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L-4对DC产生IL-12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白细胞介素 4 (IL 4 )对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 )产生白细胞介素 1 2 (IL 1 2 )p70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将小鼠骨髓细胞在含GM CSF和IL 4的培养液中培养 6d ,加入成熟诱导剂脂多糖 (LPS )或TNF α、CpG ODN继续培养 2d以获得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0和MHCII类分子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促进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ELISA法检测不同诱导剂诱导DC产生IL 1 2p70的能力 ,RT 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IL 1 2p35和p4 0mRNA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小鼠骨髓细胞在含GM CSF、IL 4和成熟诱导剂的培养液中培养后可以获得成熟的DC ,成熟DC高表达CD80和MHCII类分子 ,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LPS、CpG ODN、TNF α、PolyI:C在促进DC成熟的同时能诱导DC产生有活性的IL 1 2 ,IL 4对IL 1 2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RT PCR和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PS诱导IL 1 2产生以及IL 4对其的促进作用与IL 1 2p35基因的转录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硝苯地平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天泰  戴德哉 《药学进展》2003,27(4):227-229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硝苯地平治疗组。缺氧致肺动脉高压模型制作:将大鼠置于氧浓度为10%的常压缺氧箱内,每天8小时,连续4周。治疗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10 mg/(kg·d),模型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4周。4周后,通过静脉插管测定血流动力学,测定右心室和肺脏肥大指数,检测血清及组织中SOD、MDA、NO水平。[结果]用药或生理盐水4周后,模型组右心室压(RVSP)和中心静脉压(CVP)均较正常组显著提高(P<0.01),而治疗组RVSP和CVP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经硝苯地平治疗后,均能显著抑制右心室及肺组织肥大;治疗组大鼠血液和组织中SOD和NO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而MDA则显著下降(P<0.05)。[结论]硝苯地平对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除了钙拈抗作用外,可能还存在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分型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EIA法对兰州地区148例抗-HCV阳性者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血清学方法的分型率为56.08%(83/148),其中血清1型占50.60%(42/83),血清2型占43.47%(36/83),1+2混合型占6.03%(5/83)。对其中70例HCVRNA阳性血清的基因型与血清型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完全相符。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基于FP法的EPOR配体高通量筛选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找疗效好、副作用小的EPO功能类似物。方法用FITC标记EPO,从FVA细胞中提取含EPO受体的细胞膜,建立了用FP法筛选EPOR配体的模型,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和可能影响模型的因素(DMSO)进行了分析,此外用Z′因子对此模型进行了评估。结果样品中含0%~5%DMSO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Z′因子的值为0.78。结论建立的筛选模型稳定性好和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6.
极化荧光在高通量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泰  杜冠华 《药学学报》2005,40(4):289-293
1 前言基于荧光技术的检测分析方法是近年来被应用于药物高通量筛选 (high throughputscreening,HTS)的重要方法之一,荧光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方法简便的优点,目前应用于HTS的荧光技术包括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homogeneoustimeresolvedfluorescence,HTRF),荧光共振能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在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转移效率,以及对DC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含有HBV C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处于分裂期的小鼠骨髓祖细胞,感染后的骨髓细胞在GM—CSF和IL—4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成熟的DC,用PCR、RT—PCR,分析目的基因的整合与转录;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分析HBcAg的表达及基因转移效率,以及检测感染前后DC CD80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以及分泌IL—12能力的变化;通过将基因转移后的DC与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检测其体外诱导CTL的能力。结果:逆转录病毒感染后并不影响骨髓来源的DC成熟,对其表面分子CD80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和分泌IL-12的能力没有影响。目的基因能整合到DC的基因组DNA中,并能转录和翻译。约28%的DC能表达HBcAg,感染后的DC体外能诱导T细胞应答。结论:逆转录病毒能有效地将HBV C基因转移到骨髓来源的DC中,对DC的成熟和功能无明显影响,并能诱导CTL应答,这将有助于开展以DC为基础的慢性乙肝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解决了大部分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问题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 (1 0 %~ 2 0 %)输血后或散发性肝炎患者不能用现有的检测方法检出其病毒标志物。 1 995年底美国研究人员 [1] 首次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出庚型肝炎病毒 ,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该病毒虽然能引起人类感染 ,但可能不是非甲~非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 ,因此 ,可能还存在尚未发现的致急、慢性肝炎的其他病毒。 1 997年底 ,日本学者 [2 ] 用 RDA分析法从一名非甲~非庚型输血后肝炎病人克隆出一种新的DNA病毒 ,命名为 TT病毒。他们根据该克隆序…  相似文献   
9.
输血传播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传播病毒是近年新发现的肝炎病毒,对该病毒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它的病原学,传播途径,致病性还未完全明确,现将该病毒在上述各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丹参有效成分组合活性评价为切入点,建立一种多因素多水平的均匀设计-高通量筛选(UD-HTS)中药研究新的模式。方法选择具有药理活性的丹参有效成分11种(其中脂溶性成分4种,水溶性成分7种),通过均匀设计,进行各种成分及不同浓度之间相互作用的组合,以DPPH氧化法评价各种有效成分组合对药效的影响。结果经过初筛和复筛,初步得到了丹参最佳水溶性配伍、水溶性+脂溶性配伍及优化组合配伍的组合样品。结论均匀设计-高通量筛选技术是适用于传统多因素多水平组合特点的大规模药效筛选研究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