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3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404篇
医药卫生   1005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321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s)感染主要累及肺部,但对心血管系统损伤作用也不容忽视。CoVs感染引起的心脏损伤并非罕见,其发生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从CoVs引起心血管损伤的证据入手,进一步探讨了CoVs对心肌的直接损伤,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激活和细胞因子风暴与炎症反应对心血管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相关心血管损伤的可能机制包括,(1)病毒直接作用:CoVs在心肌细胞复制,损伤心肌;(2)RAS系统激活:感染CoVs后,心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的表达下调,激活RAS系统,使得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收缩血管功能增强,Ang1-7保护心脏效应减弱;(3)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循环细胞因子和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心脏损伤;(4)其他:包括低氧血症和儿茶酚胺心脏毒性。本文就相关内容作一综述,为后续的详尽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与腹壁成形术联合进行腹壁体形重塑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成功与减少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18例腹部脂肪堆积伴腹壁皮肤松弛的患者采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引器行腹壁脂肪抽吸;做耻骨联合上W形切口,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切除多余皮瓣后分层缝合腹壁。结果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4~24个月,腹部平坦,切口瘢痕不明显,腹围平均缩小15 cm,外形满意。结论根据患者腹部皮肤、皮下脂肪、腹壁肌肉等多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脂肪抽吸与腹壁整形相结合的腹壁体形重塑术,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MP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5日于华润武钢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45例,另选取2017年9月1—2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住院诊断治疗的MPP患者38例。对COVID-19和MPP的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VID-19肺部CT征象1)分布:单侧发病5例,双肺发病40例,主要以胸膜下(40例)及小叶核心(38例)为主,2例重症患者见两肺弥漫分布;2)密度:仅为毛玻璃影(GGO)10例,GGO+实性兼有者35例;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43例,胸膜平行征33例,铺石路征38例,"反晕征"3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可见肺气囊征象,未见空洞出现。MPP肺部CT征象1)分布:病变呈大叶性分布2例,大部分呈小叶性分布36例;双肺下叶病灶27例;2)密度:GGO 36例,病灶有实变21例;3)伴随征象:典型树芽征25例,小叶间隔局限性增厚21例。纵隔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的积液征象。COVID-19实变率较MPP高(P<0.05),两者GGO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和MPP的CT表现都以GGO为主,但COVID-19少见支气管壁增厚,分布为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与支气管分布无关,病变实变率较高;MPP病灶与支气管分布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润肺清燥汤治疗肺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74例确诊为肺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润肺清燥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9.19%高于对照组70.27%(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口干、盗汗潮热、五心烦热等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使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社会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等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润肺清燥汤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指标,提升LCQ评分。  相似文献   
5.
2003年以来,笔者运用健脾理气法治疗消化道肿瘤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调查和分析 2 269例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的患病情况,并进行详细分析.逐月统计飞行员疗养期间的发病率,并对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患病比例以内科疾病最高;按年龄,上呼吸道感染以 40~ 49岁最高,屈光不正和腰腿痛以≥ 50岁最高;按入院旅途时间,急性胃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以大于 24 h最高;按季节,上呼吸道感染以冬季最高,皮肤病均以秋季最高,慢性胃炎春季最高,急性胃肠炎夏季最高.飞行人员疗养期间的患病情况与年龄、入院旅途时间、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多巴胺或呋塞米和多巴胺联合应用对无肝期肾功能和尿量的影响。方法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2例,ASAⅢ~Ⅳ级,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组)和呋塞米-多巴胺组(F组),每组21例。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多巴胺(2~5μg.kg-1.min-1)至术毕,F组则在无肝期开始时静注呋塞米0.1mg/kg。观察无肝期输液量、血液动力学和尿量,检测血清肌酐(Cr)和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D组比较,F组无肝期尿量明显增多(P<0.05);两组无肝期时间、输液量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全身血管阻力(TSVR)、Cr、CCr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移植术中持续泵注多巴胺和呋塞米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无肝期尿量。  相似文献   
8.
让人望一眼就能记住的美丽大眼睛怎么可以有黑眼圈呢?广告上经常这样说。然而,工作、喝咖啡、上网、熬夜、一觉醒来,镜子里的自己实在“面目可憎”,而且眼睛睛面乌青一片,活脱脱一只“大熊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3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预处理(R)组(n=13)经股静脉注入雷米芬太尼(0.6μg·kg-1·min-1),每次5min输注,连续3次,中间间隔5min;盐水对照(C)组(n=10)经股静脉注入盐水,每次5min输注,连续3次,中间间隔5min;30min后,所有动物用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闭120min,然后拔出尼龙线恢复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后24h神经功能障碍改变并评分。再灌注24h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2,3,5triphenyltetrazolium(TTC)染色以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动物均表现一定神经功能障碍,再灌注24h内C组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加重,R组则呈减轻趋势;再灌注24h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R组明显低于C组(P<0.05);再灌注24h时脑梗死容积百分比,R组明显小于C组(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的毒性靶器官及毒性的严重程度.方法 32只成年恒河猴分为rhIL-1Ra 2mg/(kg·d)(n=6)、10mg/(kg·d)(n=6)和50mg/(kg·d)(n=6)连续给药90天组,10mg/(kg·d)(n=4)连续给药30天组,正常对照组(n=5)和溶剂对照组(n=5).rhIL-1Ra为皮下注射给药,每日1次.观察指标包括一般药物反应、尿八项、心电图、眼底检查、外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凝血时间、血清生化、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猴抗rhIL-1Ra抗体测定、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给药后30天各给药组动物血清非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rhIL-1Ra 2mg/(kg·d)组其他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地改变.rhIL-1Ra 10mg/(kg·d)组给药后90天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但此剂量给药时间为30天时未见任何异常.rhIL-1Ra 50mg/(kg·d)组肾小球及肾小管中蛋白性液体量多,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更为严重,且停药30天后基底膜增厚程度仍未见明显减轻或改善.结论 rhIL-1Ra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肾脏,2mg/(kg·d)为安全剂量,10mg/(kg·d)给药30天时为安全剂量,给药90天为恒河猴中毒性剂量,而50mg/(kg·d)为明显的毒性反应剂量,可产生难以恢复的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