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以来的8例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闭孔疝属罕见腹外疝。病人多发生于瘦弱的老年女性,以肠管壁疝为主。临床初发以不全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病人多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加之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手术治疗往往不积极,以致肠坏死,甚至肠瘘。结论:对于老年人肠梗阻,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经短暂非手术治疗不能解除梗阻时,要积极手术探查。手术前后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和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努力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胃腺癌患者的腹腔灌洗液检测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 D D C)m R N A表达,评估D D C成为预测胃腺癌腹膜微转移的新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87例胃腺癌患者的腹腔灌洗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相对定量检测并比较DDC m RNA的表达.12例非癌症患者腹腔灌洗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87例胃腺癌患者中,T1有6例,T2有14例,T3有28例,T4有39例,DDC m RNA的表达在不同T分级(浸润深度分级)DDC m RNA的相对表达值(×107)分别为:T1,168±21T2,283±87;T3,31162±4261;T4,35310±6593.非癌症组腹腔灌洗液中,DDC m RNA相对表达值(×107)为:60.28±19.00.此外D D C的表达还与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化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有关系.胃腺癌腹腔灌洗液应用常规腹腔细胞学检查(conventional intraperitoneal cytology,CY)检查,11例阳性(CY+),阳性率为13%(11/87).11例(CY+)中有9例DDC m RNA表达相对值结果高于临界值,归类于DDC+,DDC的敏感性为86%(9/11),此外,在10例T1患者和14例T2患者中DDC+为2例,且非癌症组中均未见DDC+,DDC的特异性为92%(22/24).表明腹腔灌洗液中DDC在胃腺癌不同浸润深度下差异性表达(P<0.05),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应用QRT-PCR技术可以有效检测腹腔灌洗液中DDC m RNA表达,DDC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科2000年5月~2006年7月收治的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均行胃肠镜及病理检查。其中,胃淋巴瘤15例:仅1例确诊,术前10例误诊为胃低分化腺癌,3例误诊为胃未分化腺癌,1例误诊为胃溃疡。肠淋巴瘤7例:也仅1例确诊,2例误诊为肠结核,4例误诊为腺癌。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和其他手术相比无差异。经治疗后均全部顺利出院。术后给予化疗,无一例死亡。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率高,手术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是主要的确诊方法,手术联合化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Nrf-2、Ras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两者与胃癌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为临床胃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胃癌手术石蜡标本74例及16例正常胃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组织及胃癌组织中Nrf-2、Ras的表达,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rf-2、Ras表达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无关( P>0.05)。 Nrf-2、Ras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 Nrf-2与Ras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性(r=0.421,P<0.01)。结论 Nrf-2与R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且两者呈正相关,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Nrf-2与Ras可能具有相互作用,为后期探索具体机制及靶向治疗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KA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预测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其对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的作用;通过对胃癌组织KAI1蛋白的表达,评估胃癌浸润和转移的潜能,判断预后,及对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胃癌患者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的KAI1蛋白表达分别进行检测。手术标本病理均证实为胃癌,周围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6cm以上。患者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结果:30例胃癌组织中KAI1蛋白表达阳性6例,占20.0%;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AI1蛋白阳性表达28例,占93.3%,两者有显著差异。KAI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KAI1蛋白在胃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KAI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提示KAI1基因具有抑制胃癌浸润和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开腹组行开腹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腹腔镜组在腹腔镜下采用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结果 两组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1);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切口大小等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均P<0.001);治疗和随访(随访1年)过程中两组未见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虽然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费用可能要比开腹组高,但疗效佳、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年来收治27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Whipple三联症,误诊率达到81.5%(22/27),平均病程为17个月,术前增强CT扫描诊断率为52.6%(10/19),术中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3.3%(15/18)。单发瘤23N(85.2%),多发瘤4例(14.8%)。27例均手术切除肿瘤。结论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有助于胰岛素瘤的早期诊断,术中超声检查能有效定位,合理手术是治愈胰岛素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肿瘤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ARDS的发病特点,可能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26例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53.9%(14/26),经治疗全组死亡7例,病死率26.9%,其余均痊愈。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并发ARDS的原因复杂,其中严重创伤,休克及肺部感染等多因素的作用是术后发生ARDS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加强监护是预防术后ARDS的重要手段,保持气道通畅,控制感染,尤其是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为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4例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的病因和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86年以来收治的24例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的诊治资料。胆囊切除术后10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后7例,胆源性胰腺炎术后2例,慢性胰腺炎5例。作0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11例,其中加作壶腹间隔切开成形术2例,胆肠内引流术9例,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结果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漏1例,胰漏2例,胆漏、胰漏1例。治愈23例,死亡1例。经1~15年随访20例。偶发胆管炎3例,频发较重胆管炎1例,其余效果满意。结论对有胆道手术史和慢性胰腺炎病人出现反复上腹或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应考虑有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结合手术探查,必要时行术中活检是主要诊断手段。应根据狭窄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Halsted术的不良反应,设计术中加用带蒂背阔肌肌瓣腋窝填充术,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将45例TNM分期Ⅲa期以上、无明显远处转移且能耐受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23例)和试验组(22例)。对照组均行常规的Halsted术,试验组在行常规的Halsted术的基础上加行带蒂背阔肌填充术。结果试验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2%、13.6%、22.7%vs43.5%、30.4%、52.2%,均P<0.05)。结论对TNM分期Ⅲa期以上、无明显远处转移且能耐受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行Halsted术联合带蒂背阔肌肌瓣腋窝填充术,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