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分析乳腺癌相关蛋白Her-2/neu表达情况及其与基因状态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athVysionTM探针试剂盒中基因识别位点探针(LSI)Her-2/neu基因探针和着丝粒17探针(CEP 17),以FISH法分析9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石蜡切片病理标本中17号染色体和Her-2/neu基因状态,并分析已经IHC证实的Her-2/neu不同表达水平与FISH结果间的一致性,同时分析Her-2/neu基因状态与相应蛋白表达水平间的关系。结果:9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标本中,FISH法检测的Her-2/neu阳性率为26.0%。IHC检测结果为(-)或(+)者的FISH阳性率为13.2%(7/53),IHC(++)者的FISH阳性率为31.4%(11/35),IHC(+++)者的FISH阳性率为87.5%(7/8),三者都以Her-2/neu高度扩增(Her-2/neu/CEP17﹥10)为主。所有患者中17号染色体为非整体性者占45.8%(44/96),其中亚二体性(CEP17﹤2)占7.3%(7/96),多体性占38.5%(CEP17﹥2)(37/96)[包括低多体性(2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天花粉蛋白合成肽(M-Tk)治疗实验性自身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应用自身抗原MBP衍生肽MOG35-55免疫C57BL/6小鼠成功地诱发EAE后,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淋巴结细胞及脾细胞T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并通过临床评分观察M-Tk治疗EAE的有效性,包括以HE和LFB染色观察髓鞘病变。结果发现,M-Tk可抑制MOG35-55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反应,选择性诱导CD8+CD28-T调节细胞的扩增,明显提高IL-10的分泌和降低IFN-γ的产生,并有效改善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M-Tk诱导的CD8 T细胞作体内输注可取得相似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P>0.01)。提示M-Tk在体内诱导产生CD8+CD28-抑制性T细胞并上调IL-10分泌降低IFN-γ产生,是对EAE取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尿沉淀细胞中TMPRSS2-ETS融合基因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将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者归为前列腺癌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BPH者归为BPH组。收集两组患者前列腺按摩后首次尿液标本,用FISH检测其TMPRSS2-ERG、TMPRSS2ETVl和TMPRSS2-ETV4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前列腺癌组和BPH组分别为51例和20例,TMPRSS2-ERG(+)的病例分别为26例(50.98%)和4例(2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其敏感度为50.98%,特异度为80%,假阳性率为20%,假阴性率为49.02%,阳性似然比为2.549,阴性似然比为0.613,Youden指数为0.3098。两组中均未发现有TMPRSS2-ETVl或TMPRSS2-ETV4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结论:用FISH方法检测尿沉淀细胞TMPRSS2-ERG融合基因有助于区分前列腺癌与BPH。TMPRSS2-ETV1和TMPRSS2-ETV4融合基因在前列腺癌中出现率较低,故不推荐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B7Hl-Ig诱导Ⅰ型调节性T细胞(Tr1)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预包被而固相化的小鼠B7H1-Ig融合蛋白加抗CD3单克隆抗体(单抗)刺激新鲜分离的C57BL/6小鼠初始CD4+ CD62L+T细胞,诱导其向Tr1细胞分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MAPK信号通路(ERK1/2、p38 MAPK、JNK)的活化状况.在B7H1-Ig开始刺激时分别加入ERK1/2、p38和JN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SB203580和SP600125,分别采用ELISA法、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抑制MAPK信号对B7H1-Ig刺激的CD4+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功能及Foxp3表达的影响.结果 B7H1-Ig联合抗CD3单抗激活并诱导一群IL-10+ IFN-γ+IL-5+ IL-4low/-IL-2low/-Foxp3-Tr1细胞,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发挥免疫抑制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B7H1-Ig可激活CD4+T细胞中的p38 MAPK信号通路,对ERK1/2和JNK信号通路无明显影响.抑制p38 MAPK活性,可使B7H1-Ig诱导的CD4+T细胞IL-10和IL-5的分泌减少、免疫抑制功能减弱,促进B7H1-Ig刺激的CD4+T细胞向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结论 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或抑制是参与调控由B7H1-Ig诱导的Tr1细胞分化及其与CD4+ CD25+ Foxp3+ Treg之间相互转化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鼠膜型B7-H1分子对同种异体CD4+T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探讨B7-H1诱导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经稳定转染而高表达膜型B7-H1分子的小鼠1B4.B6细胞刺激同种异体小鼠初始CD4+T细胞,检测被激活的CD4+T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免疫功能及Foxp3的表达。结果: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相比,高表达B7-H1的1B4.B6细胞刺激同种异体CD4+T细胞产生高水平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极低水平IL-4和IL-2。活化的CD4+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不表达Foxp3。结论:稳定转染B7-H1的1B4.B6细胞可通过其表面高表达的B7-H1分子诱导同种异体Ⅰ型调节性T细胞(type 1 regulatory T cells,Tr1)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槲寄生凝集素的制备与免疫学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从中国槲寄生中提取的55 KD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活性.方法:通过CM-Sepharose和ConA柱分离和纯化了分子量为55 kD的槲寄生凝集素.用流式细胞术和ELlSA检测纯化的槲寄生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并经Annexin V染色法研究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机制.结果:从中国槲寄生中分离纯化了由两个30 kD亚基组成的55 kD槲寄生凝集素蛋白,其具有特异诱导人γδT趼细胞扩增和以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并能促进TNF-α释放和抑制IL-10的释放的作用.结论:中国槲寄生凝集素具有免疫学调节作用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在研究抗肿瘤和免疫学机制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时,采用线性和非线性响应函数制作校准和(或)标准曲线对结果的影响.方法 实验室建立的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检测伊立替康及其3种主要代谢产物,使用C18反相柱梯度洗脱,以ABSciex API 3200检测.按《液相色谱-质谱临床应用建议》完成方法学验证.结果 伊立替康(CPT-11)、SN-38G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炎症状态下人胃癌细胞中环氧化酶- 2( COX-2)基因启动子活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人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构建人COX-2基因启动子重组质粒pGL3-COX-2-promoter,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和内参质粒pRL-TK共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以不同质量浓度的脂多糖(LPS)工作液刺激细胞,于干预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利用双荧光报告系统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胃癌癌细胞胞质及癌旁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均有COX-2蛋白表达.在相同时间点,SGC-7901和BGC-823内COX-2基因启动子活性随LPS质量浓度的上升而增高(P<0.05);高浓度(10 μg/mL)LPS刺激6h后COX-2基因启动子活性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10 μg/mL LPS干预下,SGC-7901和BGC-823内COX-2蛋白表达随LPS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炎症刺激可激活人胃癌细胞COX-2基因启动子的表达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CRC)患者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以及Treg与Ki67、VEGF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1例CRC患者的外周血以及肿瘤微环境和24例健康人外周血中Treg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RC组织中Ki67和VEGF的表达.结果 CRC患者肿瘤微环境中Treg比较[(26.84±10.22)%]明显高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7.01±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eg细胞表达频率在Dukes C期和D期(晚期)的肿瘤组织中[(35.01±6.78)%],明显高于Dukes A期和B期(早期)[(24.40±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Treg与Dukes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511,P<0.05);Treg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5,P<0.05);Treg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198,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eg与Ki67、VEGF的相互作用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对CRC的预后评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