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讨论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组合型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03—2013-03间于本院治疗的4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进行组合型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组基于常规组之上,予以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治疗后,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采用组合型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使病惠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并明显降低血脂水平,进而获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8,给予胃癌根治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n=50,给予内镜下辅助胃癌黏膜剥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胃肠通气和胃排空的时间、止痛药使用的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好,恢复度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ABM-MN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心功能超声学参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04年6月~2006年3月,严格筛选出AMI35例,年龄在65岁以下,心肌梗死距此次手术的时间在1个月以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在0.45以下,随机分为2组(两组各有3名女性患者)。移植组18例,年龄(54±13)岁,AMI距本次手术时间(10±4)d,置入支架时经冠状动脉在梗死相关血管移植ABM-MNCs;对照组17例,年龄(57±11)岁,AMI距本次手术的时间(9±6)d,置入支架时经冠状动脉在梗死相关血管注入等体积生理氯化钠溶液;在术前及术后45d、90d为患者复查心脏彩超;术前、术后5、45、90d抽取患者全血,分离血浆,试验结束后用ELISA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浓度。结果在术后45d和90d,的心输出量、短轴缩短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表明:移植组的心肌收缩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90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表明:移植组的心肌舒张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45d和90d,二尖瓣环水平6位点S峰、E峰和A峰,移植组有部分位点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90d,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A峰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提示发生心脏重构,而移植组增大不明显(P>0.05);术后5d、45d和90d,移植组VEGF浓度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ABM-MNCs移植能有效改善AMI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VEGF高表达可能与造血干细胞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 7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90例胃镜检查诊断为轻度慢性胃炎者为对照组,2组均行1 4C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Hp感染率31.4%,对照组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较低,Hp可能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自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42例行急诊胃镜下止血加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各指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与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胃镜下止血加药物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时间短,疗效显著,推荐为消化道溃疡出血时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6.
马许辉  康玉华  索智敏  余玲 《重庆医学》2013,42(14):1595-1597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E钙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和血清可溶性E钙蛋白(sE-cadherin)的水平,探讨E-cadherin、sE-cadherin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8例胃癌组织和16例正常胃组织(来源于门诊胃镜检查后,经证实胃组织正常的患者,对照组)中E-cadherin的表达,并于术前采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sE-cadherin的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胃癌组织中25例E-cadherin阳性表达(43.10%),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胃癌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中分别为60.00%、47.62%、27.27%,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胃癌患者血清sE-cadher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4.89±11.34)μg/L vs.(19.83±9.58)μg/L,P<0.05)],且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和血清中sE-cadherin的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基质细胞因子-1(stromal 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的表达,探讨SDF-1/CXCR4轴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关系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DF-1,CXCR4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SDF-1,CXCR4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4%,58.1%,62.9%,均高于癌旁组织45.2%,38.7%,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及CXCR4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CXCR4的表达与VEGF均呈正相关(r=0.394,P<0.05;r=0.526,P<0.05)。结论 SDF-1/CXCR4轴及VEGF在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未来药物治疗胃癌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新分型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124例确诊为SA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诊断定义的有83例.符合SAP诊断定义的有4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统计住院死亡率、总住院天数、ICU监护需要率、ICU监护天数、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MSAP组和SAP组患者中,BISAP评分〈3分的患者分别为79例(95.2%)和3例(7.3%),BISAP评分≥3分的患者分别为4例(4.8%)和38例(92.7%),BISAP评分分别为(1.4±0.2)分和(3.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AP组和SAP组的住院死亡率(1.2%vs46.3%)、总住院天数(14.6±3.7vs30.4±6.3)、ICU监护需要率(18.1%vs80.5%)、ICU监护天数(3.0±0.8vs17.4±3.9)、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30.1%vs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P新分型有助于病情评估,并能早期准确识别危重症患者,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向心肌梗死区迁移归巢的机制,探讨其对心肌梗死的作用。方法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边缘区注射基质细胞因子(SDF-1),通过病理学检测方法,研究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骨髓干细胞迁移归巢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肌梗死后1dSDF-1表达最高,为(2.62±0.28)ng/ml,7d时为(0.24±0.11)ng/ml,浓度迅速降低,两者比较P<0.01,至14d时已检测不到SDF-1的表达;假手术组始终无SDF-1的表达。在心肌梗死区边缘局部注射SDF-124h后,可见CD34+骨髓干细胞浸润,为(22.48±4.36)个/高倍视野;未注射SDF-1的心肌梗死区也可见CD34+骨髓干细胞浸润,但仅为(8.03±1.14)个/高倍视野,P<0.01。心肌梗死后14d,注射SDF-1组与未注射组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9.47±2.4)和(2.77±1.64)个/高倍视野,两者比较,P<0.01。结论在心肌梗死区边缘局部注射SDF-1,可以促进CD34+骨髓干细胞向心肌梗死区归巢,可能参与毛细血管增生和坏死心肌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消化内科是常见疾病类型,易发病于中老年人群中,若临床不能给予有效治疗,其可发展至弥漫性腹膜炎、胃出血、胃部癌变等,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本文选取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6例,给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