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锁髓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固定可靠并可适时改为弹性固定,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良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得到公认。自1999年8月~2005年8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折25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52例,男181例,女71例。年龄18~70岁,平均40岁。左侧103例,右侧149例,其中17例为陈旧性骨折不愈合,余全部为新鲜闭合骨折,其中粉碎骨折67例,上段骨折22例,中段骨折131例,下段骨折32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27例,占50·4%,跌伤102例,占40.5%,坠落伤23例,占9·1%。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mbryoGlue移植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的共232周期(EmbryoGlue组),采用G-2作为移植液的共268周期(G-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和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既往失败周期数、子宫内膜厚度、优质胚胎数和平均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bryoGlue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明显高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bryoGlue组的宫外孕发生率明显低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可以提高IVF-ET的妊娠率和种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开放式、封闭式玻璃化冷冻技术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对辅助生殖技术人早期胚胎冷冻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2例胚胎冷冻复苏资料,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患者第3天需要冷冻的胚胎,分别采用开放式、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冷冻,比较3组胚胎复苏率、空泡出现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结果:开放式冻存组共复苏280个周期、62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7.13%、94.89%、28.90%、52.61%,与程序化冷冻组(复苏165个周期、47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73.79%)、胚胎完整率(70.02%)、植入率(16.75%)和临床妊娠率(35.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封闭式冻存组(复苏177个周期、400个胚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冷冻组空泡出现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玻璃化冷冻法能获得同样的冷冻效率,且均优于程序化冷冻法;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能更好地保存胚胎复苏后的发育潜能,是冻存人早期胚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不同氧分压环境下(20%02&5%O2)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中胚胎发育潜能与临床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年在郑大三附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助孕治疗的280个周期,分别为IVF(n=200),ICSI(n=80)。随机分组:研究组(5%氧分压)和对照组(20%氧分压),对比两组间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类早期胚胎在低氧环境下进行体外培养是有利的,可以获得更好结局。  相似文献   
6.
初次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5%~2.5%,感染致死亡率为2.5%,感染所需的治疗费用较多。因此,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临床上面临的一大难题。Fleischmann等[1]在1992年首次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开放骨折软组织损伤,在控制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受到充分肯定。VSD技术的应用可以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人着床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其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索反复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胚胎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23例为实验组,同期初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即妊娠的患者31例为对照组,着床窗期(排卵后第6~7天)微创法吸取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及其mRNA的表达,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LPAR3和HB-EGF及其mRNA在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中均呈阳性表达,两者在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RIF组的LPAR3和HB-EGF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PAR3和HB-EGF mRNA表达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IF组患者年龄、FSH使用天数(天)和剂量(I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P(μ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PAR3参与了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过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表达降低,与HB-EGF在表达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良好参考指标。着床窗期血P水平降低、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的低表达可能导致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添加两种不同培养成分对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ICSI治疗的77名不孕患者共收集未成熟卵177枚,随机分A组(激素组)33例,添加0.075 IU/ml FSH及0.075 IU/ml LH至基础IVM培养液中;B组(成熟卵泡液组)44例,50%基础IVM培养液与50%人成熟卵泡液配成。将两组收集的未成熟卵母细胞放入不同培养液中培养48 h,每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卵母细胞的形态;对MII卵进行ICSI,ICSI操作后继续培养,ICSI后16~20 h进行受精观察,24及48 h分别进行卵裂观察及胚胎评分。结果:①B组未成熟卵母细胞48 h成熟率和MI期卵母细胞48 h成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养液GV期卵母细胞24和48 h成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2PN卵裂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PN受精率及可利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成熟卵泡液内可能含有一些未知的有利于卵母细胞成熟的因子,深入研究卵泡液的成分,进一步明确其促卵母细胞成熟机制对开发新的IVM培养液、改善IVM的临床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法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24个玻璃化冷冻人卵裂期胚胎复苏周期和146个程序化慢速冷冻胚胎复苏周期进行分析,比较2组冷冻胚胎复苏后的存活率、完整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孕周、新生儿身高及体质量等指标.结果:玻璃化冷冻组的胚胎完整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程序化慢速冷冻组(83.24% vs...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使用冷冻复苏精液进行IVF授精时间与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1年在郑大三附院生殖医学中心使用供精治疗的129个IVF周期。其中完全IVF周期96个,half-ICSI周期33个。对比精液处理后不同授精时间间隔与IVF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授精时间间隔0.5-1h组67.319%正常受精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2-3h组;1-2h组)(58.156%;57.820%)(χ2=12.210,P=0.001;χ2=4.097,P=0.043),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缩短授精时间间隔可以提高冷冻复苏精子IVF正常受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