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7篇
  免费   582篇
  国内免费   445篇
工业技术   10554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本文中笔者将平行坐标技术应用于变压器温度场多维可视化分析,以矿用变压器为例,给出了其高、低压绕组纵向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3.
4.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底床沉积物在波、潮、流等水动力条件作用下会不断地发生再悬浮与输运,形成黄河三角洲海底面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自主研发的电阻率探杆三脚架,观测了水动力作用下海床面的侵蚀与淤积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涨落潮过程中海水浊度的变化主要受波高的影响,近底床位置海水浊度的变化趋势是涨潮过程中海水浊度上升,落潮过程中海水浊度降低。侵蚀或淤积是海床面泥沙的再悬浮与悬沙沉降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区冬季的海床面变化以侵蚀为主,当沉降作用强于侵蚀淤积作用时,即使海床所受切应力大于沉积物临界切应力,海床仍发生淤积。  相似文献   
5.
应用三维地震相干体属性技术对南海西北部某典型海底塌陷进行研究,推测其发育演化分为麻坑形成阶段和复合塌陷形成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海北部区域基本地质背景与东、中及西部三条地质地震剖面的对比分析,探讨差异地质背景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获得一种稳定可控的能源,提出一种栅控石墨烯热电器件。通过对石墨烯通道的载流子输运机理的分析,获得了温度和栅压对通道电阻的影响。依据半经典Mott公式推导了石墨烯塞贝克系数的表达式,同时给出了石墨烯的电导率和热导率模型。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FEA)建模获得不同栅压条件下的器件温度,当栅极电压VB=0 V时,石墨烯热电器件热端和冷端温度差为30 K;当VB=6 V时,最大温差达到50 K;当VB=30 V时,最小温差只有10 K。结果表明,栅压对热电器件的性能有明显的调控性。该研究可为石墨烯热电器件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3D19管孔管板模型分析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胀接残余接触应力沿轴向和环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周围管接头胀接时对中心管接头胀接的影响。发现胀接残余接触应力在胀接区两侧各有一个较窄的高水平残余接触应力的区域,胀接残余接触应力沿轴向分布不均;首次应用极坐标绘制了管接头沿环向的残余接触应力曲线,从曲线的星齿状变化来看,残余接触应力分布沿环向也是明显不均匀的。管接头胀接时将对相邻管接头残余接触应力产生较大影响,与其最接近位置处残余接触应力增大,其他位置的残余接触应力减小,不相邻管接头残余接触应力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形起伏剧烈、速度和厚度横向变化大的地区,折射静校正技术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主要表现在不能准确地识别和拾取来自于地下连续地质界面的折射波,使得精确求取的长波长静校正量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介绍了这种静校正技术的方法原理和特点,基于对比折射法的折射波至拾取实质上是一个折射层的对比分析解释过程,因此能准确地拾取折射波至,精确地求解低速带的绝对延迟时;然后利用延迟时和近地表速度模型(等效,时深,空变)反演表层模型,最终一次性完成基准面静校正(包含低速带校正和高程校正)。在黄土塬、沙漠以及沙漠和山地的接合部等地区,利用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进行静校正处理,使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信噪比和分辨率高,构造形态清晰可靠,提高了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