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哮喘症患儿白细胞介素-4(IL-4)近侧启动子区进行克隆并分析其DNA序列的多态性。方法:对40名有明显家族及过敏史哮喘患儿和10名正常儿童,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扩增、筛选IL-4近侧启动子片段,进一步构建正常对照和异常条带PCR产物的重组质粒pIL-4-Jx2,并用双脱氧链终止法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在对40名患儿SSCP分析中发现了7组异常条带。DNA测序结果显示有4外变异位点于已知的调控元件之内或毗邻位点,1名病人-229位C被A所替代,该变异恰好位于IL-4正性调节元件-I(PRE-I)之内;2名病人负性调节元件-Ⅱ(NRE-Ⅱ)毗邻C被T所替代,TATA框前增加1个G;1名病人STAT-6元件附近缺少了ATTTT五碱基核苷酸。结论:过敏性哮喘患儿IL-4近侧启动子区DNA序列存在多态性,这可能与IL-4基因异常表达及哮喘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IL-4基因修饰诱导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及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 4(IL 4)基因修饰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及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人IL 4基因导入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 (HepG2 )细胞。台盼蓝拒染、瑞氏染色、放射免疫测定、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人IL 4基因修饰后细胞形态、甲胎蛋白合成以及原癌基因c fos、c jun、c myc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 /PI双染色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及凋亡调控基因p5 3、bcl 2的蛋白表达。结果  (1)人IL 4基因修饰较空载体修饰及野生型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G0 /G1期阻滞 ,甲胎蛋白分泌量及原癌基因c fos、c jun、c myc表达降低 (P <0 .0 0 1)。细胞在形态及功能上趋向正常肝细胞转化 ;(2 )较空载体修饰及野生型HepG2细胞 ,IL 4基因修饰后部分细胞形态上出现核固缩等典型凋亡细胞的特征 ,流式细胞仪亦检测到 18.5 %± 4.7%的凋亡细胞 ;(3)人IL 4基因修饰增加p5 3而抑制bcl 2表达 (P <0 .0 5 )。结论 人IL 4基因修饰可诱导肝母细胞的凋亡及分化 ,诱导凋亡细胞可能与上调p5 3蛋白及抑制bcl 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粘附分子在川崎病血管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儿童常见的血管炎综合征 ,重者可导致冠状动脉严重并发症[1] 。川崎病血管损伤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被阐明 ,本研究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sendothelialcell,HUVEC)培养模型 ,探讨粘附分子在免疫炎性介质介导的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对象川崎病患儿 30例 ,年龄 1~ 4岁 ;分为AB两组 ,A组 2 0例 ,B组 10例。所有病例取血检测时均未接受抗炎治疗 ,病程在 8周内 ,诊断按日本川崎病研究会制定的标准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修饰瘤苗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机制。方法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PL-IL-4-SN将人IL-4基因导入神经胶质瘤系SHG44细胞,以IL-4基因修饰瘤苗和野生型瘤细胞作刺激细胞诱导CTL反应,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查瘤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1)IL-4基因修饰诱导瘤细胞表达MHC-Ⅱ类抗原、B7-1及ICAM-1等免疫刺激分子,对MHC-I类抗原表达无影响,其瘤苗诱导的CTL杀伤活性为野生型瘤细胞的7倍(P<0.01)。(2)加入抗IL-4单抗可完全阻断IL-4诱导的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IL-4基因修饰瘤苗诱导CTL反应时培养上清可检测到大量IL-2的产生。抗IL-4或抗细胞表面分子单抗可降低IL-2产生及抑制CTL反应。结论 IL-4基因修饰可能是通过诱导MHC-Ⅱ类抗原等表面分子表达,促进IL-2的产生从而增强CTL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发现T细胞介导的免疫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已有多个独立的研究小组从再障患外周血及骨髓中成功分离出能引起造血功能衰竭的致病相关性T细胞克隆,并证实其表型为CD4^ T细胞,但这些T细胞异常增殖、活化及抑制机体造血功能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我们通过改良抑制消减杂交的方法,建立CD4^ T细胞的差异基因表达库,为揭示再障病理损伤的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放射损伤后Notch信号的表达。方法应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放射损伤模型,采用RT-PCR检测了小鼠骨髓基质细胞Notch1、Jagged1、Hes1基因的表达。结果正常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未见Notch1受体、Notch1配体Jagged1、Notch通路活化的下游基因Hes1mRNA的表达,给予^60Coγ射线照射后2h即可见上述基因的表达,照射后4h达高峰,8~12h恢复正常。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γ射线作用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后有Notch通路的活化。Notch通路参与了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放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研究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脑发育异常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BABL/c胎鼠NSC,用含LacZ报告基因的重组小鼠巨细胞病毒RM461感染NSC,X-gal染色监测感染过程,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PCR检测受染细胞及培养上清中病毒DNA及观察培养上清接种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的细胞病变效应,了解RM461对NSC的感染情况。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细胞比率,研究RM461对N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RM461感染NSC48h后细胞出现肿胀、体积增大、神经球边缘的细胞发生脱落和死亡,细胞形态的改变随感染复数(MOI)的增加而更加明显;X-gal染色,24h受染细胞即可出现阳性改变,48h达高峰;RM461感染72h时,受染细胞及培养上清中病毒DNA呈阳性,培养上清接种到MEF后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下受染细胞胞浆中存在病毒颗粒,细胞器肿胀明显;RM461可明显抑制NSC的增殖和分化,当MOI为1时,分化培养2d,感染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7.4±1.6)%和(8.9±0.8)%,远较未感染组[分别为(50.3±1.8)%和(23.4±1.3)%]低(P<0.01),且GFAP和NSE阳性细胞比率随MOI的增加降低更加明显。结论RM461可感染体外培养的NSC,并能形成产毒性感染;RM461可明显抑制NS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导致干细胞死亡,这可能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脑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胚胎干细胞及其在移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能在体外不断被扩增的特点,自发现起就受到生命科学领域关注。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及人ES应用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胚胎干细胞及其在移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能在体外不断被扩增的特点,自发现起就受到生命科学领域关注。本文综述了胚胎于细胞的来源,生物学特性,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及人Es应用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致病相关基因筛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筛查MCNS相关致病基因,为揭示MCNS的发病分子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线索。方法原发性MCNS患儿7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7例,Trizol法抽提PBMC总RNA;采用人类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MCNS及正常健康儿童PBMC基因mRNA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部分基因转录水平,鉴定芯片相关检测结果。结果在33 000个基因转录本中,有969个转录本在MCNS患儿PBMC中存在表达差异,其中表达上调552个,表达下调417个。RT-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较为一致。结论采用人类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可快速有效地检测MCNS患儿PBMC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进而证实MCNS的发生、发展是涉及多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