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控细胞,它所产生的趋化因子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趋化吸引免疫细胞参与Th1或Th2类免疫反应,促进免疫细胞的成熟;介导其他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交互反应以及优化炎症反应,使其向有利于机体的方向发展等。树突状细胞可能还有更多的免疫学作用由趋化因子实现,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能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干扰序列-白细胞介素18(EGF-IL-18)融合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Bac-to-Bae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融合蛋白,用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纯化表达产物,并以IFN-γ诱导实验和EGFR竞争结合实验初步评价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经SDS-PAGE和Westem blot检测,Sf9细胞中表达的重组蛋白与预期的EGF-IL-18融合蛋白分子量一致,纯化后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纯度和良好的免疫原性。IFN-γ诱导实验和EGFR竞争结合实验显示,该融合蛋白具有肿瘤导向性和抗肿瘤活性。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有肿瘤导向性的抗肿瘤蛋白——EGF-IL-18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较好的肿瘤导向性和抗肿瘤活性,可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控细胞 ,它所产生的趋化因子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趋化吸引免疫细胞参与Th1或Th2类免疫反应 ,促进免疫细胞的成熟 ;介导其他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交互反应以及优化炎症反应 ,使其向有利于机体的方向发展等。树突状细胞可能还有更多的免疫学作用由趋化因子实现 ,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定和分析我国HIV-1 CRF07_BC毒株Tat蛋白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预测其CTL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 236份来自第3次全国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中感染CRF07_BC毒株的患者的血浆样本,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eR)扩增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基因区并测序,使用BIMAS HLA Peptide Binding Predictions在线软件和统计学软件对CTL表位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236份CRF07_BC毒株来自16个省份,主要为静脉吸毒传播(58.9%),其次为性传播(25.0%).236条CRF07_BC Tat蛋白第一外显子区共分布有12种CTL表位,主要分布于脯氨酸富集区、半胱氨酸富集区和疏水核心区,碱性区和谷氨酰胺富集区没有发现已知的CTL表位分布,这些表位主要受5种HLA基因型(A * 2501、A * 2902、B * 15、B * 5301和Cw * 1203)以及6种HLA血清型(B53、B58、B57、A3、A68和Cw12)限制,其中5种表位的单氨基酸变异频率大于50%.结论 我国HIV-1 CRF07_BC毒株Tat蛋白第一外显子CTL表位分布于不同功能区,并且存在氨基酸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1型(HIV-1)CRF01_AE重组毒株在浙江省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提取234例HIV-1感染者基因组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方法扩增gag部分基因片段,测定序列以后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 在扩增阳性并成功测序的192个序列中HIV-1CRF01 AE有81个,占42%,是浙江省HIV主要的流行毒株之一.系统进化树中存在3个bootstrap值>60的分支簇,其中MIX组包括47个序列,内部基因离散率为2.4%±0.7%,与参考株CM240的基因离散率为3.4%±0.5%;SEX组包括7个样本,组内基因离散率为3.0%±1.2%,与参考株的基因离散率为3.9%±1.0%;MSM组包括12个样本,组内基因离散率为2.8%±1.1%,与参考株的基因离散率为4.9%±0.6%,三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特征性氨基酸分析表明MIX组、SEX组、MSN组共享序列与国际参考株共享序列之间分别存在2个、4个和8个位点的差异.结论 浙江省内HIV-1 CRF01 AE流行株中主要存在三个进化簇,其中两个簇与广西来源株密切相关.CRF01_AE毒株在浙江省内主要以异性性途径和注射吸毒形式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收集HIV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中出现的不确定结果,统计分析各种带型的临床意义,为检验人员提供判定结果的方法和建议.方法 采集187份不确定实验结果和随访复检结果,以随访最终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各种带型出现的频度和阳性预测值,分析非特异性条带出现的频度和复检结果.结果 条带gp160、p24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2....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探讨其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 分别运用ELISA法及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EM患者未经手术治疗组(76例)、经手术治疗组(10例)及正常体检人员组(76例)血清标本中CXCL10及癌胚抗原CA125浓度;分离并体外活化EM患者组(10例)及正常体检人员组(1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法检测活化后PBMC培养上清液中CXCL10的分泌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PBMC的表面分化抗原3(CD3)及CXCR3表达、RT-PCR检测CXCR3基因亚群(CXCR3A及CXCR3B)的表达;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CXCL10水平,EM患者未经手术治疗组、经手术治疗组及正常体检人员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EM组与正常体检人员组比较:活化PBMC培养上清液中CXCL10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D3+/CXCR3+PBMC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EM组高转录表达CXCR3B亚群而正常对照组表达CXCR3A亚群。结论: EM患者的血清CXCL10缺陷表达可能是参与EM发病的免疫机制之一;EM患者PBMC对细胞活化信号具有有效的免疫反应性,但活化后的PBMC细胞表面高表达的是CXCR3B亚群、而非具有趋化效应的CXCR3A亚群,推测EM通过此种免疫逃逸机制而发病。  相似文献   
9.
EGF在实验组、对照组及未转染组灰度值分别为0.183±0.003、0.787±0.019及0.789±0.01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232,P<0.01);STAT3在实验组、对照组及未转染组灰度值分别为0.573±0.016、0.707±0.008及0.711±0.01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P<0.01).结论 CXCL10能在MCF-7细胞株稳定表达,且CXCL10能抑制MCF-7细胞VEGF及STAT3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流式微珠阵列法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及探讨STI571对Jurkat细胞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STI571诱导培养Jurkat细胞,流式微珠阵列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2、,IL-6、TNF-α,和IFN-γ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IL-2膜上受体(CD-25)和HLA-DR表达;结果STI571诱导Jurkat细胞IL-2、TNF-α表达且表达量呈浓度依赖形式升高,未检测到IL-6表达,CD-25和HLA-DR表达明显升高。结论STI571能诱导Jurkat细胞高表达Th1细胞因子和CD-25、HLA-DR,流式微珠阵列法能准确监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