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阻断剂氯沙坦调节高血压血管重塑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关系 ,本文采用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为动物模型 ,术后第 2、4、6周测血压 ,6周后处死大鼠称心脏重量 ,取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作形态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 ,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主动脉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表达。结果发现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血压和心脏与体重之比分别增加 5 0 %和 48%(P均 <0 .0 1) ,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的内径与中膜厚度之比明显减少 (分别为 7.10± 0 .5 9比 9.2 4± 1.17,6.0 0± 0 .89比 8.96± 1.2 3 ) ,中膜厚度明显增加 (分别为 119.47± 10 .77μm比 91.5 5± 14.45 μm ,49.60± 1.0 4μm比 3 7.0 1± 4.85 μm ,P均 <0 .0 5 ) ,主动脉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表达显著增强 ;氯沙坦治疗后 ,血压、心脏与体重之比分别下降到 13 2± 9mmHg、0 .3 2± 0 .0 3 (P均 <0 .0 5 ) ,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的内径与中膜厚度之比明显增加 ,中膜厚度明显减小 ,并下调主动脉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表达。提示氯沙坦可明显改善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的血管重塑 ,这种调节可能是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途经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阻断剂氯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及其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两肾一夹法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2K1C-RHR)模型;采用尾动脉套管法和颈动脉插管法测量大鼠血压,大血管(胸主动脉)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治疗组采用氯沙坦灌胃治疗;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主动脉血管p38MAPK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和对照组(假手术组)普通饲料饲养6周,模型组血压为(158±7)mmHg,对照组血压为(104±11)mmHg;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内径增大,中层厚度增大,细胞层数略微增加。经氯沙坦治疗后,血压降为(132±9)mmHg,血管重塑现象氯沙坦治疗组较实验组明显改善;免疫印迹方法检测,重塑血管主动脉血管p38MAPK的表达增高,氯沙坦干预可以抑制其表达。结论氯沙坦可明显改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这种调节可能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信号途径或调节p38MAPK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几种雷公藤红素新型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PC12细胞以及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加入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红素衍生物(Cel-1~Cel-13)及阳性对照药顺铂,48 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各化合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以观察雷公藤红素各衍生物对PC12细胞以及C6两种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衍生物Cel-1、Cel-3、Cel-6和Cel-13对PC12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6±0.3)、(2.2±0.3)、(1.3±0.3)和(2.4±0.1)μmol.L-1,明显小于母核雷公藤红素(3.2±0.4)μmol.L-1(P<0.05,P<0.01);Cel-1对C6细胞的IC50值为(0.6±0.2)μmol.L-1,明显小于母核雷公藤红素(1.5±0.3)μmol.L-1(P<0.05);而且Cel-1、Cel-3、Cel-6和Cel-13明显小于顺铂对PC12和C6的IC50[(11.6±0.8)、(59.0±4.0)μmol.L-1](P<0.01)。结论雷公藤红素新型衍生物中4个化合物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比母体雷公藤红素活性强。  相似文献   
4.
氯沙坦和培哚普利逆转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逆转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作用及其机制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经典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为研究模型。采用鼠尾测压法测定大鼠血压的变化 ;反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肾素活性 ;称量法计算各组大鼠心脏与体重的比值 ;高清晰度数码照相扫描分析技术测定各组大鼠主动脉、肠系膜动脉血管管壁厚度、管壁厚度和管腔内径比值、管壁面积和管腔面积比值来估计两类药物对心血管重构的影响。结果 高血压大鼠心脏与体重的比值、主动脉、肠系膜动脉血管管壁厚度和管腔内径比值、管壁面积和管腔面积比值与正常大鼠相比明显增大 (P <0 0 1) ,给予氯沙坦 (2 0mg·kg-1)或培哚普利 (3mg·kg-1)治疗后 ,上述各项指标基本接近正常水平 ,与非用药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均能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 ;长期应用较低剂量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逆转高血压大鼠病理性心血管重构 ,两药存在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从基因水平研究高血压病大鼠血管重塑机制,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性筛选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重塑大血管(胸主动脉)差异表达基因。经过两轮消减杂交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了富集的差异表达cDNA片段,经Genbank等数据库进行同源比较,获得10余个差异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其中2个已知基因编码蛋白细胞色素C和Bcl-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细胞色素C在高血压大鼠重塑大血管组织中表达增高,而Bcl-2在高血压大鼠重塑大血管组织中表达减少。研究结果提示氧化应激导致细胞凋亡机制尤其是Bcl-2/细胞色素C-半胱天冬酶途径在大血管重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L-1和NDS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给予链脲佐菌素(STZ,ip,35mg·kg^-1)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1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检测AL-1和NDS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学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AL-1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FBG水平,其降糖作用及对胰岛形态的保护作用比NDS、穿心莲内酯(Andro)、硫辛酸(LA)及格列本脲(Gli)更好;并且AL-1可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上调血清SOD和NOS水平。结论AL-1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胰岛形态的保护作用比NDS更显著,结合AL-1与NDS的化学结构,推测二硫键是AL.1起疗效的活性部位之一;且AL-1可消除自由基,抗氧化应激作用是AL-1发挥抗糖尿病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心肌中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SCAD)的表达、心肌脂质代谢变化以及心肌肥厚指标的影响,探讨非诺贝特改善SHR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非诺贝特灌胃8周后,SHR的血压及左室重量指数、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PPARα)和SCAD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厌氧性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荧光还原分析法检测SCAD酶活性的改变.结果:与Wistar-Kyoto (WKY)大鼠比较,SHR的血压及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增高,心肌中PPARα与SCAD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SCAD的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P<0.05);与SHR比较,非诺贝特治疗8周后的SHR,其左室重量指数明显下降,血压无明显变化,心肌中PPARα与SCAD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SCAD的酶活性显著增高,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减少(P<0.05).结论:非诺贝特增加心肌中SCAD的蛋白表达,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其抑制心肌肥厚发生与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用MPTP诱导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以脑内多巴胺神经元数目和多巴胺含量为参照,通过Open field、Cat walk实验分别考察司来吉兰对帕金森模型小鼠活动量和运动步态的影响。结果司来吉兰能增加帕金森病小鼠脑内多巴胺神经元数目和多巴胺的含量,增加帕金森病小鼠运动量,提高运动速度和平衡能力。结论司来吉兰能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神经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SCAD)在大鼠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肌肥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为病理性心肌肥大模型,游泳运动训练性大鼠作为生理性心肌肥大模型。检测大鼠的血压、左室重量指数、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SCAD mRNA、蛋白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的结构及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离心性肥大,心肌收缩功能增强;而高血压组大鼠呈现出明显的向心性肥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和高血压组大鼠的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增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二者发生了相同程度的心肌肥大。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大鼠左心室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酶活性增高,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减少;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酶活性下降,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多。结论:SCAD在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趋势,可能作为区别2种不同心肌肥大的分子标志物以及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心脏发育过程中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SCAD)的表达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观察不同时期Wistar大鼠和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的SCAD蛋白表达及酶活性变化,检测大鼠的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结果:与胚胎期19 d Wistar大鼠组比较,出生后1 d、2周、6周及16周龄Wistar大鼠组心肌的SCAD蛋白表达及酶活性增加,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减少,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其中,从2周龄Wistar大鼠组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周龄匹配的WKY大鼠组比较,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收缩压尚未升高,6周龄及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收缩压显著增高;各时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的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增高,提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血压升高之前,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心肌肥厚。与周龄匹配的WKY大鼠组比较,2周、6周及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心肌的SCAD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明显下降,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呈显著负相关。结论:(1)SCAD蛋白表达随大鼠心脏的生长发育逐渐上调,可能与心脏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加密切相关。(2)SCAD的蛋白表达及其酶活性显著下降, 可能是导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肥厚心肌能量代谢“胚胎型再演”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