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建立液粘调速离合器完整的液压控制回路,以伺服阀为例对回路中非标准阀的建模仿真方法进行了探讨. 首先通过分析液粘调速离合器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结合伺服阀的结构,利用仿真软件AMESim建立了伺服阀块的物理结构模型. 结合仿真分析,对控制油压与出口油压的关系以及影响出口油压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弹簧预紧力决定了打开阀口时所需的控制油压,但却并不影响出口压力随控制油压的变化梯度. 在此基础上将伺服阀放入液压控制回路中进行仿真,研究控制电流与工作油压的关系并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建立的伺服阀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为其他非标准阀块的建模仿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液粘调速离合器的调速控制原理入手,对调速控制系统的核心--电控器采用了抗积分饱和PID控制算法,给出了具体的PID算法实现方法并在针对电液比例阀的硬件设计中使用了颤振信号发生电路、V-I转换和电流放大电路等关键技术.经试验验证,所设计的调速控制器能够满足液粘调速离合器调速时间和调速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液力偶合器力矩系数进行理论研究,获得液力偶合器λ_B=h(i,R_e)或λ_B=h(i,n_B)的函数关系,并进一步说明液力偶合器的力矩系数并非仅和滑差有关,而是受到滑差I_i和雷诺数Re(或者转速n_B)的共同影响。然后以J065XR型液力偶合器为例,对流场进行仿真,结合流场仿真结果,归纳总结力矩系数λ_B与转速n_B的规律,对λ_B提出一套与n_B相关的修正系数,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进一步提高了对液力偶合器特性的认识,这对提高液力偶合器的设计和控制精度具有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新能源汽车商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动力系统发展规律,包括动力方案选择与设计参数重要度排序等,在此基础上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模型,再针对船舶的具体情况做出修正,将得到的模型迁移到无人船艇上,从而预估无人船艇动力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温度对高铬铸铁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壮  赵越超  王天驰 《煤炭学报》2001,26(2):191-194
利用硬度、磁性测定和金相显微等方法,研究了淬火及回火温度对15Cr-2Mo-1Cu型高铬铸铁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着重对高铬铸铁二次硬化的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铬铸铁经过二次硬化热处理(1100℃ 540℃)后,硬度高于“最佳”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值,其耐磨性为“最佳”热处理后的1.59倍。使用经过二次硬化热处理后的高铬铸铁制造的锚喷机分料盘,可以减少材料消耗,降低锚喷支护的成本,减少停机维护的次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液粘离合器的奥米伽阀的受力状态进行亍详细的分析,得出了奥米伽阀的完整力学模型的数学描述,并进行了奥米伽阀的性能试验研究,验证了力学模型的结果,同时得到了奥米伽阀的开度和压力变化曲线。为大型液粘调速离合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步伐加快,住宅建筑迅速发展,导致建筑耗能越来越大。为了达到"节能省地型住宅"目标,住宅建筑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围护结构及构造方式、太阳能自然能源利用等方面都要坚持节能理念,达到减少能耗,同时保证一定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张頔  王天驰  颜银标  徐烽 《功能材料》2012,43(5):622-625
采用人造海绵为模板,通过浸渍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制备了具有海绵构造的碳/环氧树脂网络互穿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发现人造海绵的网络状构造很好地复制到了复合材料中。与环氧树脂相比,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都降低了。复合材料中的网状碳限制了环氧树脂基体的应变和回弹能力,使其摩擦系数变动范围变小。显示出此类复合材料具有更加稳定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在室温下采用累积叠轧工艺对纯铜薄板进行1~9道次的大塑性变形加工。采用金相显微镜、双束系统FIB/SEM、TEM及拉伸试验机进行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获得纯铜板累积叠轧过程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累积叠轧形成的初始界面存在微缝隙和纳米层等缺陷,其中微缝隙随着叠轧的进行而逐渐消失,最终形成冶金界面结合;纳米层由片层厚度为20~60nm的片层晶组成,并包含变形孪晶。在轧辊压缩力与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下,原始粗晶晶粒由等轴晶变成片层晶,且发生明显细化,6道次后晶粒片层厚度由退火态的~50μm细化到0.2μm左右;晶粒细化主要以位错滑移分割为主,并伴随少量的孪生;材料的硬度和屈服强度明显提高,9道次后达到最大值,硬度为137HV,约为母材的3倍;屈服强度达450MPa,约为母材的5倍;断裂延伸率在首道次剧烈下降,并在随后道次保持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0.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pulsed breakdown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self-triggered pre-ionized switches with a four-electrode structure in nitrogen through intensified charge coupled device photographs. The diameter of the trigger plane hole mainly determines the switch's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Two configurations with minimum and maximum trigger plane holes are adopted for comparison. In the switch with a minimum trigger plane hole, the maximum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es at the surfaces of the main electrodes. Although charged particles in the triggering spark channel cannot drift out, homogeneous discharges can be stimulated from both the cathode and anode surfaces through ultraviolet illumination. Two sub-gaps are likely to break down simultaneously. In the switch with a maximum trigger plane hole, the maximum electric field locates near the trigger electrodes. Discharges in both sub-gaps initiate from the trigger electrodes in the form of a positive or negative streamer. Due to the lower breakdown voltage and electric field threshold for discharge initiation, the cathode side sub-gap breaks down first. The analysis of two extreme examples can be referenced in the future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self-triggered four-electrode switches with different trigger electrod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