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转导域介导BCR/ABL抗原对CML患者T细胞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蛋白转导域(PTD)介导的BCR/ABL抗原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作用。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PTD基因与CML b3a2 bcr/abl基因融合并原核表达。将纯化的PTD—BCR/ABL融合蛋白与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共孵育,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4^ 、CD8^ T细胞上活化抗原CD25的表达。结果:终浓度为100mg/L的PTD—BCR/ABL抗原体外刺激4d后,10例CML患者中,5例表现为CD8^ T细胞活化,2例表现为CD4^ T细胞活化,其中有1例CD8^ 和CD4^ T细胞同时活化;而作为对照的BCR/ABL抗原刺激组无一例表现为CD8^ 或CD4^ T细胞活化。结论:PTD能将外源性BCR/ABL抗原转导入抗原呈递细胞内,加工呈递后激活抗原特异性CD8^ 及CD4^ T细胞,为CML特异性CD8^ 、CD4^ T细胞的体外活化及细胞免疫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PTD介导蛋白通过血脑屏障及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HIV-1 TAT的蛋白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介导的大分子蛋白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作用及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方法:将纯化的PTD-BCR/ABL融合蛋白及伊文思蓝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制备全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TD-BCR/ABL融合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用伊文思蓝作为指示剂检测PTD对BBB开放的影响。结果:将其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在全脑组织细胞中均检测到PTD-BCR/ABL融合蛋,呈非特异性组织分布;全脑组织除无BBB区域外,余脑区均无伊文思蓝渗入,PTD不引起BBB的开放。结论:PTD可在体内特异性介导大分子蛋白通过血脑屏障,并在全脑组织细胞中分布,为肽类或蛋白类大分子药物通过BBB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ystern,CNS)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我们在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过程中 ,发现细胞周期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为探讨 RA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变化特点 ,进一步观察了 RA诱导 HL- 6 0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细胞周期的改变 .1 材料和方法1.1 细胞和细胞系 成人初治 M316 (男 10 ,女 6 )例 ,平均年龄 36 (13~ 5 1)岁 ,诊断符合 FAB分类诊断标准 .骨髓标本均取自髂后上棘骨髓穿刺液 ,RA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每周取材一次 ,至患者骨髓缓解为止 .正常对照 2 0例 ,取材于非血液病患者的正常骨髓 .HL - 6 0细胞系由军…  相似文献   
4.
初治与复发的急性白血病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英民  吴绒丽  杜娟 《医学争鸣》2001,22(3):F003-F003
0 引言 急性白血病 (AL )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 (MDR)的产生 ,MDR的产生与位于人类第 7号染色体长臂的多药耐药基因 (MDR1 )有关 ,MDR1 编码一种ATP依赖性的 P-糖蛋白 (P- gp) ,该蛋白的过度表达可导致细胞内的药物外流 ,而产生 MDR[1 ] .AL P- gp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告 ,但其表达与治疗结果的关系仍无一致意见 [2 ,3] .我们观察了 41例初治、复发及缓解期的 AL P- gp表达与预后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  AL病例共 41(男 2 3,女 18)例 ,年龄 13~ 6 3岁 ,初诊未经治疗的 AL 患者 17例 ;复发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期联合化疗对缓解期成人白血病患者是否有潜在的诱变性。方法 :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技术检测 44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 SCE率的改变。结果 :初治、复发的急性白血病 (AL)和 CML组患者 SCE频率明显高于 CR- AL 组和正常对照组 ;CR- AL 仍有少部分高 SCE病例 (5 / 16 ) ,而此类病例主要分布在接受联合化疗在 9个疗程以上的 CR- AL 的患者中 (3/ 6 )。结论 :初治、复发 AL 和 CML 患者存在着 DNA的损伤或 DNA修复机制缺陷 ,长期反复联合化疗可能引起部分病例 DNA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格列卫联合非清髓性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作用。方法:4例CML患者,采用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以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赛尼派、环胞素A等作非清髓性预处理的单倍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移植过程顺利,4例患者均植入成功,嵌合性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天数,16(10~21)d;血小板>20×109/L天数,10(4~15)d。3例发生Ⅰ~Ⅱ度皮肤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发生Ⅳ度皮肤慢性GVHD。1例+27d死于肺部感染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Ⅳ度皮肤慢性GVHD并发感染。2例无病存活(随访16个月仍健在),且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结论:非清髓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格列卫治疗CML,具有降低移植前白血病细胞负荷,抑制残留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供者完全嵌合状态的转变,增强抗移植物白血病(GVL)效应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蛋白转导结构域-bcr/abl融合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构建含蛋白转导结构域(PTD)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PCR扩增的CML bcr/abl基因片段,经DNA测序后,与合成编码PTD的DNA片段一起手稿质粒pET-16b,构建表达载体pEPb,转化大肠杆菌并进行了PTD-bcr/abl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结果 跨越bcr/abl断裂点的523bp的目的片段被有效地扩增,DNA序列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含PTD-bcr/abl融合基因的质粒与设计相同。PTD-bcr/abl融合蛋白在转化大肠杆菌获得了高效表达并纯化。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PTD-bcr/abl融合蛋白片段的基因表达产物,为进一步研究CML的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羊毛状小孢子菌病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毛状小孢子菌病16例报告钟白玉,唐书谦,叶庆佾,吴绒丽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630038)羊毛状小孢子菌为亲动物性皮肤癣菌,临床上不少患者发病与密切接触动物有关。现将本科1991年~1994年经猫、狗感染的16例羊毛状小抱子菌病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正> 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表现为白血病细胞的过度增殖、分化停滞、凋亡减少,其结果导致白血病细胞在体内大量积聚,Bcl—2是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调控基因,在某些血液肿瘤和恶性实体瘤中、Bcl—2基因的高表达与肿瘤耐药有关。我们应用免疫化学SABC—AP法检测了Bcl—2蛋白在59例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分析如下。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急性白血病59例(初治23  相似文献   
10.
TAT PTD-BCR/ABL SH3融合蛋白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凋亡诱导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HIV-1反式激活蛋白(TAT)的蛋白转导域(PTD)与BCR/ABL SH3结构域融合蛋白(PTD-BCR/ABL SH3)导入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细胞后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方法通过台盼蓝拒染法、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T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及凋亡细胞原位标记(TUNEL)等方法,测定了PTD-BCR/ABL SH3融合蛋白作用于K562细胞后细胞的增殖、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参数的改变. 结果≥5 μmol*L-1的PTD-BCR/ABL SH3融合蛋白对K562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苔盼蓝拒染法、细胞形态学、电镜超微结构、TUNEL原位杂交和FCM检测的观察证明,PTD-BCR/ABL SH3融合蛋白可引起K562细胞的凋亡和坏死;FCM检测显示该融合蛋白可将细胞阻滞在G2/M期. 结论 PTD-BCR/ABL SH3融合蛋白进入K562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凋亡和坏死,导致细胞增殖抑制. 这一结果可能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