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晶间腐蚀是诱导奥氏体不锈钢产生破坏的主要原因,而晶粒度对晶间腐蚀速度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在敏化温度和固溶处理温度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利用草酸电解腐蚀法观察金相组织,并评定其晶粒度大小,通过极化曲线腐蚀实验,比较了奥氏体不锈钢晶粒度对晶间腐蚀速度地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其晶粒大小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大。随着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的晶粒粗大,其晶粒度越小,奥氏体晶粒的晶间腐蚀的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姜油树脂组成与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姜油树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萃取物的成分,并按其结构和功能分类;对萃取物的折光率、旋光性、在不同植物油的溶解性能、感官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常规的生姜溶剂萃取物也进行了以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姜油树脂挥发油组分占51.372%,姜辣素类组分占41.936%;而溶剂萃取姜油树脂挥发油组分占11.326%,姜辣速类组分占59.94%;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不仅能萃取生姜中的姜辣素组分,还能更大程度的保留生姜中的挥发油组分;超临界流体萃取姜油树脂在植物油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能很好的保持鲜姜原有的风味,适于进一步加工成食品添加剂,保健品等.  相似文献   
4.
柠檬酸铵对丙三醇无氰镀铜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玥  郭晓斐  林晓娟  冯立明 《表面技术》2006,35(4):40-41,45
为取代氰化镀铜工艺,通过极化曲线分析、赫尔槽试验及镀层、镀液性能测试,研究了添加剂柠檬酸铵对丙三醇碱性无氰镀铜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铵的加入可提高镀液稳定性, 增大阴极极化作用,可使阴极电流密度范围扩宽到0.11~1.54A/dm2,阴极电流效率高达95.6%,所得镀层细致、均匀、结合力好,为取代氰化镀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生姜中姜辣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晓斐  杜爱琴  杜爱玲 《山东化工》2007,36(4):34-36,40
Folin酚试剂与姜辣素中的酚基可发生蓝色显色反应。以香草醛为标准样品,用均匀设计法安排实验,考察了Folin酚法测定姜辣素含量的实验中各实验条件对显色反应的影响。以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作为判据,在680nm的条件下进行光度测量,得到了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制作的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9。用此工作曲线测定姜辣素的含量,所得结果重现性良好。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产品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晶间腐蚀是诱导奥氏体不锈钢产生破坏的主要原因,而晶粒度对晶间腐蚀速度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在敏化温度和固溶处理温度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利用草酸电解腐蚀法观察金相组织,并评定其晶粒度大小,通过极化曲线腐蚀实验,比较了奥氏体不锈钢晶粒度对晶间腐蚀速度地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其晶粒大小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大.随着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的晶粒粗大,其晶粒度越小,奥氏体晶粒的晶间腐蚀的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7.
李森  许斌  郭晓斐  王豪 《工具技术》2011,45(3):12-16
本文对以HBN为原料静念高温高压法合成CBN时的转变机制进行了简要综述.重点介绍了两种流行的转变机制,讨论了BN有序度、合成块断口形貌和CBN表面覆盖的薄膜与两种转变机制的关系;还介绍了一种新的转变机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静态高压法合成HBN的转变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镀锌层三价铬钝化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斐  王玥  孙华  王璐  修先文 《材料保护》2012,45(2):35-37,48,85
为了提高镀锌钢板的耐蚀性,采用三价铬钝化液对镀锌层进行了钝化处理。研究了钝化工艺参数对钝化膜外观和耐蚀性的影响,确定了三价铬钝化最佳工艺。测试表明:制备的钝化膜的耐蚀性与六价铬钝化膜相当。通过SEM,EDS,XRD和极化曲线分析了膜层的形貌、成分及耐腐蚀性能。结果显示,钝化膜主要含有ZnO,FeCr,ZnCrxOy等物质,这些物质构成了平整致密的膜层保护金属基体,从而提高了金属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金属腐蚀原理作为材料学科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强、难度大。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小孔腐蚀的课堂教学为实例,从课堂教学、课程实验、课外能力拓展等方面探索了金属腐蚀原理课程研究型教学实施方案,提出了"立足实践、发现问题、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并从教师科研素养、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晓斐  杜爱玲  管从胜 《应用化工》2007,36(5):491-492,500
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CO2超临界萃取过程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萃取剂CO2流量4个因素对姜油树脂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姜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4.5 h,CO2流量为26 kg/h,在此条件下,姜油树脂萃取率为5.2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