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中转录调节因子c-Myb的表达对肺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Myb高表达的4T1乳腺癌细胞株,种植小鼠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检测实验动物肺转移情况,通过荷瘤抑制试验检测肺转移抑制效果。提取组织进行荧光PCR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利用Medisapiens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对c-Myb和Ccl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高表达c-Myb的荷瘤小鼠肺部转移灶明显减少,其中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受限。由数据库分析得出,c-Myb高表达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结论:乳腺癌中c-Myb的表达能够通过炎症因子Ccl2抑制肺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小鼠PD-1胞外段(ePD-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效应初步研究。方法应用小鼠脾细胞总RNA,采用RT-PCR克隆PD-1胞外段基因,将其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ePD-1,转化至E.coli DH5α,筛选阳性菌落,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ePD-1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同时通过蛋白质纯化仪纯化GST-ePD-1融合蛋白。利用流式细胞术和Alamar Blue法,检测纯化的PD-1胞外段融合蛋白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ePD-1,并在E.coli BL21(DE3)中获得了成功表达,利用蛋白质纯化仪得到纯化的GST-ePD-1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和Alamar Blue法结果均显示,不同浓度的融合蛋白作用于混合淋巴细胞,与阴性对照相比,可明显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地克隆、表达和纯化了小鼠ePD-1蛋白,纯化的重组蛋白可有效促进淋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克隆人PD-L1胞外区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及相应蛋白的抗体制备,为进一步研究PD-1/PD-L1通路及针对该通路进行疾病治疗和药物筛选奠定基础.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编码人PD-L1胞外区的基因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进行表达,用His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并验证结合活性.用纯化的hPD-L1胞外区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流式法检测抗体滴度及其特异性.结果 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PD-L1成功构建,并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诱导高效表达,得到的hPD-L1胞外区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正确.用纯化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免疫结合活性,抗体滴度可达105.结论 鉴定和纯化了原核表达的hPD-L1蛋白,制备的相应多克隆抗体能够检测真核细胞表达的hPD-L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D-1/PD-L1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透明质酸(HA)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9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同时选取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γ免疫计数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HA和BMP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检测,骨转移的诊断及随访通过SPECT以及其他影像方法或随访获得。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HA>48 ng/ml(97%)明显高于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未发生骨转移患者(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BMP2、4、5、6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未发生骨转移患者BMP2、4、5、6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及BMP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效果,方法较为简单,前期投入并不昂贵,患者检测的成本较低,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治和监测的工作,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主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1)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HIV感染机体的免疫细胞,导致CD4+T淋巴细胞损伤和数量的下降,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IV-1的调节基因Nef对ECV304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从而为分析HIV-1感染引起内皮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变化,以及为阐明Nef参与HIV-1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本实验室已经建立保存的HIV-1Nef基因在内皮细胞的稳定表达细胞株ECV304-Nef和其阴性对照细胞株ECV304 pcDNA 3.1(+),通过RT-PCR、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FCM和细胞黏附试验分析ECV304-Nef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RT-PCR、real-time PCR结果显示ECV304-Nef细胞ICAM-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为对照组的(4.3±0.2)倍;Western blot结果示ECV304-Nef细胞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FCM分析显示ECV304-Nef细胞和对照组细胞I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5.3±2.2)%和(12.5±0.8)%(P0.01),两组间ICAM-1表达有显著差异。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到ECV304-Nef细胞黏附的Jurkat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荧光仪定量分析结果显示ECV304-Nef细胞黏附的Jurkat细胞的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本实验证实了HIV-1Nef基因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小鼠可溶性PD-1(sPD-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效应初步研究。方法:应用小鼠脾细胞总RNA,采用RT-PCR克隆sPD-1基因,将其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sPD-1,转化至E.coliDH5α,筛选阳性菌落,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sPD-1转化至E.coli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同时通过蛋白质纯化仪纯化GST-sPD-1融合蛋白。利用流式细胞术和Alamar Blue法,检测纯化的sPD-1融合蛋白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sPD-1,并在E.coli BL21(DE3)中获得了成功表达,利用蛋白质纯化仪得到纯化的GST-sPD-1融合蛋白。流式细胞术和Alamar Blue法结果均显示,不同浓度的融合蛋白作用于混合淋巴细胞,与阴性对照相比,可明显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地克隆、表达和纯化了小鼠sPD-1蛋白,纯化的重组蛋白可有效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小鼠PDL1膜外区(简称mPDL-1 IgV)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表达和生物学活性。方法:提取小鼠脾细胞总RNA,采用RT-PCR克隆mPDL-1 IgV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mPDL-1 IgV,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同时纯化mPDL-1 IgV蛋白,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从小鼠脾细胞总RNA中成功获得mPDL-1 IgVcDNA克隆,重组质粒pET28a(+)/mPDL-1 IgV构建正确。转化pET28a(+)/mPDL-1 IgV的E.coli BL21(DE3)成功诱导性表达重组小鼠PDL-1胞外区蛋白,并纯化mPDL-1 IgV蛋白,对其进行了复性和浓缩,复性后的蛋白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地克隆、表达和纯化了小鼠PDL1胞外区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HIV-1P24蛋白及单克隆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HIV感染。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24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E.coli表达并纯化HIV-1P24蛋白。以纯化P24蛋白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制备能产生P24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Wes ternblot、ELISA技术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建立检测P24蛋白含量的ELISA竞争法。结果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E.coli中能高效表达P24蛋白,从杂交瘤细胞中选取能稳定分泌P24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竞争法检测HIV-1阳性的血清中P24蛋白含量与病毒载量显著相关。结论 P24蛋白及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成功制备,并建立了检测P24蛋白含量的ELISA竞争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伯基特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哺乳期伯基特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双乳肿大明显,肝功能及肾功能实验室检测均正常。PET-CT结果示:双侧乳房巨大,放射性弥漫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0.8,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不除外伯基特淋巴瘤。病理结果示:胶原纤维组织中见多量肿瘤细胞弥漫增生浸润,可见明显"星天"现象,骨髓细胞学、免疫学、形态学及蛋白水平标志均符合伯基特淋巴瘤改变,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基因位点易发生断裂,支持伯基特淋巴瘤。经CHOP方案化疗后患者病变明显改善,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低,发展速度快,应提高认识并及时临床处理,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