使其成为水处理行业的最大用户。制药工业中,国家药典对大输液等规定采用蒸馏法,反渗透技术在片剂、口服液及蒸馏前处理的工艺用水市场已相当可观。近年来酿酒、饮料等食品行业广泛采用纯水勾兑工艺。瓶装、桶装饮用纯水、直饮水生产工艺中已大量采用一级或二级反渗透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对于无机工业废水,主要产生于化肥、化工等行业,采用反渗透淡化工艺,可以将废水溶解物的浓度提高到6%以上,提高了废水溶解物的回收价值,同时可生产工业用纯水。对于含油废水,主要产生于钢铁工业的压延、金属切削、研磨、石油开采、炼制及管道运输等过程。处理含油废水主要是除油的同时去除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  相似文献   
9.
对氯硝基苯(p-CNB)的污染控制问题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高级氧化技术(AOPs)是一种能有效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水处理技术。阐述了化学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电催化氧化等典型AOPs的原理,总结了AOPs处理p-CNB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探讨各种技术在降解p-CNB过程中的一些不足,提出AOPs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海水淡化是解决海岛淡水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推广海水淡化在海岛的应用,在对海岛特点和海水淡化工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PEST模型,从政治政策、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海水淡化产业在海岛发展的外部环境;运用SWOT-PEST矩阵全面分析这4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探讨海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并从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公众接受、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战略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为海岛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