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NMDA受体活性对Aβ引发的海马神经元突触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本文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NMDA受体激动剂以及拮抗剂对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突触蛋白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NMDA可浓度依赖性地缓解Aβ25-35引起的突触蛋白synaptophysin与PSD-95的减少。抑制突触内NMDA受体,NMDA缓解Aβ减少突触蛋白的作用减弱;抑制突触外NMDA受体,对抗Aβ的作用无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NMDA受体活性改变影响Aβ诱导的突触蛋白减少,突触内NMDA受体激活可对抗Aβ的毒性作用。突触内NMDA受体活性减弱可能在谷氨酸兴奋毒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毒性作用下的表达变化特点。方法 大鼠海马原代培养细胞,加Aβ 25~35(10μmol/L)分别作用1h、24h后,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加药组中NR1、NR2A和NR2B的表达情况(n =10)。 结果 对照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表达NR1、NR2A和NR2B,阳性点状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胞体和突起上,在胞体部位分布密集,在细胞突起则散在分布。经Aβ 25~35作用后,三者表达均显著增强( P <0.05)。Aβ1h组和24h组相比,NR1无显著变化,NR2A、NR2B的表达随作用时间增加显著增强( P <0.05)。结论 正常状态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可表达NMDAR亚单位(NR1、NR2A和NR2B);Aβ 25~35作用会引起NMDAR各亚单位表达显著增强,NR1的表达变化与NR2A和NR2B的变化表现出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工作实际,从以教学为抓手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活动成员的有效筛选、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学校政策的有利支持等方面总结了经验,并提出了目前学生科研工作中尚存在的一些需要改善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猫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的立体定位与主要亚核团的三维可视化及其与听皮层(auditory cortex,AC)的神经投射。方法在细胞构筑及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生物素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进行神经追踪基础上,建立猫内侧膝状体及听皮层冠状切片的二维数据库,通过软件Amira实现可视化及三维建模。结果1.猫内侧膝状体腹侧群(MGBv)、背侧群(MGBd)以及内侧群(MGBm)三个主要亚核团的重建模型真实、精确,再现了猫右脑半球内MGB各亚核团的自然形态及毗邻。2.内侧膝状体各亚核团的构成方式、听皮层的层状分布模式、广义听皮层内部各亚区之间的配布模式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组构格局。结论细胞构筑、神经示踪、组织化学染色和数字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内侧膝状体主要亚核团的三维重建,对听觉通路的相关研究和小核团的数字解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在大鼠海马齿状回(DG)生后发育过程中,活化的caspase-3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与Ki-67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DG生后发育过程中,活化的caspase-3与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但明显存在小部分共表达的颗粒细胞。研究结果提示,在终生都有自我更新能力的DG中,活化的caspase-3在颗粒细胞增殖中可能存在重要的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小脑外形三维重构的可视化数据集,为小脑中央核团的三维重建摸索一个可行的方案。方法:实验于2003-03/2005-05在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5只,麻醉后处死取小脑,固定后进行冰冻连续切片、贴片,后经尼氏染色,用扫描仪对各切片进行投射扫描,图像大小为(1868×1491),获取原始图像数据库,并通过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开发的配准软件及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7.0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半自动配准及人工分割,应用哈佛大学开发的图像处理专业软件3DSlicer对分割后的数据库进行三维重建。并应用牙科Cad-cam仪器对小脑外形进行扫描,获取完整的小脑外形图像。结果:①小脑尼氏染色获得的原始图像共159张,图像边缘清晰,可见深染的皮质和浅染的白质部分,白质间的小脑中央核深染,边界清晰。②共获得159个小脑外形的三维表面模型数据库(.vtk文件)。在3DSlicer应用程序上可选择小脑外形的三维表面模型数据进行三维显示,并构建了它们的动画显示文件(.gif),使用WindowsMediaPlayer应用软件即可以播放;与应用牙科Cad-cam仪器对小脑表面扫描获取的小脑表面的图像比较,信息更饱满,图像更真实,层次感强。结论:通过切片、配准、分割等方法获得了大鼠小脑外形微细结构信息的数据库,此法更适用于组织微细结构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顺行追踪法观察大鼠颈髓投射纤维在小脑中央核中的分布情况。 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首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5只Wistar大鼠腹膜腔注射60g/L水合氯醛(5mL/kg)麻醉,打开各段脊髓相应部位的椎板,用注射针头刺破硬脊膜,暴露脊髓,通过连接在微量注射器上的微玻管(内径20~40μm)将溶于0.05mol/L Tris-HCl缓冲液(pH7.6)的150s/L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多点压力注射于一侧脊髓,每只大鼠注射至C3-6部位三四点,每点注射0.2~0.3μL,总量为0.6~1.2μL。其中2只大鼠在注射区尾侧加作脊髓外侧索横断。术后动物存活15~20d后,在60g/L水合氯醛深度麻醉下,经左心室插管至升主动脉进行灌注固定,制备连续切片,片厚50μm。其中小脑分别作矢状位和横切位切片,脊髓颈段作横切位切片。所有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结果用图像分析仪记录。标记终末依据Robertson的观察标准,即苔藓纤维的玫瑰花结样的结构特征。 结果:①注射部位:生物素化葡聚糖胺注射部位均由深褐色密集区和棕色弥散区组成。注射部位的密集区基本限定于注射侧脊髓灰质后角基部、中间带和前角,覆盖了颈段脊髓小脑束的起始细胞。②标记终末在小脑横切片上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小脑内侧核头端背内侧、中段;在前间置核其主要分布于头端;而在后间置核的分布区集中在内侧;小脑外侧核未见标记纤维及终末。③标记终末在小脑矢状位上的分布:内侧核内侧部,中间部;少量分布于前间置核头端腹侧部;后间置核的分布区集中于尾端;外侧核未见标记终末。 结论:大鼠脊髓颈段有向小脑中央核的投射,与腰髓的投射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定位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海马FAS、Bcl-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观察,研究髙脂饮食对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退性变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H组)、脑老化模型组 (A组)、脑老化模型髙脂饮食组 (B组)、高脂饮食对照组 (F组),每组10只.A、B组每日皮下注射半乳糖50 mg/kg体重.H、F组每日给动物注射0.2 ml生理盐水.10 w后,于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小鼠脑行灌注固定,进行脑冰冻切片,用FAS、Bcl-2和BDNF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结果显示A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撤台后小鼠的记忆性搜台游泳路程结果在各组小鼠间均无显著差异;FA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组小鼠海马阳性神经元数目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F组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cl-2染色结果显示,A组和B组Bcl-2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低于H组(P<0.05),A组和B组之间、H组和F组之间阳性神经元数目无统计学意义;BDNF染色结果显示A、B和F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低于H组(P<0.05),且A组和B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B组的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 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的FAS表达明显升高,Bcl-2和BDNF表达明显下降,高脂饮食虽对脑内FAS、Bcl-2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脑内BDNF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夜大专升本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应用措施,以及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选择相关病例;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担当的角色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铸型法对肝外胆管血液供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合并症的发生机制提供胆管血液供应理论及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改良乳胶血管内注射技术对遗体捐献的尸体,进行肝外胆道系统血管铸型。结果肝外胆管的血供来源主要有: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及胆囊动脉等,并形成上下相连的纵向吻合支,其中9.6%(3/31)的铸型标本中段存在明显的血管缺如区域。结论肝移植合并症与肝外胆道的血液供应有非常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