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人体干细胞因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备受重视。我们从胎儿、儿童和成人组织中分离出较多多能干细胞具有更广泛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称之为“亚全能干细胞群”。为干细胞的临床移植实现组织再生修复提供理论基础。1分离与培养多种组织亚全能干细胞群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①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肌肉、真皮等组织来源干细胞具干细胞形态学特征 ;②超过80 %的细胞都处于G0/G1期 ;③原始干细胞亚群细胞表型具CD34,HLA -DR为阴性 ,CD44、CD29、CD13为阳性等特点 ;④从胎儿多种组织中培养出原始干细胞亚群并可诱导分化为成骨、软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治疗年龄较大的白血病患者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NAPBSCT治疗6例45~65 岁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白血病2例.以FAC为预处理方案,氟拉达宾(Flud)50mg/d(-6d~-2d)(以造血干细胞输注当日为0d,输注前为"-",输注后为" "),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15mg/(kg·d)(-6~-2d),环磷酰胺(CTX)30mg/(kg·d)(-4~-3d).于 30 d进行第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每4周1次,共6次.输注的供体淋巴细胞数由5×104 /kg逐渐增加至1.5×108 /kg.结果 1例患者于移植后56天死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于移植后81天死于肺部真菌感染,其余4例患者目前均存活,最长的1例已存活达35个月.6例患者在移植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后有3例患者形成供体型完全嵌合体,并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结论 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较大的白血病患者较为安全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非清髓性造血移植主要通过降低剂量的预处理、免疫抑制剂运用及供体淋巴细胞输注,使受体与移植细胞之间双向免疫耐受,实现异体造血干细胞的有效植入,利用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T)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1~2].由于预处理方案相对较弱,并发症较轻,年老、体弱的患者易于耐受,因而适应范围较广泛.我们应用allo-HSCT治疗1例老年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至今已生存32个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短程甲氨蝶呤(MTX)+环孢素(CsA)作为预防方案发生的急性GVHD(aGVHD)以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效率为50%~70%.但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多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CD25单克隆抗体(单抗)等制剂,这些药物价格昂贵且疗效有限.我们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15例肠道难治性aGVHD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血管抑素的分离纯化及对不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血管抑素(angiostatin)对不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亲和层析、分子筛技术及有限酶解法从人血浆组分Ⅲ中分离纯化得到人血管抑素(human angiostatin,以下简单称angiostatin),采用MTT法分别分析angiostatin24h,48h,72h原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不同剂量angiostatin(20nmol/L,40nmol/L,80nmol/L,160nmol/L,320nmol/L及640nmol/L作用下HUVEC和小鼠肺动脉内皮细胞(1H11)、angiostatin为160nmol/L时其他细胞(7721、Hela,A431,A549,H128,K562,LIC,SL7,3T3)体外增殖的抑制率;透率电镜下观察angiostatin作用后1H11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纯化的angiostatin能特异地抑制HUVEC细胞的体外增殖,且呈现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HUVEC对angiostatin的敏感性高于1H11(P<0.05);对其他细胞株的体外外增殖无影响,透射电镜可见1H11内皮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人血浆组分Ⅲ来源的angiostatin能特异地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体外增殖,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人脐带和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对比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与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生物学特性,从足月胎儿脐带组织和成人骨髓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MSC)。用有限稀释法、流式细胞术、倒置显微镜检及RT-PCR等方法检测UC-MSC和BM-MSC的分离成功率、细胞产量、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增殖特性、免疫表型和多向诱导分化能力等并对比性研究二者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UC-MSC和BM-MSC的分离成功率均达100%;虽然由脐带组织中分离的有核细胞数低于骨髓(1×10^6/cmvs5.5×10^7/ml)(p=0.0002),但在培养第14天由脐带和骨髓中得到的贴壁细胞数无差异(8.6×10^5/cmvs8.4×10^5/ml)(p〉0.05);UC-MSC形态、大多数分子表型、细胞周期状态、脂肪和骨诱导分化能力与BM-MSC相似,但UC-MSC的CFU-F比例(1∶1609±0.18)高于BM-MSC的CFU-F比例(1∶35700±0.01)(p〈0.05)。此外,UC-MSC具有比BM-MSC更强的增殖能力(p〈0.05)。UC-MSCHLA-ABC和CD106分子表达低于BM-MSC(p〈0.05)。结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产量和绝大多数生物学特征与BM-MSC的相似,且具有比BM-MSC更高的增殖能力、较低的HLA-ABC和HLA-DR表达,UC-MSC有望成为BM-MSC理想的替代来源。  相似文献   
7.
近来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学特征的研究显示了其在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建立了从人脐血中高效分离扩增MSC的方法[1,2].  相似文献   
8.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之一,目前治疗GVHD的主要药物是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较大[1].CD4+CD25+调节T细胞是一群免疫调节(抑制)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免疫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2,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氮烯咪胺(ABVD)第1、8天用药方案治疗初治霍奇金淋巴瘤(HL)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Ⅱ~Ⅳ期初治HL6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31例,A组采用ABVD第1、8天用药方案进行化疗6~8周期,B组采用ABVD第1、15天用药方案进行化疗6~8周期,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均南同一位放疗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放疗,制定放疗方案不受A、B分组的影响.结果 A组化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率90.3%(28/31),1年无病生存(DFS)率87.1%(27/31),2年DFS80.0%(20/25).B组化疗结束后CR 83.9%(26/31),1年DFS 80.6%(25/31),2年DFS 72.0%(18/25).A、B两组CR率、1年DFS率、2年D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心肌缺血、Ⅲ~Ⅳ度肝功能损害、重度骨髓抑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每例患者从化疗开始到化疗结束的平均时间为159 d,B组为228 d,A组较B组平均每人缩短69 d.结论 采用ABVD第1、8天用药方案治疗初治Ⅱ~Ⅳ期HL与第1、15天用药方案治疗CR率、1年DFS率、2年DFS率比较均相似,但A组有优于B组的趋势,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也相似,但在治疗时间上A组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体干细胞因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备受重视。我们从胎儿、儿童和成人组织中分离出较多多能干细胞具有更广泛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称之为“亚全能干细胞群”。为干细胞的临床移植实现组织再生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