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次诊断为强迫症(OC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方法:42例强迫症患者用耶鲁-布朗强迫评定量表(Y—BOCS)、汉米顿焦虑量表(HAMA)、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评定并与42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强迫症患者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和混合状态的各占近一半,强迫检查和强迫联想出现的频率较高,约5/6的患者有两种以上的症状,混合型的患者病程长且症状较重:强迫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分裂、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而较少使用升华等成熟防御机制:强迫症患者EPQ中的神经质标准分(N)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内-外向标准分(E)则低于对照组。三种不同类型的强迫症患者之间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EPQ问卷各因子的标准分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三组首诊的OCD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不同类型的OCD均较多的使用不成熟和中间的防御机制且多具有内向、神经质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家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总体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湖南省家庭暴力的现状。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在湖南省境内的城市、农村和工业区各抽取一个样本,共计9451户家庭,32720人。以多种形式的线索调查与深入细致的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家庭暴力现况调查。结果 (1)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16.2%,当年内的发生率为11.6%,城市、农村及工业三地区的发生率和年内发生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9〈0.01);(2)夫妻暴力的发生率为10.2%、虐待儿童为7.8%、虐待老人为1.5%;(3)重组家庭的家庭暴力发生率最高(21.0%),夫妻独子家庭和多代大家庭次之(分别为20.1%和20.0%);(4)夫妻暴力以重组家庭最多见(14.7%),虐待儿童与虐待老人则以多代大家庭居多(分别为12.4%和4.1%)。结论 湖南省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以夫妻暴力多见,不同地区、不同的家庭结构其暴力发生率和暴力对象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虽然中心静脉穿刺有很多优点,但和外周静脉穿刺相比仍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的危险是动脉的损伤和气胸。现将近两年来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后发生的并发症41例,其发生原因和预防处理办法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铅笔是学生最为常用的学习用品之一 ,各种色彩艳丽的铅笔更是吸引学生购买。众所周知 ,木制铅笔要涂上一层油漆 ,其中往往含有微量的有毒物质铅。如果学生中存在不良卫生习惯 ,用嘴嚼咬铅笔头 ,就极易将铅笔涂层中的铅溶入口中 ,长期易造成铅在机体内的蓄积 ,对学生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1,2〕。本文研究目的就是要提出干预措施 ,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长宁区天山街道 1所小学、1所初中和 1所高中 ,按各年级组整群抽取 1个班 ,共 11个班 440名学生。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围绕学生使用铅笔的不良卫生习惯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有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胃动力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并发症多等特点。本文报告了近两年我科收治的22例早产儿的护理及体会,强调了护理配合在早产儿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证明了加强基础护理有利于早产儿的康复,能有效地减少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玲珺  魏峻  马鹏程  曹玉萍  陶蕾 《中国药房》2012,(37):3488-3490
目的:采用裸鼠在体分时取样法比较国产和进口2种咪喹莫特乳膏的皮肤药动学行为。方法:分别在裸鼠相同面积的皮肤上涂抹2种乳膏各约0.03g(n=32)后,于0.25、0.5、1、2、4、6、8、24h取皮制备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肤中的药物浓度,比较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计算偏差以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国产和进口乳膏的咪喹莫特cmax分别为(82.80±8.13)、(76.46±13.08)μg·g-1,tmax分别为(6.0±0.0)、(5.0±1.2)h,t1/2分别为(25.28±4.27)、(23.30±7.42)h,AUC0~24h分别为(992.27±226.55)、(1037.02±175.93)μg·h·g-1,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制剂cmax、tmax、AUC0~24h的RSD分别为9.8%、17.1%,0、24.0%,22.8%、17.0%。结论:2种乳膏的裸鼠皮肤药动学行为无显著性差异;主要药动学参数的RSD偏差较小,表明在体给药分时取样法能较好地反映药物在裸鼠体内的经皮代谢过程,适用于临床前外用药物的皮肤药动学筛选与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LC-MS方法测定盐酸曲美他嗪在健康人血浆中的浓度,并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交叉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20 mg,采用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曲美他嗪的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各主要药动学参数:t_(1/2)分别为(7.31±2.36)和(6.74±2.17)h,t_(max)分别为(2.1±0.9)和(1.8±0.6)h,C_(max)分别为(92.05±19.64)和(96.71±22.31)ng·ml~(-1),AUC_(0-24)分别为(691.24±171.82)和(706.31±189.60) ng·h·ml~(-1)。对两种制剂的参数C_(max)、AUC_(0-24)对数转换后先进行方差分析,再进行双单侧t检验。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上述两个参数生物等效,t_(max)经非参数法检验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这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相对生物利用度(101.5±26.7)%。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8.
内容分析是一种文本分析的方法,在质性研究中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内容分析的概念、主要特点和操作的方法步骤,阐述了它在心理治疗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该方法的局限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所医院的神经症各亚型构成比10年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神经症各亚型构成比10年前后的变化。方法 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989年连续就诊的1000例神经症,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的标准进行分类诊断。1999年在同一医院、以同一方式、使用同一诊断标准、由同一医师对连续就诊的500例神经症患者分类诊断,并进行前后比较。结果 1989年,神经症各亚型构成比依次为:神经衰弱(25.5%),焦虑症(16.8%),癔症(13.8%),强迫症(12.0%),抑郁性神经症(11.2%),恐怖症(6.7%),疑病症(1.6%)。10年后,神经衰弱的构成比下降了10.7%(P<0.01),癔症构成比下降了4.0%(P<0.05),强迫症上升了5.6%(P<0.01),抑郁性神经症上升了5.2%(P<0.01),恐怖症上升了5.1%(P<0.01)。结论 10年中该院神经症各亚型的构成比已发生变化,神经衰弱和癔症的构成比下降,焦虑症、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和恐怖症依次递升。可能的原因是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引起患者体验和主诉的改变,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神经衰弱患者EB病毒的免疫检查所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神经衰弱与EB病毒 (EBV)的关系。方法 对 34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中神经衰弱诊断标准的患者 (病例组 )和 33名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与病例组基本匹配的健康者 (对照组 ) ,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EB病毒抗体IgG和IgM ,并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外周血EB病毒基因 (EBVDNA)表达。病例组经 4个月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后重测上述指标。结果 病例组的EBVIgG(76 %)、IgM(2 4%)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5 2 %和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33,0 0 0 3) ;EBVIgG效价 (1 15± 0 2 6 )及外周血EBV基因表达阳性率(6 %)也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1 0 9± 0 2 8和 0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5 6 3,0 15 7)。治疗后病例组的症状明显改善 ,其EBVIgG、IgM及EBVDNA阳性率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EBVIgG由 78%降至 71%,EBVIgM由 14%降至 11%,EBVDNA由 4%降至 0 )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神经衰弱患者EBVIgG、IgM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其临床症状呈同步同向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