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透射电镜对大鼠延髓中央管室管膜作了观察,发现延髓中央管室管膜存在构造分区,即中央管背侧部室管膜细胞与腹侧部室管膜细胞在分布和排列上有差异。在延髓中央管内靠近室管膜细胞表面见有许多神经末梢和“末梢样”结构。有的神经末稍可与室管膜细胞形成突触联系,推测延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特别是背侧部的室管膜细胞在信息的感受和传递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题词     
再接再动为戏阂"曦掌辛J业茄友承作少之人贡献亿念阂步侈宇肉”﹃‘令个舟 4,J刊.一t周匀 卢沁夸题尽目外医誉内研营奋呼.>潮列,调午诚皮 扁祖叙在过去二碑未取铸尧拜权杯‘姜‘上,‘全嵘次更进一多,向甲甲件万万J,,斯、更先进的考介杯大研、人‘“下。‘J,,公.兹衷奋挂拉,国外研无残个?一,‘偏,;,。科穿水斗熊使我!到刃日节灯_”!.:-几.“、‘公执他共先止叉伏岁乙声(卜八J~·:一水千.题词@彭文伟$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山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传染病学家 @卢光启$中山医科大学!校长生理学家~~…  相似文献   
3.
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研究大鼠脑中催产素(OT)和加压素(VP)免疫反应性物质的分布。阳性细胞主要局限于下丘脑,而阳性纤维则广泛分布于下丘脑和脑干等部位。OT和VP的分布情况有差别。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大细胞后部,VP阳性大细胞明显比OT大细胞密集;同样,在向正中隆起方向行走的阳性纤维束中,VP纤维也占大多数。而在室旁核尾部的小细胞内侧部,中小型OT阳性细胞比VP细胞密集;并且,在脑干的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迷走背核、疑核、臂旁核和蓝斑核中,OT阳性纤维也占主要地位。 实验结果提示,下丘脑的OT和VP能神经元除参与垂体后叶内分泌外,还可能直接支配一些脑干内脏核。推测在一般正常生理状态下,垂体后叶的VP分泌可能比OT分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OT则可能在充当神经递质或调制物,参与下丘脑对脑干内脏核的调节中有更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迷走背核的中枢传入来源及其肽能递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自学为主”和“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六年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为主”和“讲授为主”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性实验,六年中两班教学要求和学习条件相同,唯自学班讲课时数减少约50%,18门课程30次考试的结果表明两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无显著差异。说明精选讲课内容,适当减少讲课时数,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自学是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化ABC法作大鼠脑内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OM)免疫反应性物质定位。观察到SP阳性细胞和纤维存在于下列部位:①边缘前脑和脑干内脏核:岛叶皮质、终纹床核、杏仁中央核、室旁核、弓状核、孤束核、中缝大核和外侧网状核;②边缘中脑:脚间核、被盖腹核和被盖背核;③尾壳核-苍白球-黑质系统;④一些与视觉、听觉或平衡觉有关的核团。SOM阳性细胞最集中的部位是下丘脑室周区;SOM阳性纤维则广泛分布于以上的所有部位。结果认为脑内的SP细胞、SP纤维和SOM纤维存在于4个调节系统中:①内脏内分泌调节系统;②情绪记忆调节系统;③锥体外运动系统;④视觉、听觉和平衡觉调节系统。SOM细胞也明显集中于内脏内分泌调节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走传入纤维与DNV中的胃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可直接形成突触联系。同时还证实了DNV中胃运动神经元树突可伸入Sol内并与其内的胃迷走感觉纤维形成突触联系,因而认为胃迷走-迷走单突触反射弧可能存在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8.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结合免疫组化定位的双标法,观察大鼠迷走背核(DMN)的中枢传入来源和位于这些神经通路的肽能递质。(1)将麦芽凝集素结合HRP(WGA-HRP)注入DMN脑区后,见HRP逆行标记细胞位于:①脑干: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小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臂旁核、被盖背核及蓝斑;②边缘前脑:下丘脑室旁核(PVH)、杏仁中央核、终纹床核和岛叶皮质(IC)。(2)部分切片继续进行免疫组化反应,观察HRP和肽共存的双标细胞。在PVH的尾侧部见辣根过氧化物酶-催产素(HRP-OT)/加压素(VP)/生长抑素(SOM)/P物质(SP)双标细胞。IC有少量散在分布的HRP-SOM/SP双标细胞。结果提示:(1)DMN接受各级中枢的传入,其中起自PVH和IC部分投射中含SOM、SP和/或OT、VP免疫反应性物质;(2)边缘叶皮质对DMN的调节可能至少通过两条途径:①起自IC到DMN的直接通路;②以皮质下核和/或网状结构等为中介的间接通路。  相似文献   
9.
10.
大鼠胃迷走感觉纤维的中枢投射——光镜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走传入纤维与DNV中的胃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可直接形成突触联系。同时还证实了DNV中胃运动神经元树突可伸入Sol内并与其内的胃迷走感觉纤维形成突触联系,因而认为胃迷走一迷走单突触反射弧可能存在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