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6例原发性膀胱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患者年龄40~76岁,男4例,女2例。术前病程多为2个月,以血尿症状为主。6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4例加做PAS染色,证实有PAS阳性物质,免疫组化标记CEA4例,有3例呈阳性结果。本组随访结果5例死亡,存活时间9~43月,1例尚存活13月。结合文献着重讨论了影响膀胱腺癌预后诸因素。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 ,4 5岁 ,因发现右乳晕区蚕豆大小结节 1个月入院并行手术切除。术后 1个月左侧乳房又出现鸡蛋黄大结节。 1年后再次手术切除 ,术后 1个月右乳手术切口出现3个小结节。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胸腹X线及CT均未见异常。病理检查 :因系会诊标本 ,两侧结节大小不详。均无包膜 ,质地中等 ,切面灰白色。两侧肿物镜下所见相同 :小叶结构保存 ,其轮廓清晰可辨。浸润的淋巴细胞中大部分为小淋巴细胞 ,一部分则可见少量透明胞质。在淋巴细胞中见少数体积较大、核形稍不规则、染色质尚致密的淋巴细胞。未见核…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动物模型,在伤后1,4,7,11,14,和17d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研究皮肤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创面IGF-1前体、内源性IG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与创面愈合相关因素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皮肤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内源性IGF-1表达量的变化与成纤维细胞活动、PCNA表达的变化基本相符,与IGF-1前体的变化关系不密切。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在局部发挥生理效应的IGF-1主要来自创面以外的来源。内源性IGF-1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和桥小脑角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对4例以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和桥小脑角罕见肿瘤和瘤样病变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收集临床和影象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为听神经脂肪瘤样迷离瘤(脂肪瘤样瘤),2例为内耳内淋巴囊来源的低级别乳头状腺癌,1例为类似肿瘤病变的Chievitz口旁器官.结论 脂肪瘤样迷离瘤是一种发生在内耳听神经管或桥小脑角非常罕见的由脂肪、纤维、平滑肌、横纹肌以及神经成分组成的良性肿瘤.内耳内淋巴囊来源的低级别乳头状腺癌是发生在内耳内淋巴囊的特别罕见的低级别肿瘤.类似肿瘤病变的Chievitz口旁器官也非常罕见,是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构成的一种正常器官,常分布在颊神经的小分支周围,极易误诊为癌浸润外周神经和腺样囊性癌.  相似文献   
6.
7.
免疫组化LSAB法与ABC法的比较观察曲丛玲,吴文,严庆汉北京铁路总医院100038免疫组化染色目前多用PAP或ABC法,90年代初又推出了LSAB法,它的全称为链霉菌蛋白生物素法。其染色原理与ABC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用链霉菌蛋白取代了鸡卵蛋白,...  相似文献   
8.
Ang-Ⅱ对大鼠胚心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胚心成纤维细胞(FB)的促增殖作用和促胶原蛋白合成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同位素掺入技术,检测Ang-Ⅱ对体外大鼠胚心FB的促增殖和促胶原蛋白合成作用,并应用放射自显影和荧光法,检测FB上的Ang-Ⅱ受体分布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 Ang-Ⅱ使FB [3H]TdR和[3H]脯氨酸的掺入率明显增加,放射自显影显示在细胞表面有大量银颗粒出现,图像分析显示膜上受体银颗粒在竞争抑制组明显少。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较高。结论: Ang-Ⅱ有刺激大鼠胚心FB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作用, 大鼠心肌FB膜上有Ang-Ⅱ受体,受体磷酸化后 ,通过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等一系列细胞内信号系统的活化,出现FB的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9.
吴文  曲丛玲 《铁道医学》1995,23(3):129-130
对6例原发性膀胱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患者年龄40 ̄76岁,男4例,女2例。术前病程多为2个月,以血尿症状为主。6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4例加做PAS染色,证实有PAS阳性物质。免疫组化标记CEA4例,有3例呈阳性结果。本组随访结果5例死亡,存活时间9 ̄43月,1例尚存活13月。结合文献着重讨论了影响膀胱腺癌预后诸因素。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 ,6 7岁。入院前 8个月乏力、消瘦 ,体检发现贫血。 2个月前乏力消瘦加重并出现下肢浮肿 ,尿少、夜尿多 ,B超显示腹主动脉两侧低回声 ,肿物直径分别为 1.4cm和1.1cm ,界限清楚 ,肾动脉从中穿过。腹部CT可见后腹膜广泛性肿大的淋巴结 ,互相融合 ,将腹主动脉及下腔血管包埋其中 ,脾脏无增大 ,于 2 0 0 0年 2月 13日入院。体检 :双侧颈前、锁骨上有数枚淋巴结肿大 ,约黄豆到花生米大小 ,无压痛、质中、光滑、边缘清 ,活动可。另于左腹下外侧也有一枚淋巴结蚕豆大小、性状同前。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 5 .84× 10 9/L ,淋巴细胞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