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7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推导了计及惯性的Navier-Stokes方程的简化形式,分析了考虑开槽区流体周向惯性的上瓦开周向槽椭圆轴承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小栋  朱均 《汽轮机技术》1994,36(4):243-249
在人工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其与汽轮发电机组常见故障和症兆之间的特征映射关系,发展了一种对汽轮发电机组存在故障进行聚类识别、诊断的新方法。在工程应用中该方法与BP网络方法相比具有无指导、识别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及实测了线材拉拔过程中的热效应。结合实例对模具入口出口区的工件和润滑剂的温度进行了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基于标准的等效电路模型,用介电的方法研究剪切模式压电驱动元件的性能.对于剪切模式压电驱动元件,电阻-频率曲线上呈现一个或几个响应频率.对应于响应频率,模量的实部(实部电阻)呈现相应的极大值.理论和实验均表明,具有较大模量实部的压电驱动元件也具有较好的机械品质因子和耦合系数.所以,可以用测量对应于响应频率的模量实部的大小来表征剪切模式压电驱动元件的压电性能.系统研究了极化状态对剪切模式压电驱动元件性能的影响,对于极化沿陶瓷片方向的情形,响应频率处的实部电阻很大,当去掉极化后,相应的响应频率处的实部电阻变得很小,而施加的极化垂直于陶瓷片方向时,几乎测不到响应频率.应此,为得到更好的压电性能,必须对剪切模式压电驱动元件的沿陶瓷片方向进行预极化;为保证剪切驱动元件保持有较好的性能,所加的操作电压不能超过陶瓷片的矫顽电压.对于驱动元件的低温研究显示,压电陶瓷在极低温下依然保留有很好的压电性能,这表明剪切模式压电驱动元件完全适用于低温情形.  相似文献   
5.
300MW汽轮发电机组径向可倾瓦轴承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详细分析了热弹变形对轴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变形对轴承性能的影响较小,而热弹变形对轴承性能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了透平机械中常用的几种滑动轴承支承转子系统的非线不平衡响应问题。联立动态Reynolds方程和转子运动微分方程,通过数值逐步积分法,求解了具有大不平衡的转子的运动轨迹极限环。研究结果表明:可倾瓦轴承抑制大不平衡振动的能力最强。其次是圆轴承。而椭圆轴承和三油叶轴承较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原始变量法计算了无限长同心旋转圆柱间的流体流动的临界Taylor数,讨论了涡动失稳的临界值与间隙比的关系,分析了速度场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无限长同心旋转圆柱中Taylor涡动失稳的临界值与间隙比成反比关系,间隙越小,失稳的临界转速越高,大间隙下流体流动容易变成湍流,并且在一个给定的间隙比下,临界状态时,其涡动的轴向波长是一个定数.  相似文献   
8.
9.
21世纪机械科学的展望(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机械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对发达国家机械传动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机械传动学科重点研究领域的建议,认为“微传动机构尺度效应和物理特征研究”、“特别环境下传动系统运行条件的适应性研究”、“传动系统节能与环境保护相关研究”、“传动装置小型轻量、高性能、低成本的相关研究”等是未来我国机械传动学科的研究重点,指出了上述重点研究领域的具体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用传递矩阵建立了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承负荷分配的计算方法。对支承在7个滑动轴承上的等轴径连续梁进行了数值计算,共结果与理论解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