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微波消融(MWA)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自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MWA治疗SHPT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5.0软件分析MWA治疗SHP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249例SHPT患者。与消融前相比,MWA后1天[加权均数差(WMD)=1 142.04,95%CI(783.03, 1 501.06),P0.001]、1周[WMD=859.85,95%CI(758.97,960.74),P0.001]、1个月[WMD=800.29,95%CI(687.12,913.47),P0.001]和6个月[WMD=857.09,95%CI(746.07,968.11),P0.001]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均显著降低;MWA后1天[WMD=0.39,95%CI(0.33,0.45),P0.001;WMD=0.29,95%CI(0.16,0.41),P0.001]和1周[WMD=0.23,95%CI(0.02,0.43),P0.05;WMD=0.31,95%CI(0.02,0.61),P0.05]钙和磷水平均下降。MWA后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20%[效应量(ES)=0.02,95%CI(-0.00,0.05),P0.05],低钙血症发生率为21.69%[ES=0.60,95%CI(0.39,0.81),P0.001],声音嘶哑发生率为5.62%[ES=0.06,95%CI(0.03,0.09),P0.001],血肿发生率为1.61%[ES=0.03,95%CI(-0.01,0.06),P=0.095]。结论 MWA治疗SHPT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鞘瘤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确诊的胃肠道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共收集19例患者,年龄范围45.0~70.0岁,其中女性占68.4%(13/19)。临...  相似文献   
3.
张蓉  程妍  单虎  伍洁  刘冬  王雪  阎春英  张军 《现代肿瘤医学》2020,(24):4266-4271
目的:探讨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患者血清中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肿瘤组织病理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脂联素是否通过调节食管组织炎症而参与抑制肿瘤的进展。方法:收集25例健康人、23例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患者和18例EAC患者。登记临床病例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和TNF-α、IL-8、IL-6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进行HE染色观察食管组织局部炎症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BE组、EAC组三组间相比较发现,随着食管病变的加重,食管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越明显,同时检测到血清中TNF-α、IL-8、IL-6水平逐渐升高,相反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脂联素水平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结论:EAC发病过程中,食管局部炎症反应逐渐加重,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而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知,低脂联素血症可能与EAC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的慢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邻近甲状腺被膜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PTMC患者,病灶均单发,最大径≤1.0 cm,距相邻甲状腺被膜最短距离≤2 mm。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病灶大小及有无复发、转移。结果 141个病灶均一次性完全消融。术后5例(5/141,3.55%)因喉返神经损伤出现轻微发音异常,术后3~6个月自行恢复。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9~64个月,期间97例(97/141,68.79%)病灶完全消失、44例(44/141,31.21%)病灶明显缩小;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邻近甲状腺被膜PTM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侵犯被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合并被膜侵犯的单发PTC患者,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病灶大小,评估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对72个病灶均一次性完全消融,技术成功率100%。2例(2/72,2.78%)出现声音嘶哑,分别于术后4、6个月自行好转。随访9~36个月,于6、9、12、18、24、30及36个月分别有2、13、19、6、2、6和2个病灶消失,消融后36个月病灶消失率69.44%(50/72);期间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出现新发病灶、颈部淋巴结转移各2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MWA治疗侵犯被膜的PTC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与静脉血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整群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经病理科诊断手术的129例原发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肘静脉血5 mL及60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用PCR-DNA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突变情况。结果①癌组织KRAS突变率为39.53%(51/129),静脉血KRAS突变率为32.56%(42/129﹚。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率比癌组织的低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正常组织无基因突变。②KRAS基因有7种突变类型,12密码子为主要突变占78.43%(40/51)。③癌组织与静脉血野生型与突变型整体的一致率为89.92%(116/129),一致性较高(K=0.783)。结论结直肠癌组织KRAS基因突变与静脉血高度一致,在肿瘤组织无法获取的情况下能代替其作为检测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肌内膜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1例少见的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肌内膜增生症,通过回顾临床信息、组织形态特点,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患者女性,30岁,间断性右下腹痛6个月余。以克罗恩病治疗无效,随后手术切除右半结肠。术前活检见固有层纤维素沉积及黏膜下层“动脉化”毛细血管;手术标本发现肠系膜侧显著的中小静脉肌内膜增生,部分静脉腔显著狭窄或闭塞,弹力纤维染色提示内膜下弹力纤维增生紊乱,考虑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肌内膜增生。结论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肌内膜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结肠炎,确诊依赖手术标本肠系膜中小静脉肌内膜的增生,活检标本内皮下纤维蛋白沉积和毛细血管“动脉化”或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MWA)与手术切除(SR)治疗孤立性T1N0M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MWA(MWA组,n=364)或SR(SR组,n=364)治疗的728例孤立性T1N0M0期PTC患者,比较组间治疗相关及术后随访资料,对比MWA与SR疗效。结果 MWA组与SR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3(14,38)min及72(33,180)min,术中失血量为2(1,5)ml及10(8,3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3)天及2(1,6)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WA组16例疾病进展,包括局部复发1例、新发PTC 12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SR组15例疾病进展,包括新发PTC 11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组间疾病进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P>0.99)。至随访期末,MWA组T1期PTC肿瘤缩小率为89.45%~100%,肿瘤消失率为70.60%(257/364);T1a期肿瘤消失率显著高于T1b期PTC(P<0.05)。结论 MWA治疗孤立性T1N0M0期PT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与SR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早产儿院外规范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改善母子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分析早产儿院外规范化管理模式实施依从性、早产儿院外规范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母子生存质量及早产儿院外规范化管理模式实施后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 A组早产儿院外规范化护理模式实施后的依从性显著高于B组(P0.05),且A组早产儿院外规范化护理模式实施后母子生存质量情况显著高于B组,在后遗症发生人数、发育不良(脑瘫)对比上(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P 0.05),同时A组早产儿院外规范化管理模式实施后,影响护理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和育儿知识缺乏、育儿观念落后、心理因素和求医条件限制四项因素相关。结论早产儿院外规范化管理模式实施后,对于母子生存质量改善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可以提升母子生存质量,同时也可以为早产儿护理提供帮助,对于后遗症预防、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和发育不良(脑瘫)的控制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掌、蜘蛛痣和乳房发育三联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男性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成年男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2和T水平,分析E2、T和E2/T比值与三联征发生的关系。结果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T水平明显降低,Child B和C级患者分别为10.0±8.0和7.5±9.8nmol/L,与正常对照组(26.8±6.3nmol/L)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2/T比值明显升高,Child A、B、C级分别为4.5±2.8,11.0±8.8,16.7±11.2,与正常对照组(2.3±3.5)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2水平在有无“三联征”发生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水平在蜘蛛痣(+)组和(-)组分别为7.3±6.0nmol,L和17.0±9.2nmol/L,乳房发育(+)组和(-)组分别为3.7±2.4nmol/L和15.6±8.8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2/T比值在肝掌(+)组和(-)组分别为13.9±10.5和5.5±3.6,蜘蛛痣(+)组和(-)组分别为14.7±9.8和4.8±3.5,乳房发育(+)组和(-)组分别为19.9±9.7和5.7±4.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紊乱,血清T水平和E2/T比值的紊乱程度与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程度有明显的关系,“三联征”的发生与血清E2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E2/T比值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