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20对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取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到该院就诊的20例宫颈癌患者,qRT-PCR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在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小RNA干扰技术检测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CCK-8实验检测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对HeL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对HeLa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的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组织和HeLa细胞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1;t=4.58,P0.001)。HeLa细胞转染si-SPRY4-IT1 48 h后,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1);迁移距离显著减少(t=4.19,P0.001);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01;t=3.96,P0.001)。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的表达水平在宫颈癌中显著上调,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系统评价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 Arg399Gln和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基因(h OGG1) Ser326Cys的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以下电子数据库:Pubmed、Medline、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EBM、Cochranc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有关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以及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的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试验,利用Rev Man5. 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最终纳入7篇病例对照试验,涉及1 033例试验组研究对象及1 12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总人群的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增加子宫内膜癌的易感性相关(显性模型OR=1. 45,95%CI:1. 03~2. 04;纯合模型OR=2. 28,95%CI:1. 23~4. 22,P=0. 09),在对高加索人的亚组分析中也显示了相同的结果(显性模型OR=1. 69,95%CI:1. 32~2. 15;隐性模型OR=2. 77,95%CI:1. 25~6. 11;纯合模型OR=3. 05,95%CI:2. 23~4. 17)。在高加索人h OGG1基因Ser326Cys多态性与也会使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杂合模型OR=1. 43; 95%CI:1. 05~1. 95)。结论 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易感性相关,399Gln等位基因可能是女性尤其是高加索人种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h 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易感性相关,在高加索人种326Cys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用于评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为临床专硕人才培养及考核评价提供测量工具.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及Delphi法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结果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即生源质量、导师指导质量、课程设置质量、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论文成果、社会评价,18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判断依据系数Ca为0.76,熟悉程度系数Cs为0.89,权威程度系数Cr为0.83,两轮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4、0.457.结论构建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学校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酪酸菌对小鼠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方法 80只KM小鼠分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Ⅰ组为对照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连续21 d灌胃酪酸菌500 mg/kg、1 000 mg/kg、1 500 mg/kg,每日测定独立通气笼内氨(NH3)和硫化氢(H2S)浓度,试验21d测定各组小鼠生长性能、小鼠粪便中脲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Ⅲ组、Ⅳ组小鼠的平均日增重略有提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灌胃后7d,Ⅲ组、Ⅳ组笼内NH3含量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H2S.结论 酪酸菌可能会影响小鼠的生长性能和氨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构建用于评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为临床专硕人才培养及考核评价提供测量工具。方法 对临床专硕研究生展开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效度。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积极性高,专家的平均权威程度系数为83.00%,经两轮Delphi法,指标条目由原来的76个变为58个,Kendall W由0.23提高为0.46(P<0.01)。指标体系总体的Cronbach α为0.96,其中各条目的Cronbach α为0.84~0.98,各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32~0.66。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4.98%。结构方程结果显示,拟合效果较为理想(CFI、NFI、IFI均>0.90,RMSEA均≤0.18)。高分组自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指标体系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 构建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经检验信效度良好,可以为学校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锥形束CT扫描速度与动态模体中靶区长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QUASAR(Modus,Germany)呼吸运动模体,模体内含运动插件,插件中心内嵌入一边长3 cm的立方体,用其来模拟运动靶区。设置模体振幅为0.5、1、2 cm,每一振幅分别设20、15、10次/min三种频率,在每振幅下分别行300°、180°、90°/min运动速度的CBCT扫描。计算CBCT图像靶区长度及靶区长度覆盖率与理论结果比较。结果:振幅为5 mm时,300、180、90°/min扫描时所得不同频率下靶区长度分别为(30.17,30.33,30.5)mm;(31.17,31.83,32)mm;(32.5,33.67,33.67)mm;振幅为10 mm时,300°、180°、90°/min扫描时所得靶区长度分别为(32.67,33.67,35.67)mm;(36,37.5,37.65)mm;(40.17,40.5,41.17)mm;振幅为15 mm时,300°、180°、90°/min扫描时所得靶区长度分别为(39.33,41,41.83)mm;(43,46,46.5)mm;(47.83,48.83,49.17)mm。结论 :CBCT扫描速度、模体振幅以及模体运动频率对靶区长度均有影响。扫描速度越慢,图像所得靶区长度越接近靶区长度真实值,但是各种速度下均小于理论靶区长度。振幅越小时所得靶区长度越接近于靶区理论值,靶区覆盖率越高。临床实践中使用CBCT对动态肿瘤监控时应使用患者平静呼吸的慢速扫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ArcCheck验证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中的应用。在病人接受放射治疗之前,进行容积调强计划的验证,使其满足计划设计要求。保证患者实际照射中接受到准确的剂量,确保治疗的安全。方法:选择34例鼻咽癌病例用热塑型体部网罩固定,CT扫描定位,将计划CT传到Pinnacle计划系统(9.2版本)中进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计划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计划传输至MOSAIQ网络系统上。同时把治疗计划导入ArcCheck模体中重新新型剂量计算。在验证之前,对Arccheck系统进行本底校准,矩阵校准,绝对剂量校准。分析方法采用的是Gamma方法在ArcCHECK自带软件中对治疗计划系统中计算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二者的差异,阈值标准选择3%,3mm,10%。采用微软Excel2003数据统计软件。结果:Gamma分析方法相对量通过率97.9%,绝对量通过率为95.9%;实测剂量分布图与理论计算剂量分布图在高低剂量点分布上重合很好;另外X方向和Y方向的平坦度,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很接近。结论:ArcCheck验证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剂量验证中是可行的。它是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旋转调强剂量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3DCT在不同扫描速度下获取的运动肿瘤靶区体积及中心位置变化,并确定接近ITV的扫描速度。方法 利用QUASAR呼吸运动模体进行研究,模体内有3 cm×3 cm×3 cm立方体模拟肿瘤运动。以4DCT获得的靶体积为金标准。设置模拟肿瘤运动振幅为0.5、1.0、2.0 cm,每一振幅设20、15、10 次/min呼吸频率,在每种条件下行不同速度3DCT扫描,扫描12 cm径向长度用时分别为6.6、12.8、31.7 s。计算出3DCT上的靶体积及中心位置,与相应4DCT结果比较。3DCT扫描运动肿瘤靶体积的准确率用靶区长度(30±2) mm的次数/总扫描次数评价。结果 3DCT扫描的准确率为6.8%。扫描时间为6.6、12.8、31.7 s时的准确率分别为13%、4%、2%。在振幅为0.5、1.0、2.0 cm下靶区中心位置分别为(318.9±2.75)、(683.2±3.22)、(682.9±4.83) mm;以31.7 s扫描时所得靶体积落在ITV-10 mm范围内概率较大,分别占50%、78%、56%。结论 3DCT快速扫描是某一系列随机时相的融合,反映真实肿瘤体积的准确性低。获得的影像中心位置具有随机性,振幅越大或扫描速度越快中心位置变化随机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