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指尖断指再植术。方法:临床对12例17指指尖断指进行再植术。年龄3岁2月-45岁、食、中、环指1例,中、环指3例,拇指3例,示指3例,小指2例。按田万成分类法,I型10指,Ⅱ型5指,Ⅲ型2指。切割切9例13指,冲床伤1例2指,电锯伤1例1指,钢丝勒伤1例1指。完全离断11例16例,不全离断1例1指。吻合指动脉弓10指16条血管,吻合指动脉弓分支7指7条血管,吻合掌侧皮下静脉7指7条,动静脉转流建立静脉回流1例1指,未史合静脉者10指,吻合两条神经者12例16指,共吻合神经33条。结果:成活15指,部分成活1指,坏死1指。随访12例,随访2个月-2年。14指外观丰满、色泽、温度正常,指甲生长良好,指手两点分辨觉4-7mm,外观良好,功能正常。结论:指尖再植通过吻合血管建立组织循环,能获得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恢复,应力争再植,对特殊职业者和年轻患者最具意义。  相似文献   
2.
Barton骨折脱位是指通过桡骨远端部分关节面的边缘骨折 ,且腕关节伴随楔形骨折块向掌侧或背侧产生脱位或半脱位分别称为掌侧或背侧Barton骨折脱位。我院自 1997年以来 ,共收治该骨折 41例 ,其中非手术治疗 10例 ,手术治疗 3 1例 ,经随访观察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41例中 ,男 3 0例 ,女 11例。年龄 18~ 62岁 ,平均 3 0岁。右侧 2 8例 ,左侧 13例 ,骑车跌倒 2 0例 ,滑倒 5例 ,车祸 13例 ,坠落伤 3例 ,掌侧型 2 6例 ,背侧型 15例。骨折块合并桡骨茎突骨折者 10例 ,粉碎者 2 0例 ,下尺桡关节分离 5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11例 ,合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4月,应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41例45指,其中男性32例,女性9例;年龄17~57岁,平均37岁。41例患者45指均有指骨外露,缺损面积1.8cm×1.5cm~3.0cm×2.5cm。皮瓣切取范围2.0cm×1.8cm~3.2cm×2.8cm。皮瓣旋转点于远指间关节以近,逆行旋转覆盖指端缺损区。结果 45指皮瓣均成活。39指随访5~20个月,平均12.5个月,皮瓣颜色、皮肤质地及弹性良好,外形佳,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mm,皮瓣供区外观满意,手指运动功能满意。结论指背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不伤及指间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皮瓣蒂携带皮条,旋转弧度大,成功率高,疗效满意,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前臂组织缺损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设计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并初步临床用于修复前臂组织缺损与功能重建.方法 对2例前臂外伤后屈、伸肌群缺损的患者,设计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覆盖前臂皮肤和肌肉缺损,重建运动功能.结果 术后2例皮瓣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1例为6个月,1例为14个月.肌电图募集反应为单纯相和混合相,静息电位为正向电位和纤颤电位;1~5指指屈肌力恢复至2级1例,但不能抓握,不能对指;恢复至4级1例,可部分伸直掌指关节.结论 股前外侧肌的血管神经蒂长、恒定、粗大,可以制成分叶肌皮瓣,是覆盖肢体创面重建运动功能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肢体严重创伤导致组织缺损时,受区局部条件对组织移植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于肢体严重碾压伤、高能量撞击伤导致的四肢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感染64例,于伤后15~62 d,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1例.危象发生时间为术后4~66 h.手术探查发现动脉吻合口栓塞6例,动、静脉吻合口同时栓塞3例,静脉吻合口栓塞1例,动脉痉挛1例.血管危象的发生率高达17.18%.回顾分析发现,11例发生血管危象者,在组织移植手术时均存在,组织缺损区域周围软组织水肿,受区血管束与周围组织、血管与其形成束的结缔组织间存在粘连.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9例,部分成活1例,坏死1例.皮瓣坏死区采用换药和皮片移植治愈.伤口愈合时间14~136 d.随访3~15个月,皮瓣颜色、温度、毛发生长均正常,移植皮片色素沉着明显.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结论 肢体严重损伤后,损伤区域及周围的软组织和主干血管有明显创伤反应,是组织移植修复时血管危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肢体严重创伤导致组织缺损时,受区局部条件对组织移植修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于肢体严重碾压伤、高能量撞击伤导致的四肢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感染64例,于伤后15~62 d,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1例.危象发生时间为术后4~66 h.手术探查发现动脉吻合口栓塞6例,动、静脉吻合口同时栓塞3例,静脉吻合口栓塞1例,动脉痉挛1例.血管危象的发生率高达17.18%.回顾分析发现,11例发生血管危象者,在组织移植手术时均存在,组织缺损区域周围软组织水肿,受区血管束与周围组织、血管与其形成束的结缔组织间存在粘连.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9例,部分成活1例,坏死1例.皮瓣坏死区采用换药和皮片移植治愈.伤口愈合时间14~136 d.随访3~15个月,皮瓣颜色、温度、毛发生长均正常,移植皮片色素沉着明显.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结论 肢体严重损伤后,损伤区域及周围的软组织和主干血管有明显创伤反应,是组织移植修复时血管危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越来越多见,由于血管撕脱呈缎带样,神经撕脱呈鼠尾样,再植难度大,曾被列入断指再植的相对禁忌证,自Pho等[1] 1979年报道应用血管、神经、肌腱转位行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获得成功后,应用此方法再植成功报道较多.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我科对21例21指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应用腕掌侧静脉游离移植桥接于桡动脉鼻烟窝深支与拇指尺侧固有动脉之间,桡神经浅支及掌背静脉转位吻合重建拇指血运及感觉,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改良背阔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严重的小腿创伤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10月,收治24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严重的软组织、血管和(或)神经损伤,小腿无可与游离组织瓣相吻合的血管,不同程度的骨质、肌腱外露和(或)骨髓炎.软组织缺损范围6.5 cm × 10.0 cm~18.0 cm×25.0 cm.患者术前病程1个月~1.5年.应用大小8.0 cm×12.0 cm~20.0 cm×27.0 cm的背阔肌游离皮瓣修复缺损,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远端为蒂,其近端与胸背动脉吻接,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与胸背动脉伴行静脉吻接.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 结果 术后2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无1例出现血管危象,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术后2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2.5年,平均1.6年.皮瓣外形、质地、厚薄及色泽均较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 ~ 20 mm,平均16.6 mm. 结论 对于小腿同侧无可供吻合血管的严重组织缺损时,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远端为蒂,其近端与背阔肌皮瓣的胸背动脉吻合,胸背动脉伴行静脉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吻合的方法来修复.  相似文献   
9.
1979年10月~1997年4月,我们采用17种皮瓣肌皮瓣对454例手与前臂损伤进行了修复。454例中,皮瓣肌皮瓣坏死6例,占1.32%,成活率达到98.68%,疗效满意。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共454例,男345例,女109例,年龄8~65岁。致伤原因:各种机器绞伤158例,压砸伤37例,火枪伤10例,交通伤151例,刀砍伤10例,玻璃切割伤25例,挤压撕脱伤55例,烧伤烫伤8例。皮肤缺损面积:1.5~28.0cm×2.0~34.0cm。其中,手指损伤208例,手背皮肤缺损伴掌骨缺损3例,手部皮肤缺损伴手指或手指皮肤缺损17例,前臂皮肤、肌肉缺损8例,其余218例均为前臂背侧、腹侧或手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腕钩骨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 男, 30岁。体格检查:右腕尺背侧有直径约1.5 cm的隆起包块, 局部无红肿, 压痛明显;肿物触之质硬, 局部皮温不高, 无异常活动及骨擦感。右腕关节屈曲正常, 背伸70°。右腕关节正位X线片示钩骨变形, 中心大面积囊变, 仅存薄层软骨下骨。CT冠状面重建示右腕钩骨边界清楚的溶骨性改变, 其内可见骨嵴。冠状面MRI示右腕钩骨T1WI、T2WI呈混杂信号。入院诊断为右腕钩骨肿物。手术活检可见钩骨背侧皮质变薄, 呈深蓝色;骨皮质质软, 用手术刀可轻易划开。开窗后可见钩骨内充满暗红色软组织及血液, 骨质破坏, 残存部分游离松质骨块。组织病理学报告为动脉瘤样骨囊肿。二期手术行右腕钩骨摘除, 取髂骨植骨于原钩骨位置, 克氏针固定;予头钩关节及第4、5腕掌关节融合。术后石膏固定6周。随访15个月, 无复发。既往文献中涉及腕骨ABC很少, 均为个案报告。腕部ABC主要发生在年轻人群, 超过75%的病例发病年龄低于30岁。主要表现为腕关节疼痛, 部分病例伴有局部轻度肿胀, 腕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患侧手握力减弱。X线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