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运作9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3年下半年起,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国内率先成立危重新生儿抢救网络,NICU与附近32家医院建立了有关的业务联系,并配置整套抢救设备前往各基层医院,负责接收和转运危重的新生儿。几年来共接运病儿945人次,占同期总住院病人的63.51%。接运病人中占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和早产儿(共占85.7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与基层医院共同拟定转运标准,然后各医院再根据院况修改转运标准。体会:①开展转运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转运途中的技术保证;②提高转运的治疗成功率需各方面的通力协作,转运前的各种处理同样很重要;③设立区域性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有效,各基层医院应重视危重病人的转运工作;④要提高产科监护技术,大力推广新法复苏,降低窒息发生率;⑤提倡宫内转运到有较高水平的NICU的医院产科分娩对降低早产和窒息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将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视网膜增殖性病变,主要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吸氧等有关,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由于发展中国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因ROP导致儿童视力损害的比例逐年增加[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血钙水平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正常分娩的足月黄疸新生儿93例,分别检测血清胆红素、血钙和BAEP,拟作协方差分析探讨胆红素与血钙对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的联合作用。结果:①高胆红素组血清游离钙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②高胆红素组各波的潜伏期、波间期均显著延长;③胆红素与血钙对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的联合作用是显著的,校正血钙水平后,Ⅰ波的差别无显著性。结论:钙离子异常分布可能与胆红素对听力损害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方法 建立HIBD新生大鼠模型 2 0只 ,随机分成aFGF试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 ,另取 10只新生大鼠作假手术组。各组于生后 32d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 ,对其学习记忆功能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对照组逃避潜伏期 (5 3.6 35± 4 7.30 0 )s较实验组 (2 8.36 5± 2 9.979)s和假手术组 (2 7.15 2± 30 .82 5 )s明显延长 (P <0 .0 5 ) ;拆除平台后跨越平台的次数对照组 (2 .5± 2 .6 77)次较实验组 (6 .1± 4 .0 4 0 )次和假手术组 (7.2±3.6 4 5 )次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aFGF可恢复HIBD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并达到正常大鼠学习记忆水平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视网膜增殖性病变,主要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吸氧等有关,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由于发展中国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因ROP导致儿童视力损害的比例逐年增加[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氧视网膜病大鼠模型建立及视网膜血管变化规律。方法86例胎龄21d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高氧组和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为1,3,7及14d4小组。高氧组吸入75%的氧(7d后置入常压常氧中饲养)建立高氧视网膜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则在常压常氧中饲养。取视网膜组织制作标本,HE染色及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观察视网膜发育过程及血管改变。结果①对照组视网膜在自出生后逐渐发育,至出生后14d视网膜发育基本成熟;高氧组与对照组视网膜组织结构发育情况基本相似,高氧组14d时内层和外层毛细血管增生,部分血管增生可延及玻璃体,可见血管扩张,部分伴有出血;②随着天数的增加对照组毛细血管密度指数(RCDI)呈逐渐上升趋势(F=21.589,P〈0.01),7d时高氧组RCDI最低,停氧7d(即14d)时增加(F=67.885,P〈0.01)。结论21d胎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未发育成熟,视网膜血管处于未完善状态,随着出生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组织结构逐渐成熟,视网膜血管不断丰富;当未成熟的视网膜处于高氧状态时,视网膜血管减少;当视网膜处于相对低氧状态时,视网膜血管出现了明显的增生伴有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基于顾客感知的不同层级医院服务质量满意度情况,为医院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PZB的服务质量模型,从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5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于2013年4月~8月对广东省某三级医院、某二级医院的顾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顾客对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服务质量总体比较满意,但在某些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二级医院.结论 医院应重视基于顾客感知的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积极改进不足,努力满足顾客合理需求,促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生体重大于2000g的新生儿眼底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的必要性。方法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和(或)RetCamⅢ对2012年出生的636例新生儿进行眼底筛查,按胎龄分为两组(胎龄≥37周组和胎龄〈37周组),分析比较各种眼底疾病的发生及救治情况。结果总患病概率为12.89%。其中最常见的眼底病变为视网膜出血(占8.65%)、早产儿视网膜病(占2.20%)和玻璃体混浊(占0.94%)。结论这类新生儿最常见眼底疾病为视网膜出血,顺产新生儿发生率高于剖宫产新生儿。积极地开展眼底筛查,进行随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 在评价高压氧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意义。方法: 将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 同时每例在出生后1 ~7d、12 ~14d、26~28d分别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 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生后1~7d治疗组和对照组NBNA值分别为33 .3±8 .83、32. 7±7. 34, 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出生后26 ~28d治疗组和对照组NBNA值分别为39. 03±2 .92、37. 72±2. 91, 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1周内两组NBNA值<35分与>35分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26~28d两组NBNA值<35分与>35分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减轻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后遗症, 改善预后, NBNA对高压氧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阳性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率,为规范开展早产儿ROP筛查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信函、现场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广东省设有新生儿ICU的医院进行ROP筛查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002年1月~2006年12月ROP筛查例数和阳性病例数。结果:筛查阳性率一级医院为零,二级医院为1.05%,三级医院为3.85%,广东省ROP筛查总阳性率为2.11%,随着医院级别的升高,ROP筛查阳性率不断增高;广州市ROP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二级医院中,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ROP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23%和0.9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三级医院中,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ROP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62%和4.54%,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广东省ROP筛查阳性率较低,各级医院ROP筛查情况差异较大,以行政干预手段促进和规范ROP筛查防治工作势在必行,建议建立以三级医院为依托的覆盖基层医院的ROP筛查防治模式,提高ROP的整体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