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SHBWR汽液平衡方程、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假定每个催化床层为-全混流反应器,建立了碳三催化蒸馏选择加氢数学模型,利用二阶P-K算法进行收敛计算。提出了给反应速率方程添加收敛引子,结合“向上逐层累加”法使模型收敛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推导出Lewis的第二、第三种情况下,即塔板上液体为活塞流、板间汽相不混合时,具有雾沫夹带的汽相Murphree板效率E_(MV)计算式。并在没有雾沫夹带条件下,分别还原为相应情况下的Lewis推导的板效率计算式。讨论了E、λ_0等变量在一定范围条件下E_(MV)、E_(MV)/E_(MV),及E_(MV)等随雾沫夹带率e_0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石化齐鲁公司胜利炼油厂常三线油为Z原料,昌邑石化混合柴油为C原料,以工业精制剂QLH-03 B为催化剂,在20 m L固定床加氢试验装置上进行柴油加氢脱硫(HDS)动力学研究。通过考察反应温度对HDS的影响,建立了柴油HDS动力学模型;通过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方程拟合,求出反应表观活化能。以260万t/a伊朗德黑兰炼油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根据原料性质和反应条件预测产品硫含量或各段反应器进出口温度,可用于预测和指导工业生产操作。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催化蒸馏技术在蒸汽裂解C3馏分选择加氢过程中的应用,介绍了研制高活性、高选择性且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的填料型选择加氢催化剂的过程,进行了催化剂流体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关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催化蒸馏对蒸汽裂解C3馏分进行选择加氢处理具有丙烯收率高、催化剂上不易结焦、稳定性好、过程容易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QJH-01/QJH-02加氢催化剂在恒源石化制氢装置高烯烃原料变温—绝热加氢和有机硫氢解工艺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运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组合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和稳定性,抗工况波动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抗甲烷化反应能力;装置运行平稳,满足高烯烃原料制氢装置中变温—绝热加氢脱硫的净化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型垂直筛板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φ100锥顶帽罩和φ80喷嘴形升气孔新型垂直筛板进行了实验研究,求得了升气孔气速、筛孔直径及清液层高度等因素与液体提升量、雾沫夹带量、点效率及板效率等的关系,提出了液体提升量与雾沫夹带量的关联式。实验证明,其对喷传质的点效率明显高于无对喷传质的点效率。  相似文献   
7.
催化裂化C5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除杂质后催化裂化汽油中C5馏分为原料,S-54型大孔磺酸正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将C5馏分与甲醇进行醚化反应制备了甲基叔戊基醚。结果表明,在压力为1.2 MPa,甲醇/叔戊烯(摩尔比)为1.0~1.2,空速为3.0 h-1,反应温度为70.0~80.0℃的条件下,叔戊烯转化率约为60%。  相似文献   
8.
对胜利蜡油一段法缓和加氢裂化过程,提出了四集总动力学模型,用修正停留时间的方法正确处理了加氢脱氮与加氢裂化之间的关系,并对雪弗龙加氢裂化动力学模型进行扩展,使其可以应用于一段法缓和加氢裂化过程。由实验数据求出了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聚合工艺路线,催化剂体系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低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合成开发情况,在不同的聚合反应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对不同聚合反应催化剂(主要是AlCl3和BF3)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不同低分子量聚异丁烯的用途。并对国内聚合研究的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上研究了一种C3馏分液相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在不同的空速、温度、氢炔比条件下测定了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探讨了C3液相选择加氢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试验数据回归出了宏观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